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分解.ppt
25页第六章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 教学目标:掌握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检测技术规范掌握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的检测流程及检测方法 第一节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584-2006 建(构)筑物防雷装置 竣工验收检测技术规范20060327 发布 200605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1、范围本规范规定GB5005719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划定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及其它安装了防雷装置的新建建(构)筑物中防雷装置分段检测及竣工验收的检测方法和程序本规范适用于新、改、扩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隐蔽工程分段的检测和整体竣工验收时的检测本规范不适用于在用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以及天线塔、油罐、化工等户外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和竣工验收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50057-1994(200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T 17949.1-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 第1部分:常规测量。
DL/T 845.22004 电阻测量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工频接地电阻测试仪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 接闪器直接截受雷击的接闪杆、接闪带(线)、接闪网,以及用作接闪的金属屋面和金属构建等3.2 引下线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3.3 接地装置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3.4 接地体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基础中作散流用的导体3.5 接地线从引下线断接卡或换线处至接地体的连接导体;或从接地端子、等电位连接带至接地装置的连接导体3.6 均压环较高建筑物为均衡电位和防侧击雷而沿建筑物四周设置的水平接闪带3.7 等电位连接将分开的装置、各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3.8 电涌保护器(SPD)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元件3.9 防雷装置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SPD)及其他连接导体的总合3.10 共用接地系统一建筑物接至接地装置的所有互相连接的金属装置,包括防雷装置3.11 电涌保护器(SPD)连接线相线与电涌保护器之间的导线,以及电涌保护器与总接地端子或保护线之间的导线3.12 接地电阻接地体对地电阻和接地线电阻的总合,称为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
接地电阻的数值等于接地装置对地点电压与通过接地体流入地中电流的比值4、检测项目及检测目的4.1 检测的主要项目:接地装置、引下线、均压环、等电位连接、接闪器、SPD4.2 检测的目的:判定防雷装置与设计的一致性;防雷装置的所有部件是良好的,能实现所指定的功能,有防腐措施5、 检测技术要求5.1 一般规定5.1.1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表1的规定及设计要求 表1 接地电阻(或冲击接地电阻)允许值接地装置的主体允许值/接地装置的主体允许值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10a电力调度通信综合楼1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10a雷达站共用接地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雷装置10a综合通信大楼共用接地系统1智能建筑联合接地体1卫星地球站5凡加a者为冲击接地电阻值;共用接地系统按最小值确定5.1.2 防雷装置的安装应位置正确、固定牢靠、防腐良好、标志清晰5.1.3 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及均压环等应采用焊接或其它可靠连接方式,其过渡电阻应小于0.03焊接应饱满牢固,不应有夹渣虚焊、气孔及未焊透现象;螺栓连接应紧密、牢固、有防松措施5.1.4 当搭(焊)接材料为扁钢时,搭(焊)接长度为其宽度的2倍(进行焊接的扁钢宽度不同时,以宽度大的为准),至少3面焊接。
当搭(焊)接材料为圆钢时,搭(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6倍(当直径不同时,以直径大的为准),且应双面焊接;当仅能进行单面焊接时,搭(焊)接长度为其直径的12倍 当搭(焊)接为圆钢和扁钢混合型时,按圆钢直径确定搭(焊)接长度5.1.5 直接埋入土壤中的所有接地装置的金属件均应采取热镀锌处理或加大截面积5.1.6 敷设在混凝土中作为防雷装置的钢筋或圆钢的直径,当仅一根时,其直径不得小于10mm被利用作为防雷装置的混凝土构建内有箍筋的钢筋,其截面积总和不得小于80mm25.2 接地装置5.2.1 自然基础接地装置 当基础内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时,应首先查验相关资料,基础使用的水泥应采用硅酸盐水泥;利用土壤含水量测试仪测得的基础周围的土壤含水量不应小于4;检查基础外表面,应无防腐层或仅有沥青的防腐层 测量作为基础接地体的主钢筋直径或箍筋连接的钢筋的截面积总合,应满足本规范条规定 测量主筋的焊接长度和质量 测量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5.2.2 人工(基础)接地装置 检测人工接地体的用材规格、间距,测量接地装置在地面以下的埋设深度、垂直接地体实际长度,并检查其是否有防腐处理 检测人工接地体的安装形式、焊接长度和质量。
测量土壤电阻率,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5.2.3 接地装置的敷设 检查接地装置是否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型接地体,测量其几何尺寸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量补加水平接地体的长度或垂直接地体的长度 检查与相邻接地装置和埋地金属管是否相连,不相连时,测量其地中距离;相连时,测量其连接点焊接长度和质量5.3 引下线5.3.1 检测引下线连接处的焊接长度和质量(如果是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建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只检测焊接质量),并测量其过渡电阻5.3.2 引下线的材型,测量其规格,当敷设在混凝土内作为防雷引下线的钢筋或圆钢仅有一根时,测量其直径;当利用混凝土构建内有箍筋连接的钢筋作为引下线,测量其截面积总合;当防雷引下线采用扁钢时,测量其厚度和截面积;测量结果应符合本规范条要求当利用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建作为防雷引下线时,只检查其用材5.3.3 当利用建筑物内钢筋、钢柱作自然引下线时,检查是否设置了若干供检测用的连接板;当引下线明设时,测量断接卡离地面的高度,检查接地线是否按要求设置了保护措施无设计要求时,断接卡离地面高度为0.3m1.8m,连接板距地面高度不低于0.3m5.3.4 测量引下线与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的距离,无设计要求时,应符合GB5005719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第条第五款(不得小于3m)、第条、第条的要求。
5.3.5 当引下线明设时,应检查是否平直敷设,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应油漆防腐,且无遗漏5.4 均压环5.4.1 检查建筑物是否按设计正确设置了均压环5.4.2 检查均压环的用材,当暗敷设时测量其规格是否是否符号本规范条的要求当明设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积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5.4.3 检查均压环与引下线、金属结构、金属设备、金属栏杆、金属门窗等较大金属物是否相连,检测相连处的连接质量;检测均压环的闭合情况、焊接长度和质量,并测量其过渡电阻;检查均压环与竖直金属管是否相连,并检查其连接方式和质量5.5 接闪器5.5.1 测量接闪器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GB500571994(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要求中第条和第条的规定5.5.2 测量接闪器的有效高度,确定是否达到设计要求5.3.3 检查接闪器是否沿屋檐、屋角、屋脊、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接闪带在过变形缝时应设置补偿装置;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所有接闪杆应采用接闪带相互连接; 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当接闪带为暗敷时,其抹灰层敷设厚度平均不能大于20mm,最深处不能大于30mm,并应在屋角、檐角等部位设立接闪杆加以保护。
接闪杆的规格应符合本规范条的规定5.5.4 测量接闪器的规格,检测接闪器与引下线的焊接长度、质量和过渡电阻;当接闪器为接闪杆时,尚应测量针高;当接闪器为暗敷接闪带时,尚应测量其敷设深度;当接闪器为明设接闪带时,尚应测量其有效高度和支撑件的距离;当接闪器为接闪网时,尚应测量其网格尺寸;当接闪器为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网)时,尚应测量支柱和线(网)与被保护物的最小距离5.5.5 接闪杆应逐根检测;接闪带的测试点次应根据接闪带所包围的屋面面积确定,面积小于400mm2时,至少选择两个测试点,每增加200mm2增加一个测试点;接闪网的测试点次应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确定,一类按5mX5m或6mX4m、二类按10mX10m或12mX8m、三类按20mX20m或24mX16m至少测试一点;接闪线每根支柱至少测试一点 5.6 等电位连接5.6.1 检测竖直金属管道接地,低压配电保护、重复接地,电缆铠皮、设备外壳、配线桥架、地下供水管道、电梯导轨及机座等金属物与防雷装置的连接情况5.6.2 检查有设计要求的外墙门、窗、栏杆、幕墙框架等较大金属物就近与接地干线的电气连接情况,连接处不同金属间应有防电化腐蚀措施。
5.6.3 检测屋面冷却塔、广告牌等金属设施与屋面防雷装置的连接情况5.6.4 有设计要求时,检测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金属跨接线的连接情况;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的金属跨接线的连接情况 5.7 电涌保护器(SPD)5.7.1 检查是否按设计要求正确安装了电源电涌保护器(SPD)检查电源电涌保护器(SPD)的选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5.7.3 检查电源电涌保护器(SPD)的连接线最小截面积是否符合表2的要求电源电涌保护器(SPD)连接线应尽量短,且长度不宜大于0.5m防护级别SPD类型导线 截面积(mm2)SPD连接相线铜导线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第一级开关型或限压型1625第二级限压型1016第三级限压型610第四级限压型46注:组合型SPD参照相应保护级别 的截面积选择用作第一级防护的SPD,若选用8/20s波形时、SPD的标称放电电流值取80kA用作第二级防护的SPD,标称放电电流值40kA,波形为8/20s用作第三级防护的SPD,标称放电电流值20kA,波形为8/20s 6、 检测作业要求6.1 一般要求6.1.1 防雷装置检测是按照各类防雷装置相应的规范,确定防雷装置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而进行的检查、测试、测量及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的全过程。
其中检查是对防雷装置的外观部分进行目测、对施工资料和质量监督资料进行查验的定性判断;而测试、测量是用专用仪器设备和辅助工具对防雷装置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定量判断6.1.2 检测应选择非降雨日或降水后晴一日进行,如遇降水后或因灌溉等使土壤潮湿的情况,应采用季节修正系数对所测得的接地电阻值进行订正6.1.3 检测前应查验全部申报材料,弄清检测对象防雷装置的设计类别、构造组成、实施项目及接地电阻设计值等情况6.1.4 检测现场应具备保障检测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防护措施6.1.5 检测时,各类测试仪器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6.1.6 现场检测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校准并正确使用各类仪器、仪表6.1.7 检测数据的采集应由二人以上承担,一人读数另一人复核,经读数、复核一致后填入原始记录表6.1.8 检测人员应严格遵守被检测单位现场安全制度及其他规章6.1.9 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等带电设备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6.2 现场检测6.2.1 了解建筑物的总体布局和现场环境,明确检测项目和顺序6.2.2 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电流极和电位极探针宜选择自然土布设,避开回填土、地下室、水池水沟等影响接地电阻值的地方。
6.2.3 凡重新布置测试仪器后,应再次检查、校准所使用仪器,如检测中发现仪器不正常则应更换仪器重新检测6.2.4 将检测数据如实填入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