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篇关于油画的专业评论赏析.pdf
3页架向西方古典艺术之桥——刘见智评郭宇剑蒙着纱的肖像, 素不相识的脸孔, 画家的艺术 这位年轻的画家在意大利佛 罗伦萨艺术学院求学期间,足迹踏遍意大利、法国、德国的各个美术馆,在名作 前驻足的画家又是怀着什么样的感情研习着它们?笔者作为他的同行与朋友,在 观看这些的画作时,体会着他创作中的思绪锭蓝、钴蓝和群青辅助调试出的象牙黑,经过稀释绘制成了如被水墨渲染而 出的深灰色背景, 让整个画面的色调如同古老黑白相机拍摄出斑驳的老照片,加 上画中人物那似乎古旧的装束,使画中人物仿佛来自距今甚远的过去虚实变化着的轮廓之间呈现的是各样的脸孔,有的长着东方人的面貌, 有的 却是西方人的样子 瘦削身材的女人, 衣着简陋低头沉吟的老者和神情略带疲惫 的男人, 或是对于古典画作中精致典雅的人物的再次演绎,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物, 似乎来自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给予了观者朦胧的陌生感那些肖像中的陌生人, 他们是谁?如 《画满脸倦容的男人》 中那位消瘦的男 子,画家在头部周围深灰的色彩中渗入了金黄,使背景现出了一圈隐约可见的光 晕,烘托出若影若现的神圣感, 似乎描绘的是低头沉思的耶稣基督,而这种似有 似无的气息,让人觉得画家也可能只是真实地画下守在摊前等待客人小贩容貌。
整个画面沉寂的气氛也许是为了衬托圣者面部那微妙的光,也可能只是为了表现 一个平凡人的孤独 他们是谁?画家给出的只是一个含糊晦涩的回答——人脸大 概是我们人类社会里最常见的物像了,肖像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一张 ‘白纸’, 因为我们对它太熟悉了,你可以在上面看到一切的东西《满脸倦容的男人》每个画前的观者都会试着与画中的人物交流,只不过, 这是一种不同于言语的安静对话 而此刻画中的人物又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被画 家定格在画面之上?画中的他们有的半睁着迷离的双眼,有的闭目沉思, 有的则 空洞地看向另一侧, 不经意间避开了观者双眼, 更是为画中的形象增加了一份神 秘的距离感他们不悲不喜,却带着各种不同的情感,微妙地变化着,他们没有 明显的情绪波动, 平静得好似能让观者感受到他们均匀的呼吸,如此平静中的变 化褪去了虚假与做作,却在朦胧中现出一份真实感这位年轻的画家画下朦胧、暧昧、陌生的人物,似乎跨过了时间与文化的 久远, 如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所说:艺术家所看到的,从来都不是世界的本 来面目一旦看透了,他就不再是艺术家 画家也是如此, 笔下画出虚无的陌生, 那看不透的肖像, 诱惑着观者的双眼, 让那几个问题一直徘回于心,他们是谁? 他们从哪里来?他们又是带着什么样的情感被画家入画?画家的创作技巧: 技巧上的炫耀并不是画家想在画中强调的东西,浅涂并不 堆积的颜料,精致、柔和处理的人物白皙皮肤上的色调,现出一种象牙般的质 感。
画家艺术的引导者们: 我在跟画家畅聊的时候, 手中摩挲过他的一本本素描 本, 一页页满满的素描临摹, 这些习作多为临摹古典与浪漫主义前期的素描联系, 是他在各个著名的美术馆驻足于那些名作前,一点点画下的 他在意大利瞻仰了文艺复兴巨匠们的作品, 在西班牙看到了戈雅的前期浪漫主义作品,在德国欣赏 了丢勒的艺术,但并不可断言他独醉心于古典与浪漫主义前期的艺术这些作品中,比如《穿黑衫的女人》,能觉出克里姆特人物的诱惑之美,深 色透明的背景与象牙版白洁的皮肤,还有瘦长的人体,带着哥特美学画家与我的交流: 我来提一个关于我一直选择肖像画的点吧:王尔德他提过 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自然模仿艺术' 这话我理解的意思是,自然的一切一直 都在,我们认为它美, 那是因为我们自己心里在见到自然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途 径“认识了美” 说明白点就是枯树在中国人眼里可能会觉得很美、很玄很写意, 可一个欧洲人可能就不会对枯树产生这种情感正如这种感受, 我们在看到一幅 画之前其实心里已经有一个对 ‘美’的期盼了 人脸大概是我们人类社会里最常 见的物像了, 肖像在某种层面上来说就是一张 ‘白纸’,因为我们对它太熟悉了, 你可以在上面看到一切的东西。
我认为这个世界是暧昧的, 所以用色和对肖像表 情的选择也很‘含糊 '‘晦涩 ' 其实大家在看到我的肖像画之前,心里已经有了 类似于认知一样的解读, 我不渴望表达什么或强调什么,就像一根再寻常不过枯 树一样自我存在在那,你怎么看我都不予回应的接受画家简介郭宇剑—— 1992年生于湖南长沙, 2015 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获本科学 士学位作者简介刘见智—— 1990 年出生在湖南长沙,万春宝财画业签约画家,2012 年毕业于英 国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学院建筑设计系,2014 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百年 理工建筑项目管理系 2008年赴英留学时开始艺术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