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安徽省十三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doc

27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2768123
  • 上传时间:2018-02-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55.50KB
  • / 2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安徽省“十三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第一部分 产业环境分析一、产业发展现状我省汽车产业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目前从业企业近 1100 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 9 家,专用汽车生产企业 49 家2015 年,我省汽车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59.6 亿元,同比增长 13.4%;实现工业增加值 548.8 亿元,同比增长 13.6%,增速高于上年 6.6 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 102.8 亿元,同比增长 16.5%汽车产业在带动全省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一)发展成就1. 产业地位基本稳固我省汽车整车企业均为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汽车主要产品均为自主品牌产品 “十二五” 期间,在自主品牌受到合资品牌强力挤压、国内市场占有率大幅下滑的情况下,我省汽车年产销规模仍稳定在百万辆左右2015 年,我省汽车整车销售 111.9 万辆,规模稳居全国第七位其中,乘用车销售 84.5 万辆,商用车销售 27.4 万辆2. 产业 布局趋于合理 “十二五” 期间,我省具有整车生产资质的企业由期初的 6 户增加到 9 户,分别布局于合肥、芜湖、马- 2 -鞍山、滁州,产业化集聚与带动效应突出;专用车生产企业由期初33 户增加至 49 户,主要布局于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阜阳、滁州、亳州(见图表 1);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由期初的 800 多户增加到 1000 多户,初步形成了以合肥、芜湖为产业基地,安庆、马鞍山、滁州、蚌埠、宣城等地开始产业集聚的格局。

      其中,合肥、芜湖是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也是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地图表 1:安徽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布局图- 3 -3.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乘用车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奇瑞捷豹路虎批量投放市场,结束了我省没有高端合资品牌的历史;SUV 和 MPV 的贡献提升明显, 2015 年占乘用车比重达66.8%,较 行业同期高出 27.4 个百分点商用车全面实现国四排放技术升级;轻微型货车与中轻型客车的结构贡献增强,占货车、客车的比重分别达 78.1%、92.7%,较行业同期高出 4.4 和 6.9 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明显,经济型纯电动轿车技术与销量国内领先汽车零部件中高端布局加速,汽车发动机、变速器、车桥等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4. 产业 外向度不断提高 “十二五” 期间,我省汽车整车出口持续全国第一,累计出口达 102 万辆,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22%;出口方式由以产品出口为主转向在海外建立子公司、合资公司或组建 KD 工厂和技 术输出并举, 产品覆盖 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 8 家海外子公司和合资公司,拥有 33 家海外 KD工厂及 2000 家以上销售及服务网点;企业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日本等国设立研发机构,合资合作及海外收购加快,部分优质零部件企业成功进入全球跨国车企与零部件企业的核心配套体系。

      5. 研 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十二五 ”期间,初步形成了产品和技术的正向研发体系能力,我省汽车产业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增至 5 个和 7 个(全国国家级工程中心 23 个,全国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57 个);江淮、奇瑞、华菱三家整车企业新增各项专利 8211 项,其中发明专利 1834- 4 -项;完成技术改造项目 773 个,完成技术改造投资 150.62 亿元;整体研发投入 159.82 亿元,占三家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 4.2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 2 个百分点省内汽车企业荣膺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共 20 项(同期 10 项),占全国比重 7.4%(同期4.2%);荣膺“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的 发动机共 7 款(同期 6 款),居自主品牌首位6. 机制体制改革成效明显江淮实现整体上市与管理层、技术骨干等持股;合肥长安经重庆长安兼并重组,成为其国内“三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汽 车金融、汽车租 赁、汽车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正在加快形成;产业联盟与产学研合作模式加速形成;企业管理、研发、营销的机制创新成效明显二)比较优势1. 产品品种优势我省整车、改装车、汽车零部件产品品种多、覆盖面广,形成了乘商并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重,整车与零部件协同发展新格局。

      MPV、SUV、客车底盘、纯电动轿车有相对优势;水泥搅拌车、罐式车及消防车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轻卡居行业第二位;重卡居行业第六位2. 自主品牌优势我省汽车产业自发展之初即致力于自主品牌,目前自主品牌整车年产销规模总量居于全国第三,累计产销规模总量达 1000 万辆,同时为扩大出口奠定了基础3. 产品出口优势我省汽车整车出口在全国连续六年居于首位,乘用车、轻卡等保持行业出口第一,追求数量与追求效益并重, “走出去 ”、“走进去”、 “走上去”的发展路线成效明显 5 -4. 新能源汽车先发优势在“十五” 初期,江淮、奇瑞就开始着手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技术路径探索,是国内最早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与产业化发展及试点示范运营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5. 地理区位优势与科教基地优势我省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是我国经济新一轮梯度发展与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点区域、中国制造的核心区域之一三)主要问题1. 综合竞争力依然较弱由于我省整车企业均为地方国企,与有合资整车企业背景的省份相比,综合竞争力依然较弱,与汽车大省的差距呈拉大的趋势以位列第 6 位的广东省为例,产销量的差距由 2011 年的 2.7 万辆扩大到 2015 年的 60 万辆以上。

      2. 产业发展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乘用车品牌力弱影响了市场规模;商用车尤其是重卡,产能过剩显现;新能源汽车因资金投入不足,相对优势在减弱;零部件同步研发能力不够,影 响整 车 向 高 端 发 展 3. 人才与创新驱动能力有待提升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相对匮乏,人才创新发展机制作用不足;基础研发相对较弱,产业链自主创新的水平和效率均需提高;整车企业的运营体制和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4. 统筹协调发展的力度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明显,产业内开放合作不足,顶层设计有待加强 6 -二、产业发展趋势“十三五” 期 间,国内外汽 车市场基本面依然向好, 总体将呈高位低速增长态势,其中新能源汽车将呈爆发式增长;产业转移与布局调整会加强,技术与消费升级会加速,产业业态创新会加快,产业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并分化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压力增大一)产业态势1. 全球汽车产业低幅增长、产业格局稳中趋变 “十二五” 期间,全球汽车产业销量呈低增长态势,2011-2014 年年均增长2.4%(见图 表 2、图表 3)预计“ 十三五” 期间,全球的汽车产销量将持续低幅增长,区域格局和企业格局稳中趋变;企业竞合关系会进一步增强,汽车零部件、汽车金融、汽车物流等产业链资源的专业化发展与全球化配置会进一步加强。

      图表 2:2010 年-2014 年世界主要国家汽车销量(单位:万辆)国家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中国 1806.2 1850.5 1930.6 2198.4 2349.2 美国 1177.3 1303.9 1478.6 1588.4 1684.5 日本 495.6 421.0 537.0 537.6 556.3 巴西 351.5 363.3 380.2 376.7 349.8 德国 319.8 350.9 339.4 325.8 335.8 法国 270.9 268.7 233.1 220.7 221.1 英国 230.7 218.7 233.8 259.6 284.7 意大利 216.8 194.2 153.4 144.6 149.2 西班牙 111.4 92.9 78.7 78.9 99.7 印度 303.9 329.3 358.4 327.7 318.2 俄罗斯 209.5 290.4 320.6 304.2 269.2 加拿大 158.1 161.7 171.4 178.0 188.7 韩国 157.0 159.3 156.0 154.0 173.7 澳大利亚 103.6 100.8 111.2 113.6 111.3 数据源自: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世界汽车年报》。

      7 -图表 3:主要汽车制造商在世界 51 国销量(单位:万辆)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总计 6928.8 7102.5 7545.5 7792.3 8000.3 大众 701.1 788.5 857.0 879.2 925.6 丰田 765.7 714.7 872.1 889.2 907.3 通用 749.8 810.8 835.2 872.6 883.3 现代-起亚 479.9 544.7 590.0 621.8 658.9 雷诺-日产 572.7 607.2 610.9 622.8 653.0 福特 486.2 620.0 630.9 554.0 556.7 本田 348.7 304.4 373.8 419.0 437.1 菲亚特-克莱斯勒 370.2 394.5 413.3 409.1 435.7 标致雪铁龙 296.4 273.8 252.2 233.2 242.0 戴姆勒 169.0 171.6 178.3 183.4 195.5 数据源自:中国汽车技术中心《世界汽车年报》2. 国内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面临新变化。

      全球汽车产业轻量化、节能化、智能化、电动化发展趋势明显,电子、车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核心技术产销规模呈高位增长十二五” 期间, 我国汽车产销规模连创新高,2015 年达到 2459.76 万辆,全球第一在大基数下,据有关机构预测,到“ 十三五” 末,我国汽 车市场产销规模将达到3000 万辆左右,年均增长 4.1%左右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十二五” 期间,国内前 12 家整车生产企业分化增长明显,产业集中度持续稳步提高(见图表 4),预计“十三五” 期 间,我国汽 车企业格局持续稳 中趋变,产业资源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8 -图表 4:2010-2015 年全国主要汽车企业集团销量表现(单位:万辆)排名 企业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2015 年1 上汽 355.8 396.6 446.1 507.3 558.4 586.3 2 东风 272.5 305.9 307.8 353.5 380.4 387.23 一汽 255.8 260.1 264.6 290.8 308.6 284.3 4 长安 237.9 200.9 195.6 220.3 254.8 277.6 5 北汽 149.0 152.6 169.1 211.1 240.1 248.86 广汽 72.4 74.0 71.2 100.4 117.2 130.3 7 华晨 50.1 56.7 63.8 77.7 80.2 85.6 8 长城 39.7 48.7 62.5 75.4 73.1 85.2 9 江淮 45.8 49.5 48.7 51.4 46.5 58.7 10 吉利 41.6 43.3 49.1 54.9 42.6 56.1 11 奇瑞 68.2 64.2 56.3 46.9 48.6 51.712 比亚迪 52.0 44.9 45.6 50.7 44.0 44.4 合计 1640.8 1697.4 1780.4 2040.4 2194.5 2296.2占比 90.8% 91.7% 92.2% 92.8% 93.4% 93.4%数据源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排名按 2015 年销量产业链竞争更趋激烈产业竞争逐步由制造链向贸易与服务业加速延伸,各细分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