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动态优质PPT课件.pptx

39页
  • 卖家[上传人]:若***
  • 文档编号:185305474
  • 上传时间:2021-07-0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65M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前言,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点,是二十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长征迸发出一种绵延不绝的精神力量长征是一部中国革命的百科全书,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面展示,更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目 录,第一部分,长征主要历史回顾,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红军不怕长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公元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至1936年10月止,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万里长征不仅给我们留下了渡湘江乌江、四渡赤水,一副副历史画卷,更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征精神当时中央苏区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由李德仓促策划了突围转移方案,但被蒋识破红军战略企图。

      于潇水和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近半夺取遵义后,政治局对潇湘战役进行了反思,毛泽东重掌兵权毛泽东决定西渡赤水向敌人薄弱的贵西转移长征不是一开始的战略规划结果北上抗日也是在川西时才提出的是红军根据革命形势的选择结果总之,长征开始是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因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原来的战略不断改变发展,最后成为了长征长征的过程才是长征最后形成的原因,非战略规划途径11个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击溃数百个团,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损失92%的战士,行程2.5万余里,历经380余次战斗,牺牲430营以上干部,攻占700多县城,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第二部分,长征著名历史事件,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各部队在从瑞金、于都集结出发地区集结毕从17日开始,中央红军主力及中央、军委机关共86万余人,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开始了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整个渡河过程历时9天,分布在于都城东门等10个渡口10个渡口,当年送走了86万红军将士当时,河上没有一座桥于都人民搭浮桥,摆渡船,把红军送上了漫漫征程红军漫漫征程,中央红军开始战略转移的时候,一路西行连续突破国民党军三道封锁线以后,蒋介石明白了红军是西进他迅速调集兵力,准备利用湘江构筑第四道封锁线,把红军消灭在湘江以东地区11月29日,敌人向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红军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战略转移,封锁线,殊死决战,红军的阻击阵地上,炮弹和重磅炸弹的爆炸声不绝于耳,装备单一的红军要用血肉之躯抵挡敌人飞机和重炮的狂轰滥炸,战斗的残酷可想而知。

      但“保卫中央纵队安全渡江”的口号仍响彻在阵地上空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是意志的较量红军将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弹打垮了敌军整连、整营的一次次进攻,湘江两岸洒下了无数红军将士的鲜血,渡口始终牢牢地掌握在红军手中经过7天7夜的残酷战斗,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拼死渡过湘江,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之战,惨烈空前,红军战士的遗体几乎阻断江流,血水染红了整个江面那些有名和无名的红军烈士的英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道路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之战,是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战略战术问题,三人团,1935年1月15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会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今后在军事上应采取的方针。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四渡赤水战役,不断创造战机,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毛泽东指挥中央红军三个月的时间六次穿越三条河流,转战川贵滇三省,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围剿之间,不断创造战机,在运动中大量歼灭敌人,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共歼敌1.8万余人,俘敌3600余人,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从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从容地过了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远走高飞,无影无踪的走了,体现出了将士们的机智与勇敢。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蒋介石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战斗开始后,经20多分钟战斗,红军先头部队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党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中央红军占领泸定城后继续北上,于1935年6月8日突破敌人芦山、宝兴防线,随后翻越了长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大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大金山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大金山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山但无畏的红军却偏偏要与命运抗争到了大金山的跟前,从山下就可看到覆盖山顶的大雪,而且看上去这一大片一大片的积雪并不远开始人们根本意识不到要爬这么高数月行军,粮食不足,人也筋疲力尽爬山起初似乎还很顺利,后来突然进入了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经过四天的艰难拔涉,在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终于翻过几座大雪山,在北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胜利会师懋功会师,过草地,红4方面军的西进部队于1935年6月8日攻克懋功接着,以一部前出至懋功东南的达维镇6月12日,红1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北进达维途中,同红4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师18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和红1方面军主力到达懋功,21日晚,红1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的部队举行联欢会,庆祝会师。

      1935年8月21日,红军开始过草地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为泥质沼泽,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草甸积水淤黑,泥泞不堪,浅处没膝深处没顶若不慎陷入泥潭,会愈陷愈深,乃至被灭顶吞没草地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使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更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或者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这时候,草地才过一半,有的甚至不到一半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在战场上没有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的死去草地天气,一日三变,温差极大早上日出晚;中午烈日炎炎;下午往往突然雷电交加,暴雨冰雹,或者雾雨朦胧;夜间气温降至零摄氏度左右饥寒、疲劳、疾病夺去了许多战友宝贵的生命草地净是泥泞渍水,一般很难夜宿行军到了傍晚,往往要找一个土丘、河边、高地,比较干一点的地方宿营,找不到就只好在草地里露宿。

      但是,夜晚太冷了,第二天一早起来,往往会看到草地上长眠着一些战士红1军团有一个班,就是这样整整齐齐地两人一组,背靠着背,怀里抱着枪支,像熟睡了的样子就再也没有醒过来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载入长征史册,1935年9月13日,红军到达岷山脚下的腊子口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地势十分险要,蒋介石在在此处布下重兵把守毛泽东清楚地知道,腊子口再险,红军也要攻下来,否则就得重回草地去,果断地下达了“两天之内拿下腊子口”的命令腊子口这一场极其惨烈的战斗,早已被当做经典战例载入长征史册当年攻占腊子口,与其说是用手榴弹打开的,不如说是红军指战员以血肉之躯夺取的党中央率陕甘支队通过腊子口后,9月20日,进占甘南的哈达铺至此,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终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区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利用恶劣的自然条件“困死”红军的阴谋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10月21日,红二方面军领导在平锋镇与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领导会面10月22日、23日,红二、红六军团分别在将台堡、兴隆镇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二、四方面军完成了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