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TM坐标与时区说明.doc
7页UTM 坐标说明摘要:关于大气软件中 UTM 坐标的说明UTM(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RTOR GRID SYSTEM,通用横墨卡托格网系统 )坐标是一种平面直角坐标,这种坐标格网系统及其所依据的投影已经广泛用于地形图,作为卫星影像和自然资源数据库的参考格网以及要求精确定位的其他应用在UTM 系统中,北纬 84 度和南纬 80 度之间的地球表面积按经度 6 度划分为南北纵带(投影带)从 180 度经线开始向东将这些投影带编号,从 1 编至 60(北京处于第 50 带)每个带再划分为纬差 8 度的四边形四边形的横行从南纬 80 度开始用字母 C 至 X(不含 I 和 O)依次标记(第 X 行包括北半球从北纬 72 度至 84 度全部陆地面积,共 12 度)每个四边形用数字和字母组合标记参考格网向右向上读取每一四边形划分为很多边长为 1000 000 米的小区,用字母组合系统标记在每个投影带中,位于带中心的经线,赋予横坐标值为 500 000 米对于北半球赤道的标记坐标值为 0,对于南半球为10000000 米,往南递减大比例尺地图 UTM 方格主线间距离一般为 1KM,因此 UTM 系统有时候也被称作方里格。
因为 UTM 系统采用的是横墨卡托投影,沿每一条南北格网线(带中心的一条格网线为经线) 比例系数为常数,在东西方向则为变数沿每一 UTM 格网的中心格网线的比例系数应为 0.99960(比例尺较小),在南北纵行最宽部分(赤道) 的边缘上,包括带的重叠部分,距离中心点大约 363 公里,比例系数为 1.00158UTM 分区图时区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时区英文名称:time zone 定义:1884 年国际经线会议规定,全球按经度分为 24 个时区,每区各占经度 15° 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零时区,由零时区向东、西各分 12 区,东、西 12 区都是半时区,共同使用 180°经线的地方时 应用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 ;地理学总论(二级学科) 时区是地球上的区域使用同一个时间定义以前,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时角)决定时间,这就使得不同经度的地方的时间有所不同(地方时) 时区通过设立一个区域的标准时间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世界各个国家位于地球不同位置上,因此不同国家的日出、日落时间必定有所偏差这些偏差就是所谓的时差 时区的划分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太阳,东边的时间也比西边的早。
东边时刻与西边时刻的差值不仅要以时计,而且还要以分和秒来计算,这给人们带来不便 所以为了克服时间上的混乱,1884 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又称国际子午线会议)上,规定将全球划分 世界时区图为 24 个时区(东、西各 12 个时区)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中时区(零时区) 、东1-12 区,西 1-12 区每个时区横跨经度 15 度,时间正好是 1 小时最后的东、西第 12 区各跨经度 7.5 度,以东、西经 180 度为界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上的时间就是这个时区内统一采用的时间,称为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时间相差 1 小时例如,中国东 8 区的时间总比泰国东 7 区的时间早 1 小时,而比日本东 9 区的时间迟 1 小时因此,出国旅行的人,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手表,才能和当地时间相一致凡向西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前拨1 小时(比如 2 点拨到 1 点) ;凡向东走,每过一个时区,就要把表向后拨 1 小时(比如 1点拨到 2 点) 并且规定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为本初子午线,即零时(24 时)经线统一时间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但为了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统一的时间,一般都把某一个时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采用的时间。
例如,中国把首都北京所在的东 8 区的时间作为全国统一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又例如,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国,虽然地处中时区,但为了和欧洲大多数国家时间相一致,则采用东 1 格林威治因此成名区的时间.(关于时差的思考)1.时差的由来各国的时间使用地方时,没有统一换算方法,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不便 (时差的意识在此前就有,只是没有形成完善制度)为了统一,世界采取了时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度,各国时间历法都以此制度为基础2.为什么是 24 个时区和一天的 24 小时对应即满足 24 小时回到原点,24 小时时区覆盖全球3.为什么有零点时区用坐标轴的原理解释,便于用加减法则进行时差计算4.东西 12 时区的存在为满足 24 时区和零时区的存在5.不同时区的时间计算同减异加,东加西减 “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 (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 8-5=3 ) “异”则相反 遵循一张零时区居中的世界地图,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则同减异加的结果加上已知时区的时间否则为减中国时区的提出 民国 7 年(1918 年) ,中央观象台提出将全国划分为 5 个标准时区:一曰中原时区(GMT+8) ,以东经 120 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北京、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江西、广东、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热河、察哈尔、辽宁、黑龙江之龙江、瑷珲以西及蒙古之东部属之。
一曰陇蜀时区(GMT+7) ,以东经 105 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东部,宁夏、绥远,蒙古中部、青海及西藏之东部属之: 一曰回藏时区(GMT+6) ,以东经 90 度经线之时刻为标准;蒙古,甘肃、青海及西康等西部,新疆及西藏之东部属之以上三者皆为整时区也 一曰昆仑时区(GMT+5:30) ,以东经 82 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新疆及西藏之西部属之 一曰长白时区(GMT+8:30) ,以东经 127 度半经线之时刻为标准;吉林及黑龙江之龙江、瑷珲之东属之:以上二者皆半时区也 民国 8 年(1919 年) ,中央观象台出版的《中华民国八年历书》刊登了中国各大城市地理纬度表和所位于的标准时区及其标准时与该城市地方平时的比较表,发表了中国划分五时区的计划,同时提出了标准时如何传递的授时问题中国跨越 5 个时区中国时区划分中国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使用时间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大陆共分五个时区: (1)中原时区:以东经 120 度为中央子午线 (2)陇蜀时区:以东经 105 度为中央子午线 (3)新藏时区:以东经 90 度为中央子午线。
(4)昆仑时区:以东经 75(82.5)度为中央子午线 (5)长白时区:以东经 135(127.5)度为中央子午线 1912 年,其时位于南京为中华民国时期中央气象局,将中国划分为五个时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时区在大陆不再采用但国民党迁台后,仍维持采用 1912 年的时区划分,台湾省的标准时间继续称为“中原标准时间” 中国首都北京位于东八区,东八区的标准时就是中国的标准时间但中国的授时中心却建在全国大陆版图的几何中心点-陕西渭北北京时间由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的原子钟确定,其误差率每 30 万年小于 1 秒授时中心以 BPM 短波和 BPL 长波发出标准信号,各地的专用授时单位和广播电视系统以此为基准,校正自己的时钟后再公开向社会发布时间信息时区将地球表面按经线划分的 24 个区域当我们在上海看到太阳升起时,居住新加坡的人要再过一个多小时才能看到太阳升起而远在英国伦敦的居民则还在睡梦中,要再过 8 小时才能见到太阳呢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各自采用当地的时间,对于日常生活、交通等会带来许许多多的不便和困难为了照顾到各地区的使用方便,又使其他地方的人容易将本地的时间换算到别的地方时间上去。
有关国际会议决定将地球表面按经线从南到北,划成一个个区域,并且规定相邻区域的时间相差 1 小时在同一区域内的东端和西端的人看到太阳升起的时间最多相差不过 1 小时当人们跨过一个区域,就将自己的时钟校正 1小时(向西减 1 小时,向东加 1 小时) ,跨过几个区域就加或减几小时这样使用起来就很方便现今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由于实用上常常 1 个国家,或 1 个省份同时跨着 2 个或更多时区,为了照顾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将 1 个国家或 1 个省份划在一起所以时区并不严格按南北直线来划分,而是按自然条件来划分例如,中国幅员宽广,差不多跨 5 个时区,但为了使用方便简单,实际上在只用东八时区的标准时即北京时间为准时区经度范围及经度线时区 时区范围 时区中心线中时区 7.5°W~7.5°E 0°东一区 7.5°E~22.5°E 15°E东二区 22.5°E~37.5°E 30°E东三区 37.5°E~52.5°E 45°E东四区 52.5°E~67.5°E 60°E东五区 67.5°E~82.5°E 75°E东六区 82.5°E~97.5°E 90°E东七区 97.5°E~112.5°E 105°E东八区 112.5°E~127.5°E 120°E东九区 127.5°E~142.5°E 135°E东十区 142.5°E~157.5°E 150°E东十一区 157.5°E~172.5°E 165°E东西十二区 172.5°E~172.5°W 180°西十一区 172.5°W~157.5°W 165°W西十区 157.5°W~142.5°W 150°W西九区 142.5°W~127.5°W 135°W西八区 127.5°W~112.5°W 120°W西七区 112.5°W~97.5°W 105°W西六区 97.5°W~82.5°W 90°W西五区 82.5°W~67.5°W 75°W西四区 67.5°W~52.5°W 60°W西三区 52.5°W~37.5°W 45°W西二区 37.5°W~22.5°W 30°W西一区 22.5°W~7.5°W 15°W计算1.知经度求该地时区。
时区范围是中央经线的度数向左右分别减加 7.5 度,既东西方向跨越 15 度,以东八区为例,其时区范围是东经 112.5 度至东经 127.5 度用该地的经度除以 15 度,当余数小于7.5 度时,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当余数大于 7.5 度时,商数加 1 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 如已知某地位于 145 度 E,用 145/15,商数为 9,余数为 10>7.5,商数加 1 即为该地的时区数,所以该地位于东 10 区再假如某地位于度 65W,用 65/15,商数为 4,余数为 5< 7.5,商数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数,则该地位于西 4 区2.如何计算时区?计算的时区=已知区时-(已知区时的时区- 要计算区时的时区) , (注:东时区为正,西时区为负)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例 1:已知东京(东九区)时间为 5 月 1 日 12:00,求北京(东八区)的区时? 北京时间=12:00-(9-8)=11:00(即北京时间为 5 月 1 日 11:00) 例 2:已知北京时间为 5 月 1 日 12:00,求伦敦(中时区)的区时? 伦敦时间=12:00-(8-0)=4:00(即伦敦时间为 5 月 1 日 4:00) 。
例 3:已知北京时间为 5 月 1 日 12:00,求纽约(西五区)的区时 纽约时间=12:00-[8-(-5)]=-1:00+24:00-1 天=23:00(即纽约时间为 4 月 30 日的 23:00) 注:当算出的区时为负数时,应加上 24:00,日期减一天,即从 5 月 1 日变为 4 月 30 日) 例 4:已知纽约时间为 5 月 1 日 12:00,求东京的区时? 东京时间=12:00-[(-5)-9]=26:00-24:00+1 天=2:00)即东京时间为 5 月 2 日 2:00) (注:当算出的区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