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doc
51页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现实价值———————————————————————————————— 作者:———————————————————————————————— 日期: 第四部分(第八章)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及其现实价值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社会文化理论本章要求:了解埃里克森、皮亚杰、维果茨基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埃里克森、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本章重点:了解三种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掌握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本章难点:心理发展理论在教育中的运用教学时间:2学时如同身体的发育成长一样,人的心理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会经历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上,个体会出现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如果社会不能创造条件让个人的心理按其自身的规律发展,个体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从而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痛苦和不幸第一节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美国精神分析医生,现代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祖籍丹麦,1902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他的生父是丹麦人,在他出生前就抛弃了他的母亲,母亲后与一位犹太医生结婚。
直到青少年期他才知道自己是私生子,其生理特征与生长环境使他对自我的认同非常混乱,因为他生活在犹太人家里,却保留了他的斯堪的那维亚父亲的生理特征一战爆发时他正处在青少年期,感到非常困惑,不知道该忠诚于德国还是丹麦这段经历对埃里克森的影响非常大, “青少年同一性危机”成为他提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一、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受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发展包含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中都有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他称这些问题为心理发展危机个体在发展中如果克服了这些危机,就能取得重大的进步大部分人能顺利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心理危机,然后去接受新的挑战;但有些人并没有完全解决这些危机,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需要继续解决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1、信任感对怀疑感(出生到1岁)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了解其他人是否可以值得信任以满足基本要求2、自主对羞耻和怀疑(1-3岁)当父母和其他照顾者鼓励自立的行为时,学步的儿童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意识——一种能独立处理许多问题的意识但是当照顾者要求太多、太快,拒绝让孩子完成他们能够做的任务时,或者嘲笑对自立行为的早期尝试时,儿童可能会对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感到怀疑和羞愧。
3、主动对内疚(3-6岁)儿童越来越能够单独完成任务,而不是依靠成人为他们做这些工作当父母和学前教师鼓励和支持他们的努力,同时也帮助他们做出不与其他人的需要相冲突的合乎实际的选择时,儿童变得主动,亦即独立地计划和从事各种活动当大人阻拦他们从事独立的活动或者把这些活动作为愚蠢而又令人讨厌的事情不予认真考虑时,儿童可能会对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产生内疚感 4、勤奋对自卑(6-12岁)小学阶段对自信心发展至关重要理想的做法是,学校通过手工制作,如通过画画、解决加法难题和写句子等活动,为儿童提供许多得到教师、父母和同伴认可的机会儿童因自己的努力而遭到嘲笑或惩罚,或者如果他们发现自己辜负了其老师和父母的期望时,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感,感到自己的能力不足5、角色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处于本阶段的青少年正在形成一些概念(如他们是谁,对他们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他们的价值何在,长大后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试图将自己的多个方面(如智力、社会、性别和道德等)整合起来达到一个整合的自我同一性顺利通过本阶段的学生发展了对自己正确的认知,而那些未顺利通过的学生则依旧对他们是谁、会变成什么样的人等问题迷惑不解。
6、亲密感对孤独感(20-40岁)这个阶段的年轻人会寻求与他人亲密的关系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个体可以学会无私的爱--无论是给予还是获取如果不能顺利通过,个体会产生孤独感,很难与其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顺利通过这一阶段的成年人,比如教师,会对学生奉献而不期待回报,他们为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树立了榜样7、繁衍感对停滞感(40-60岁)主要的发展任务就是为社会作贡献并帮助指导未来的一代在此时期,当一个人通过抚养家庭或通过为改善社会的工作来作出贡献时,一种普遍性的感觉——一种生产能力和成就的感觉由此而生一个以自我为中心和不能或不愿帮助社会前进的人就会产生一种停滞的感觉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60岁以后)具有自我整合的人,表现出对他人的爱,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保持自己在一切物质和经济上的权威性他以自己的智慧,形成自己的一种哲学,并使这种哲学延伸到生命周期以外,与新一代的生命周期融合为一体如果一个人在此阶段不能达到自我整合,同时也不能保持自己在一切物质和经济上的权威性,就会出现一种失望或绝望的情绪,并产生对死亡的恐惧觉得人生短促,并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二、理论的现实应用1、幼儿期心理发展基本信任的建立是幼儿期儿童发展的关键,幼儿基本信任的建立主要依赖于父母对幼儿的行为呼应。
当父母向幼儿发声、微笑或表现出惊喜的眼神,都会得到宝宝的回应幼儿的这种积极呼应能力,表明了他的自信与信任父母与子女的双向交流是一种因果呼应关系,孩子能意识到,他的行为能引起父母的回应,并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当幼儿的行为得到回应时,他与人交流的自信心就建立起来了2、儿童期心理发展(1)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与教育感觉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5岁,其中2岁至2.5岁达到顶峰感觉训练是这个时期儿童学习的主要方法,可以直接用感觉刺激法促使儿童的感觉得到合理的发展秩序的敏感期是从1岁或1.5岁开始,持续到4岁左右,其中3岁时最为明显秩序不仅是指把物品放到适当的地方,还包括遵守生活的规律、理解事物的时间、空间关系,以及儿童在生活中要对千百件物体进行分类,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的能力等等语言的敏感期是在儿童出生后8个星期至8岁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有顺序的,首先是对语言感兴趣,然后是对词,最后才是对语言的复杂结构产生兴趣动作的敏感期约是从出生到6岁为儿童设计各种各样做动作练习的教具,使他们的粗大和细小的肌肉得到锻炼,动作更加协调(2)儿童自立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强烈的自主意向,这时的儿童什么都想自己干,常常拒绝父母的帮助。
家长给孩子独立活动的愿望和行动以适时的鼓励,并耐心地给予行动技能上的指导,形成孩子自己做事的习惯,会较快地培养起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3)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发展影响亲子关系的要素:父母本身的特质,父母的教育观念、心理健康状态、情绪、修养及夫妻关系等;儿童的特质,如气质、对父母的态度、自我评价能力和智力等,会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支持系统,父母周围的环境、学校所提供的支持和压力,会影响父母的角色扮演与功能执行的有效性一项研究表明,父亲在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较母亲更显著一般来说,父亲较理性,对孩子的意志、独立性、自信和阳刚之气的培养有较大影响,对少年儿童性别角色的获得有着比母亲更为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应是父母优势互补,组成教育合力该项研究中发现,父母双方能积极参与亲子关系调适的家庭,亲子关系改善明显,孩子的进步显著4)改善亲子沟通的策略:① 定时沟通② 尊重子女人格③ 鼓励表达④ 耐心倾听⑤ 宽容异见⑥ 解释规则3、青春期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是青春期心理发展的最关键问题自我同一性,也称为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寻求内在合一及连续的能力,是个体对自己的本质、价值、信仰及一生趋势的一种相当稳定一致和比较完整统一的意识影响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因素:家庭因素相互支持、帮助、关心、自由表达、鼓励资助和独立的家庭环境促进大学生同一性的发展,形成高级、成熟的同一性状态;学校环境研究者(如德赖尔)概括了课程结构化设置促进中学青少年同一性发展的方式:第一,能够提高同一性的课程应该促进学生的探索、有责任性的选择以及自我决定。
第二,鼓励角色扮演以及不同代际之间的社会互动,并对过去与现在的关系做出合适的理解第三,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接受能力,并且教师和教练要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反馈第四,青少年的课程设置要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社会需要第二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简介让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专家其一生致力于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研究(认识论研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而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都具有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并理解周围环境的本能倾向皮亚杰提出四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平衡1、图式图式是指主体已经具有的动作的心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2、同化个体将新知识有效地整合并建构到自己已有图式之中的过程;3、顺应个体遇到自己不能用已有图式同化新知识时,对已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构,以适合新知识的过程4、平衡平衡是指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在皮亚杰看来,同化与顺应是主体适应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