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思维导图必背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doc
5页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二、基础知识巩固一、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一)西欧中世纪在欧洲长期分裂割据及基督教的影响下,欧洲缺乏国家、民族意识(二)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1、背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宗教改革运动,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2、表现: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3、特点:国王往往就是国家,国家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者继承关系发生改变(三)民族国家的形成1、背景: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宗教改革推动了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意识中越来越重要2、特征: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民族国家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二、国际法的形成(一)国际法的形成1、背景: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关系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2、过程1625年荷兰人格老秀斯《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国际法的基础。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奠定了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的基础确立了国际关系中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补充:维也纳体系1815年维也纳体系使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背景: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普、奥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大陆上建立起新均势体系评价:暂时维持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和平与协调但维也纳会议也是一个分赃的会议,维也纳体系表现出鲜明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违背历史潮流,维护封建统治瓦解: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后,维也纳体系彻底瓦解(二)外交制度的形成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起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三)国际法与外交制度的影响外交制度建立和国际法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规则,为和平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途径但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发展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告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一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8年,《非战公约》,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2、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评价二战后国际法数量不断增多,领域大大扩大,对维护世界和平与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着国际和平补充1、对国联的评价作用:有利于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各国交往,处理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存在的问题:国联被英法控制,美国始终不是国联成员,苏联很晚加入,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国联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和平的国际责任2、对联合国的评价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力量,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
成立之初受到美国的操纵和控制3、国联和联合国的对比相同点:两者都宣称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都是美国倡导成立的;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不同点:国联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因此,联合国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联合国较之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建立背景和性质不同:国联是一战后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产物,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是最具普遍性、最具影响、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