
酒店设计说明.docx
25页第一章设计总说明一、项目概况1、合肥市概况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位于安徽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素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通过南泗河通江达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第一大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员2、新站区概况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起源于合肥新火车站的建设,其前身是合肥新火车站工程建设区,地处合肥市东北部,距市区1.8公里合肥新火车站早在1978年纳入国务院批准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89年国家计委正式批准立项,1992年动工建设1995年4月,新火车站建设区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冠名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1996年2月,新站试验区被国家建设部批准为全国首家城市综合开发试点区现辖长淮、方庙、七里塘等3个街道20个社居委,常住人口12万人,面积34平方公里,占合肥市国土面积的4%3、规划地块概况本案地块位于合肥市新站区,地块南侧是淮海大道,西侧是大禹路,地块现状为空置土地,有少量单层附着建筑。
地块周边拥有大量的安置小区和部分商业小区,而且紧邻陶冲水库,环境优越地块西侧不远便是168中学,东边二里之外便是安医大四附院,南侧是正在建设的京东商贸城,未来即将积累大量的人气,对于本案的业态产品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基于业主对于周边市场的调查及本身的业态需求,将本案的产品业态定位为集办公,酒店,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以期打造一个服务于周边,服务于新站区的绝佳生活购物办公场所地块内布置一栋24层的商务办公楼,一栋24层的商务酒店总建筑面积111900褶,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1800"(含商业22020%酒店餐饮3290m2,酒店其他28465%办公28025褶),地下为机动车库和超市以及物业用房,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30100m20地上主体建筑为24层,底部裙房为4层的商业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81300,地块容积率为4.0,机动车停车位为800个,其中地上50个,地下75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850个三、设计依据1、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相关补充文件2、业主提供的电子地形图、用地红线图、现状图和规划要点3、《合肥市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则(试行)》(市政府第167号令)4、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设计规范、规定。
四、设计等级1、建筑等级根据建设部(1999)09号《民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分类表》规定,本工程办公楼建筑高度为超过50米的公共建筑,工程等级为1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2、防火等级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本工程办公楼属于高层民用建筑,具建筑分类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说明\1根据国家抗震烈度划分区域表显示,安徽省合肥市为7度抗震设防地区,本工程按7度抗震设防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设计依(GB 50352-2005)(CJJ83-99)(GJJ75-97)(GB-50220-95)(GB50282-98)(GB50318-200O(GB50293-1999(GB0289-98)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2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4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5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6 .《城市排水工程规范》7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年版)1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001年版)11 .国家及合肥市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设计原则12 强调以人为本;有效地组织了各种流线,尽量避免车流、人流的交叉。
1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一方面在设计中注意总体规划的整体性的同时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利用14 努力创造新颖和灵活可变的建筑风格,满足不同功能建筑的要求,形成丰富多样的城市环境;15 充分协调经济、环境、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相互关系,发挥创造力,深入细致地考虑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风格形式、内部功能、景观构成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因素16 积极贯彻与采取节能、环保、减排的措施,考虑生态策略的应用17 高效利用土地,充分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18 强化现代意识,开辟足够的交通空间,满足动、静态交通要求设计说明\ft三、设计目标总体规划的功能布局要满足不断提高的消费观念、审美观念等诸多方面的需求规划本着经济高效、方便使用、合理用地的原则,力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创造一个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住宿,购物,办公场所四、总体布局总平面布局上,地块内的建筑由两栋24层的点式单体和4层裙房所组成地块内部设置有消防环道以及消防登高场地,满足合肥有关消防扑救的要求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设置在了地块北侧的道路边侧,很好的将人流与车流分开,保证了商业办公购物人群的行走安全。
五、流线设计1、出入口地块出入口主要分为机动车主入口,位于纬二路上;酒店主入口,位于大禹路上;办公主入口,位于规划道路上;商业步行出入口,位于淮海大道上基本上实现各功能使用人相对独立开来,保证地块流线的畅通无阻,2、交通流线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设置外环车行道路,同时结合硬地铺装广场有效地组织了各类流线,避免车流、人流的交叉六、绿化体系绿地规划的指导思想强调人与环境的融和统一,强调宜人尺度,增加活动性,参与性地块内部的景观主要结合场地、景观、停车带布置绿化、屋面绿化以及部分景观小品,以求营造出更强的商业氛围第三章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2001年版)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04)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4年版)5 .国家及合肥市相关规范、标准和规定设计说明\3□ □主 TH 11、设计构思强远商业广场设计重点在于表现出酒店的庄重感,舒适感以及办公楼的价值感把强远商业广场建设成一个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智能化、现代化的酒店住宿,商务办公,乐活购物的集中场所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在对任务书认真分析和对基地现状多次踏勘之后,我们发现在本项目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功能与环境之间如何有机融合:一方面,该项目的功能是酒店,办公与商业要求高效率的使用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使用和投资情况下营造更多的利用空间;另一方面,高端的定位、优越的环境、本项目的特点以及基地内丰富的现状地形却在无声的提醒我们,生硬的抹平环境肌理是绝不可取的,努力营造特色鲜明、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建筑三、单体设计在沿城市道路的对外的立面,设计得连贯简洁,突出风格的统一性,将建筑的高层主体部分沿城市道路布置,提升城市的形象建筑主体力求突出建筑的挺拔感,多采用竖向线条设计同时也使整个建筑的视觉效果更加轻巧和流畅局部上趋于精致活泼,富于变化,色调清新明快,强调体量的穿插效果和虚实变化设计中贯彻原生态建筑的理念使自然、建筑与人健康和谐的融为一体透明窗户自然的衔接着室内外空间,使人们在这个舒适亲切的空间里能发挥出颇高的效率平面功能布局为:1-4层为商业,5层及以上为办公和酒店客房从节省造价的角度考虑,建筑立面材质中,没有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而是采用大的通长玻璃窗,以提升建筑的时代感洗练的体量构成更衬托出玻璃的通透感觉,面向基地内部的背立面,则设计得连贯简洁,突出风格的统一性。
立面造型以现代元素为基调,配以庄重的线脚进行勾勒和收边,以求达到建筑本身的价值感的提升,同时与大禹路对面的家天下北郡的商业风格遥相呼应,以产生较好的商业连续性外立面采用米黄色大理石,质感强烈,以此来提升该建筑在城市道路的形象四、剖面设计在竖向设计上,地下一层为6米,地下二层为4.2米地上部分1、2、3层为6米,4层4.5米,以上部分为3.6米五、无障碍设计本工程遵守《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高层住宅的相应部位进行了、无障碍设计,具体措施为:1)、所有建筑入口有室内外高差的地方均设计有坡度不大于1:12的坡道,方便乘坐轮椅者使用六、节能设计1 .设计依据:《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 .气候分区:本项目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属于夏热冬冷地区;3 .围护结构保温基本做法:外窗类型:断热型铝合金型材普通中空玻璃窗(厚度及材料后期可根据节能计算再定)垂直墙上外窗可开启部分不小于整室面积的30%玻璃幕墙可开启部分不小于幕墙面积的15%设计说明\第四章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地块内布置一栋24层的商务办公楼,一栋24层的商务酒店总建筑面积111900褶,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81800"(含商业22020%酒店餐饮3290nl,,酒店其他28465%办公28025褶),地下为机动车库和超市以及物业用房,设备用房,建筑面积为30100m20地上主体建筑为24层,底部裙房为4层的商业。
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81300,地块容积率为4.0,机动车停车位为800个,其中地上50个,地下75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1850个设计依据1、 .建筑设计方案及说明2、现行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9)《钢结构设计规范》3、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4、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GB50068-2001)(GB50009-2012(GB50223-2008(GB50010-201O(GB50011-201O(GB50007-201D(JGJ94-2008)(JGJ3-2010)(GB50017-2003三、主要活荷载(标准值)1、竖向荷载:商业:3.5KN/m2办公、小型会议室:2.0KN/m2大会议室:3.0kN/m2门厅、走廊、卫生间停车库楼梯 一般用途消防疏散屋顶设备设备用房电梯机房上人屋面不上人屋面2、 风荷载:2.5KN/m24.0KN/m22.5KN/m23.5KN/m2按实际情况取值根据具体设备定7.0KN/m22.0KN/m20.6KN/m2基本风压:0.40kN/m2(高层)地面粗糙程度:B类2、 雪荷载:基本雪压:0.60kN/m2(高层)四、抗震设防1、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3、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主楼为26层,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五、材料1、钢筋:采用HPB300HRB335HRB40(J冈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