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10页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高一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人类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肤色正常的夫妇,其父母肤色都正常,但丈夫的弟弟、妻子的姐姐都患白化病,请问这对年轻的夫妇生一个肤色正常的男孩的概率是( )A.1/6 B.1/4 C.3/8 D.4/9参考答案:D【知识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解析:由于父母均正常,弟弟白化,其本人正常可推出此人基因型为AA、Aa,同理,其妻子基因型与他相同,故二人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Aa×Aa=aa,生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生正常男孩的概率为×=思路点拨】充分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上的数学运算2. 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四分体具有:A.4个着丝点 B.2条姐妹染色单体C.4个DNA分子 D.2对染色体参考答案:C3. 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子的是 A.aacc B.Yycc C.HhCc D.Cc参考答案:A成对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子,A正确4. 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下列符合细胞学说的是①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 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③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④细胞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⑤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⑥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A.①③⑤⑥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A5.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就地保护 B.迁地保护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对濒危动植物集中于一地进行保护参考答案:A6. 某纯合红花植物与另一纯合白花植物杂交,Fl在低温强光下开红花,在高温荫蔽处则开白花,这一实例说明A.表现型是基因型的外在表现形式 B.基因型决定表现型C.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参考答案:D7. 2011年3月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引发核泄漏,导致环境中131I严重超标。
若放射性物质131I进入人体,会在甲状腺细胞中积累131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方式为A.自由扩散(简单扩散) B.协助扩散(易化扩散)C.主动运输 D.胞吞作用(内吞作用)参考答案:C8. 蓝藻与细菌虽然都属于原核生物,但是,二者有明显区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蓝藻进行光合作用 B.蓝藻是自养生物 C.大肠杆菌是腐生类异养生物 D.大肠杆菌进行寄生生活参考答案:C9.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参考答案:C【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态的状态,A正确;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B正确;C、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态的状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C错误;D、内环境稳态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稳态被破坏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意义和调节机制,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对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10. 下列哪项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参考答案:B11. 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a过程完成中心体的复制 B. 染色体平均分配一般发生在d段C.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D.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参考答案:C分析题图可知,a、c持续的时间长,是细胞分裂的分裂间期,b、d持续的时间短,是细胞周期的分裂期;由题图中的箭头指向可知,一个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a+b)或(c+d)a和b为一个细胞周期,a为分裂间期,完成中心体的复制,A正确;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及遗传物质平分一般发生在分裂期d段,B正确;由细胞周期的概念可知,该图中一个细胞周期是(a+b)或(c+d),不能是(b+c),C错误;c段为分裂间期,结束DNA复制完成,故DNA含量增加一倍,D正确12. 将相同的四组马铃薯条分别浸入四种溶液,一小时后测定薯条质量变化的百分率,结果如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溶液质量变化率Ⅰ+8%Ⅱ﹣6%Ⅲ﹣4%Ⅳ0%A.Ⅰ的浓度最低 B.Ⅱ的浓度较Ⅲ低C.Ⅳ的浓度最高 D.Ⅳ可能是蒸馏水参考答案:A【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成熟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渗透系统,它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Ⅱ、Ⅲ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Ⅳ中无明显变化,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外界溶液浓度大小为Ⅱ>Ⅲ>Ⅳ>Ⅰ.【解答】解:A、据渗透作用原理可知,Ⅰ溶液中的马铃薯条吸水质量增加,Ⅰ溶液浓度最低,可能是蒸馏水,A正确;B、Ⅱ、Ⅲ溶液中马铃薯条失水,且Ⅱ中的马铃薯条失水比Ⅲ的多,Ⅱ溶液浓度比Ⅲ溶液浓度高,B错误;C、Ⅳ中无明显变化,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其溶液浓度与马铃薯条细胞液浓度相当,浓度比Ⅱ和Ⅲ小,C错误;D、IV中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不可能是蒸馏水,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分析表格和得出结论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渗透作用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13. 请注意观察下图,指出该图所示的变异类型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基因重组参考答案:B14.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其基本单位多数为氨基酸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酸碱度影响参考答案:B1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所有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细胞只能由细胞分裂而来参考答案:A16. 下图表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实现B.若①表示免疫活性分子,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C.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其分泌量仅受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调节 D.血糖浓度与胰岛素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含量的相对稳定参考答案:C17. 用苏丹III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试剂是( )A.HCl B.H2O C.50%的酒精 D.无水酒精参考答案:C18. 下列有机化合物中,只含有C、H、O三种元素的是A.纤维素 B.核苷酸 C.脱氧核糖 D.脂肪参考答案:ACD19. 下列哪项不是细胞凋亡的意义( )A.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B.细胞凋亡能维持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C.细胞凋亡是机体在外界因素刺激下的细胞死亡D.细胞凋亡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参考答案:C20. 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其主要内容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具有自己的生命C.细胞对与其他细胞共同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参考答案:D21. 正常情况下,下列关于某高等动物精原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核DNA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不同B. 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核DNA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相同C.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核DNA数目相同,遗传信息不同D.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不同,遗传信息不同参考答案:C【分析】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2n→4n→2n;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变化:2n→4n→2n→n。
详解】有丝分裂前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核DNA数目相同均为4n,前者染色体散乱分布,后者同源染色体有联会现象,A正确;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前者DNA数目是4n,后者DNA数目是2n,二者着丝点均分布在赤道板上,B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NA数目均4n,遗传信息相同,C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含染色体4n,DNA数目是4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2n,DNA数目是2n,遗传信息不同,D正确22. 下列依次为丙氨酸、丝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结构式:由这三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氨基、羧基和肽键的数目是 ( )A.1、1、3 B.3、3、2 C.1、1、2 D.1、2、2参考答案:D23. 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B.每一对基因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D.F2中有16种配子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参考答案:C【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1)发现者:孟德尔. (2)图解: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2)预测过程:(3)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解答】解:A、孟德尔两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A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