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doc
2页近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①近代的中国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近代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为救中国而探索过道路,但最终他们都以失败告终,只有代表了中国广大无产阶级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挽救了中国,这也证明了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必然的一、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如果有一支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资产阶级力量,中国就可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可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的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救中国1898 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近代最早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派别,他们企图自上而下的改革迅速地归于失败1911 年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失败,更说明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1911 年的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的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表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国民党依靠美国,只求恢复原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它本身的生存就是依靠了帝国主义的支持,所以它根本无法实现民族独立、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翻身做主的愿望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新中国在当时国际环境中的唯一选择。
十月革命后,马无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即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 “废除资本私有制” 为其纲领,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同志更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变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以后,国际周边环境十分艰难,美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处处刁难,而资本主义道路也已经证明在中国走不通,所以中国采取了“一边倒”办法,直接倒向了苏联的社会主义阵营中,向着社会主义方向迈进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走了半个多世纪,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已经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②历史是不能被假设的,中国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足以说明近代中国 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然而,纵观中国发展的整个近代史,从以农民阶级为主体的太平天国运动、 封建统治者“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到知识青年幻想的维新运动,再到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辛亥革命,近代中国中,几乎所有的阶级都以自己的方式尝 试过对中国的救亡。
但是,随着天京的沦陷、北洋军舰的沉没、谭嗣同的呐喊和 袁世凯的复辟,有志之士的一腔热血被历史的大潮所吞灭,最终归于沉寂,于是 中国无产阶级被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据实看来,中国的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故不能建立起一种新 的社会制度;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因此不能 使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中国 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所决定的 首先, 近代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非常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政治压迫、文化奴役,是 造成中国贫穷、落后和一切灾难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社会走向富强、民主、文明 的现代化进步方向的主要障碍因此,清除这一障碍就成为近代中华民族和中国 革命的基本任务,而其中最首要的就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专制政治制度,代 之以完全新型的广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而只有无产阶级可以代表最广大劳动人 民的利益 其次,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势力的强大,特别是由于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能力担负起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使得中 国多次丧失掉了向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
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历史地落到了 无产阶级身上,由此也就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资本主义主义让位于社会 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于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就成为中国社会必然 的历史选择 总之, 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与中国具 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必然③1898 年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是近代中国最早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派别他们深切感受帝国主义侵略压迫之苦,有强烈的爱国情绪,提出了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资本主义化的纲领,并企图通过皇帝自上而下地实行这个纲领但他们迅速地失败了 1905 年成立的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更完整地提出了以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革命纲领,并且为实现这个纲领进行了许多斗争孙中山已经看到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并受到在西方已经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企图使他提出的纲领带有某种社会主义的色彩,但他和他的同志们的目的还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同盟会领导取得了 1911 年辛亥革命的胜利这次革命推翻了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清王朝,成立了中华民国,所以是一个胜利但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丝毫没有因这次革命而削弱,革命的果实落到了帝国主义所中意的袁世凯及其他北洋军阀的手里。
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然处于极端贫穷落后的状况辛亥革命没有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辛亥革命后,出现过名目繁多的大大小小的政党,它们中许多是政客官僚的集团,旋生旋灭一些标榜无政府主义或某种社会主义的小资产阶级党派或社团,因为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也没有什么生命力除同盟会扩大改组成的国民党外,在民国初年的政治舞台上,较有影响的是以曾参加戊戌维新的梁启超为精神领袖的进步党梁启超和其他一些进步党人倾向于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但他们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对封建势力,反而依靠封建军阀势力进步党屡经改变自己的名称,终于成为一个只是在官场中朝秦暮楚、追逐名利的小集团 国民党在民国初年成立后,混入许多官僚、投机分子,失去了同盟会原有的革命性质在袁世凯的高压下,国民党内部分裂,孙中山以其中一部分人建立中华革命党他们的力量很小没有能在反袁世凯斗争中起主导作用袁世凯死后,孙中山取消中华革命党,1919年 10 月重建中国国民党这个党虽然号称有许多党员,但成分庞杂,组织涣散,党员各行其是,直到 1924 年前这个党实际上处于瘫痪状态,提不出足以动员广大人民的政治主张只是由于它有辛亥革命的历史业绩,其核心孙中山和他的少数同志坚持反对北洋军阀,谋求中国的进步,并且经几度挫折失败后,在广东勉强建立了一个与北方军阀政府对峙的政权,所以国民党这时仍不失为中国政治生活中有进步性的一个重要力量。
1923 年,孙中山下决心接受苏俄的援助,同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合作,实行国民党的改组,这才使国民党有了新的生气1924 年 1 月,举行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以前,从辛亥革命后的 13 年里,还从未举行过这样的大会孙中山于 1925 年3 月逝世国共合作的局面暂时还保持着因为有了国共合作,才有了两广革命根据地的统一,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工农运动的兴起,才有了北伐战争,国民党才在全国人民中有了信誉与威望当时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如果能够进行到底取得胜利,中国将如何!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宣言中提出的纲领,主要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打倒军阀,使农民有自己的土地实现这些纲领当然并不是使中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而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纲领中还有“节制资本”一项,就是说,中国将不象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让少数资本家垄断国民经济但这也还不是实行社会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