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双新开创区域高质量教研新格局.docx
13页聚焦“双新”开创区域高质量教研新格局 罗萍Summary: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以来,大连教育学院高中研训中心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落实新课程新教材理念和要求,深入探索新形势新任务下教研机构建设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和新策略,不断提高教研机构和教师队伍的专业支撑能力,有力助推全市普通高中“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Key:新课程新教材;教研新格局;国家级示范区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八大基本理念都是围绕“以人为本”理念而展开的教育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没有人的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的现代化,更不可能有国家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和核心,这也正是八大基本理念始终聚焦人的发展的意义所在培育核心素养正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点指向核心素养也称“21世纪素养”,反映了国家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需要,是21世纪现代人、人的现代性的具体表现。
因此,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地位,发挥着重要的引领性作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以下简称“双新”)的修订与实施就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到学业质量水平的划分以及课程实施建议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总体要求,这也正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为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双新”的实施工作,2020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遴选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通知》,大连市积极申报,并最终通过审核,成为首批33个国家级示范区之一3年来,根据教育部、辽宁省及大连市“双新”建设要求,大连教育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全面落实“双新”理念和要求,深入探索新形势新任务下教研机构建设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径、新策略,不断提高教研机构和教师队伍的专业支撑能力,有力助推大连市普通高中“双新”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一、顶层设计,建立“层块协同研究推进”工作机制依据《大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工作三年规划》,大连教育学院高中研训中心(以下简称“高中研训中心”)精心谋划顶层设计,建立了“层块协同研究推进”工作机制(如图1所示),即分层级研究、分层块协同推进。
构建了由市级教研(即高中研训中心)、片区教研(即示范校联盟)、校本教研(即基层学校)所组成的三级联动教研工作体系,确定了“共同目标—行动设计—反思评价”的行动路径,在过程中实施教科研训一体化的工作策略各层级、各层块横纵结合,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立体协同,共同推进大连市“双新”建设工作二、目标导向,确定区域整体推进行动路径首先,高中研训中心确定了区域教研工作整体推进的共同目标:围绕国家级示范区工作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健全“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教学组织新方式,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求;不断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尽快使“双新”实施内化到教师专业结构、外显于课堂教学之中其次,在共同目标的引领下,围绕“双新”实施的核心任务,高中研训中心统筹规划,依据《大连市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试行)》,编制了《15个学科课程规划方案》,并进行科学的行动设计,制定市、区、校三级课程改革研训方案;根据“边实施、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实施教研、科研、培訓一体化工作策略,促进教研方式转型;同时,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加强反思和评价,及时总结工作得失,不断完善和升级行动设计方案,促进“双新”提质增效。
三、有序推进,实施教科研训一体化工作策略(一)以教研为基石,助力“双新”整体推进1.开展主题化、系列化三级教研活动首先,在市级教研层面,高中研训中心以“双新”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主题,如“深度学习”“大单元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试题命制与教学改革”等,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各学科通过教研员专业引领、课例研讨、经验分享等方式,将经验和证据相结合,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深化教师对“双新”的认识与理解,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其次,在片区教研层面,示范校联盟依据本联盟各校建设发展的实际,梳理共性问题,形成各自片区教研主题,如第一示范联盟的“选课走班实践探究”“联盟校心理工作观摩研讨”;第二示范联盟的“大单元集体备课”“大单元逆向教学设计探索及课例展示”;第三示范联盟的“党建引领‘5G双师思政课堂”研讨活动、“新课程新教材说题展示活动”等各联盟每两个月定期在联盟内部开展一次片区教研活动,深入学习交流联盟校对共同问题的研究和成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最后,在校本教研层面,各基层学校立足本校实际制定主题,每月按计划开展1~2次校本教研活动,直接有效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和困惑。
市级教研、片区教研和校本教研团队各有侧重,分工协作,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联合解决“双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满足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此外,上教学背景下,高中研训中心及时调整教研内容和方式,编制《高一、高二年级高考学科线上教学指导意见》《高三年级二轮复习指导意见》,并指导学科骨干录课,上传到市级平台供各校观摩使用;同时,三级教研团队联合开展线上教学视导活动,加强听课评课指导,有力地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积累了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2.深化沉浸式教研活动沉浸式教研是将教研工作下移,教研员深入学校,通过一周的“沉浸”,深入开展研究、指导与服务工作,全面系统地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沉浸式教研采用“4+1”模式,即前4天深入一所学校开展教研,最后1天开展研讨,提炼总结,整理成果围绕大单元备课、课堂教学、校本研修等内容,教研员进行全面调研与诊断,与片区和学校共同开展三级联合教研,并针对沉浸式教研总体情况向学校作全面反馈,对“双新”课堂建设提出具体指导建议,既体现学校总体要求,又彰显学科个性特点,切实将“双新”要求落实到位3.启动学科教研基地建设学科资源建设是学校学科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提升教师课程理念和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这也是大连市课程建设与实践的创新点为此,高中研训中心建立了高中学科教研基地,编制了《大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教材实施学科教研基地建设指导意见》,并组织教研员定期到各学科基地进行深入指导基地覆盖高中16个学科(包括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42所学校,聚焦学科课程建设、学科教学研究、学科教学改革、学科特色建设、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关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切实做好独特资源的课程化建设,加强校际协作,促进学科融合通过专家引领、教学观摩、案例研讨等方式,引领学校发展课程特色和优势,开发建设优质学科教学资源,不断推进教师发展平台和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4.加强考试命题指导工作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市教研团队带领各片区、各学校教研团队开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考试研究,加强考试命题指导工作依据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要求,遵循《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高中研訓中心按照“一核四层四翼”原则,认真组织大连市高中各年级期末考试命题工作,不断提高教研团队的命题水平尤其是高三模拟考试,命题重在加强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试题力求体现全国新课程新高考的命题趋势模拟考试结束后,高中研训中心立即组织各校教师统一进行网上阅卷和试卷分析,认真剖析考生存在的问题,调整备考策略,引导教师改进教学。
每年高考前夕都会在《大连日报》和《大连晚报》上及时刊登各学科《高三一模考试各学科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有效指导滨城高三学子和家长备战高考片区和学校的教研团队,通过外请专家培训,参加全国范围内的校际命题交流研讨,与学科网和组卷网合作,为教师提供命题资源和范例,开展考试命题改革试验、教师命题实践经验交流与传承等,提升命题能力二)以科研为引领,驱动“双新”内涵发展首先,科研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为破解“双新”建设中重难点问题,高中研训中心成功立项了大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大课题“大连市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研究”,成立了以教研员为主要组成的重大课题组;在重大课题的牵动下,通过评选确定了54个专项课题,研究领域包括课程建设研究、教学组织方式研究、教学管理研究、学科课堂教学研究、学生发展指导研究、教师培训研究等11个方面,成立了以示范校联盟和基层学校科研骨干为主要成员的专项课题组依据研究内容的相关性,高中研训中心将54个专项课题分成了不同的项目组,由市重大课题组带领各项目组推进课题研究,通过定期下校指导、召开片区及学校研讨会,梳理总结经验,分享阶段研究成果,促进“双新”内涵发展。
其次,科研引领发展,研究助力成长立项以来,课题组邀请了辽宁师范大学和大连大学、大连市教科所的专家进行了开题论证;举办了“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与实践”培训会,邀请了南京教研室主任、上海格致中学校长进行专题讲座,7000余名干部和教师参加了培训;课题组和项目组还加强了实证研究,分工合作编制了调查问卷,完成了大连市普通高中教师全样本的问卷调查,努力为教育行政和基层学校提供决策依据与咨政建议,引导“双新”研究工作走向更加科学化、专业化的轨道,有力支撑了课程改革三)以培训为载体,提升“双新”实施能力扎实做好全员培训工作是“双新”实施工作的重点任务按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训工作方案》要求,高中研训中心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统筹指导,分年度、分年级、分学科完成了“双新”的全覆盖培训在此基础上,认真开展对全员教师、骨干教师及新入职教师的市级培训和校本培训,不断提升“双新”实施能力1.全员培训夯基础以“深度学习的高效课堂研究”为主题,高中研训中心每年对大连市高中全学段全学科教师(约6500人)开展全员培训,9个高考学科(不含日语学科)培训分3个年级同步进行,6个非高考学科(含日语学科)集中进行。
采取专家讲座、活动实践、经验交流等多种方法,整合集中培训、网络课程和校本研修,加强案例、课例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课堂观察、个例跟踪,注重讲授与体验相结合,不断提高认识、更新理念持续开展的全员教师培训为“双新”实施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础2.骨干培训促引领以“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范式建构”为主题,高中研训中心对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象开展培训理论与实践并重,专题讲座、专家引领主要形式的线上集中培训和岗位实践为主要形式的实践研修相结合,帮助骨干教师拓宽教育视野,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提炼个人特色,通过“指向深度学习的单元教学范式建构”的研究,掌握深度学习及单元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升专业能力,改善专业实践,不断扩大骨干教师在校内外、区域内外的专业影响力3.新教师培训共成长高中研训中心每两年组织一次基于“双新”的高中新教师培训培训分为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通识培训设置“党建+”课程,加深对党的领导与建设、师德师风及职业发展的认识与理解,提高思想政治认识;学科培训围绕新课标解读、新教材与教法分析、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等内容展开教学,并重点对活动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大单元深度学习的操作策略进行了具体阐述,有效促进新教师共同成长,使其尽快掌握高中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规范,提高“双新”实施的专业化水平。
两类教师培训都深化“党建引领”课程模块设置,注重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师风建设,同时又紧紧围绕“双新”建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引导教师走上自我规划、主动发展的专业成长之路培训主体广泛,培训内容充实,培训方式多样,培训资源丰富,为大连市培养高素质教师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