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优秀课件.pptx
29页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 春,2020/11/27,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竹里馆,王维,2020/11/27,,作者简介,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 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崇信佛教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ji,,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朗读诗歌,(五绝),hung,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我弹着琴还不时地吹着口哨时而谈谈古琴,时而高歌长啸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道我在这里,只有那天上的月亮将我映照诗歌大意,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赏析诗歌,(五绝),以动衬静,以明衬暗,拟人,主题:本诗写诗人与竹林相伴的情景,形成了高雅的意境,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写景:,写人:,幽篁、深林、明月,独坐、弹琴、长啸,环境清幽宁静,闲情雅趣、 超凡脱俗,诗中有画,,1、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的生活的句子是: , 。
2、王维竹里馆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表现诗人淡泊情怀的句子是: , 3、王维竹里馆中写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来反衬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弹琴复长啸,课堂检测,,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2020/11/27,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汉族,出生于西域碎叶城,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昌隆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世存诗文千余篇他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作者简介,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剑术亦是十分高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朝“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 李白是个集诗人、神仙家、驴友、纵横家、游侠、剑客为一身的伟大天才民间流传,高力士曾为他脱靴,杨贵妃曾为他捧砚,杨国忠曾为他磨墨,唐玄宗曾御手调羹喂李白醒酒汤诗仙背后的故事,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
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闻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 写作背景,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朗读诗歌,(七绝),sn,q,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会不勾起思乡之情呢?,全文翻译,春夜洛城闻笛,李 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赏析诗歌,主旨:表达了作者思乡怀亲之情夸张,反问,柳的意象:,暗,不知何人,不知 何处,隐约断续,“柳”谐“留”音, 折柳意谓送别、盼归,艺术手法: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情意深远,(七绝),唐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逢入京使,逢入京使,岑 参,2020/11/27,岑参(cn shn),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是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岑参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父亲也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作者简介,此诗作于公元749年(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创作背景,逢入京使,岑参(cn shn),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朗读诗歌,(七绝),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赏析诗歌,(七绝),主题:抒发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夸张,思乡 铺垫,点题,语言朴素自然 却又余味深长,含蓄,“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已经离开“故园”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袭上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干净利落,但简洁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含意隽永 耐人寻味 后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晚 春,韩愈,2020/11/27,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作者简介,晚 春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朗读诗歌,(七绝),ji,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 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 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诗歌大意,晚 春 韩愈,草木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赏析诗歌,(七绝),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赋予花草树木 以生命的力量,来告诫人们珍惜春天,珍惜时光, 启示人们抛开自我,应时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