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4章质性研究资料收集的方法.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5682924
  • 上传时间:2018-03-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2.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第四章第四章 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收集的方法先介绍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再介绍质性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参与观察/深度访谈/ 焦点团体) 第一节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质性研究的抽样策略样本的大小、代表性、人口的推论与普遍化等,常常成为重要的关注焦点一、应抽取什么样本一、应抽取什么样本我应抽多少人作为研究的对象?(样本数) 我应选择什么人作为研究的样本?(样本类型) “看情况而定” 巴顿(Patton)认为, (1)样本一般很少,只有 n=1;(2)深度的“立意”抽样,着 重信息丰富内涵;(3)从以往经验与理论视角出发抽样,称为“理论性抽样”或“目的性 抽样” (非概率抽样) ,指按照设计的理论指导或目的进行抽样,以抽取最大信息量的研究 对象第一,我应该抽多少人作为研究对象呢?第一,我应该抽多少人作为研究对象呢?(样本数) 抽取是一个或数个样本,依研究者的需要决定个案研究与生活史,以典型一个或少 数样本即能完成;大部分类型的研究,其样本数就比较多(8-11 个) ;信息达到饱和为原 则 第二,我应该选择什么人作为研究对象呢?第二,我应该选择什么人作为研究对象呢?(样本类型) 为了减少样本数,挑选综合样本,以取得最丰富的反应性的资料。

      样本条件:生活时间比较长、了解该文化内部的实情、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反思能力、 性格比较外向、善于表达自己的人关键信息提供者(Key-informant)二、如何抽取样本二、如何抽取样本在质性研究的抽样中,除了“立意”原则之外,研究者为了符合不同的“研究目的”, 也可以产生不同的抽样策略2质性研究抽样策略的类型(15 类)抽样类型探索目的最大变异或最大差异抽样最大变异或最大差异抽样 同质性抽样同质性抽样 关键个案抽样关键个案抽样 证实和证伪个案抽样证实和证伪个案抽样 滚雪球或链锁式抽样 极端或偏差性个案抽样极端或偏差性个案抽样 典型个案抽样典型个案抽样 深入性或强度抽样深入性或强度抽样政治上重要的个案抽样 目的性随机抽样 分层目的抽样分层目的抽样 符合标准或效标抽样符合标准或效标抽样 机会或机遇抽样 混合或综合抽样 方便抽样寻求变异模式 焦点化、单纯化 为进行逻辑推论到其他个案 进一层分析,寻求例外情况,找寻变异性 由知情人士找寻可提供丰富资料的人士 探索不寻常现象的转机 点出一般状况 资料丰富而强烈的个案(但不极端)能提供深入现 象的转机 取得想得到的注意力并避免不想要的注意力 如果立意取样,样本仍然太大,再加上此法 找出次团体,以便进行比较 针对符合各种选样标准者,以确保品质 随着机会引导,可得到非意料中的优点 三角检视、弹性,以达致多元需要 省时、省线、省力,但会影响品质 来源:Kuzel,1992(一)根据样本的特性进行抽样(一)根据样本的特性进行抽样1、极端或偏差性个案抽样、极端或偏差性个案抽样(极端反常) 不具有“代表性” ,但对这种独特现象的揭示有可能比一个典型现象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质性研究的不同分支里,常人方法学经常使用这种抽样方法通过当地人“反常”现象 的反应,可以知道他们对“正常”现象的定义及行为表现 《当受虐待的妇女杀人时》 2、强度抽样、强度抽样 抽取具有较高信息密度与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但是这些个案并不一定是非常极端或 不同寻常的 3、最大差异抽样、最大差异抽样(异质) 被抽取的样本所产生的研究结果将最大限度地覆盖研究现象中各种不同的情况而这 种抽样假设了被研究现象内部的异质性很强 4、同质型抽样、同质型抽样(同质) 选择一组内部成分比较相似(即同质性较高)的个案进行研究比如,焦点团体访谈5、典型个案抽样、典型个案抽样 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个案,目的是了解研究现象的一般情况典型个案的目的 是展示与说明,而不是证实与推论 6、分层目的抽样、分层目的抽样 先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重点是了解研究 现象中不同层次的具体情况,进而对研究现象的整体异质性进行探究 7、关键个案抽样、关键个案抽样(极端理想) 选择那些可以对事情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个案进行研究,目的是将从这些个案中获得的3结果逻辑地推论至其它个案这类个案通常不具有典型性,不代表一般的情况,是一种 “理想”的状态。

      8、效标抽样、效标抽样 事先为抽样设定一个标准或一些基本条件,然后选择所有符合这个标准或这些条件的 个案进行研究 9、证实和证伪个案抽样、证实和证伪个案抽样 寻找能支持或挑战研究者了解研究主题的抽样策略相关的概念是“理论饱和”或 “重复抽样” 二)抽样的具体方式(二)抽样的具体方式(采用的抽样策略)1、滚雪球或链锁式抽样、滚雪球或链锁式抽样 选择知情人士的操作方式,是一种通过局内人寻找消息灵通人士的有效办法(同质、 熟人隐瞒实晴) 2、机遇式抽样或机会抽样、机遇式抽样或机会抽样 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抽样很多人类学家在进行实地调查的抽样方式 3、目的性随机抽样、目的性随机抽样 按照一定的研究目的对研究现象进行随机抽样(样本数大) “随机抽样”是为了提高 研究结果的“可信度”,而不是像量化研究那样以保证研究结果的“代表性” 4、方便抽样、方便抽样 因受当地实际情况的限制,抽样只能随研究者自己的方便进行比如,假冒成犯人到 一所监狱里去了解犯人之间的人际互动,便没有很多选择样本的自由,只能选择自己所在 牢房内的犯人可信程度最低 5、综合式抽样、综合式抽样 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结合使用上面不同的抽样策略选择对象。

      不熟悉时选择“方便 式抽样”或“机遇式抽样” ;熟悉后选择“目的式随机抽样”或“分层目的抽样”等方式三、抽取样本的原则三、抽取样本的原则质性研究的内在矛盾(“既追求动态的研究过程又讲究严谨性的筛选标准” )之中,有 弹性地选择样本弹性地选择样本的,以“避免重复”与“捕捉进展”为原则 质性研究专家还提出了使用抽样策略的建议准则使用抽样策略的建议准则:(1)以同质抽样开始,易达到饱和 (2)理论抽样加速了饱和的过程 (3)抽样及负面个案的饱和促进了效度 (4)饱和愈完 整,愈容易发展清楚的理论模式 此外,特定的质性研究倾向于使用特定的抽样方式特定的质性研究倾向于使用特定的抽样方式 五种质性传统中的抽样趋势传统常用的抽样策略4自传式自传式方便 政治上重要的个案 关键个案 典型个案现象学现象学效标扎根理论扎根理论理论民族志民族志综合 典型个案 效标个案研究个案研究单一个案,和自传式一样 多种个案,则使用 最大差异 极端个案 典型个案 证实/证伪个案 关键个案来源:Creswell,199第二节第二节 参与观察参与观察高德的分类高德的分类:完全的观察者;参与者的观察者;观察者的参与者;完全的参与者。

      建构主义者:建构主义者:所有社会科学研究都是一种“参与观察” 研究者只有成为社会世界的一 部分,才有可能理解这个世界,真正意义上的“局外人”是不存在的 三种身份三种身份:完全成员式研究者、积极成员式研究者、边缘成员式研究者(都具有“成 员”成分,强调观察的“参与性” )一、参与观察法是一种充满人性的研究法一、参与观察法是一种充满人性的研究法参与观察法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的特点,由马凌诺斯基于二十世纪开始建立马氏长 年与澳大利亚土著共处,完成了史无前例的质量并重的田野工作,确立了近代人类学的方 法论但 1965 年马氏的妻子发表他的田野日记,揭露他在田野中情绪并不稳定,对原住民 有许多负面的看法,这在人类学界激起很大的震荡 (1)马凌诺斯基的困境,其实至今仍然在挑战参与观察者一个研究者如何具备与被 研究对象融为一体的局内人,并能抽离出来做观察的局外人的双重身分?保持平衡?对 “参与观察”研究法了解的第一步是,它是高度人性化的研究方法,并彻底打破了它是高度人性化的研究方法,并彻底打破了““人人”” 可以可以““客观客观””研究研究““人人””的迷思的迷思5(2)田野工作者也是人,带着多重角色与身分进入田野,研究者会视情况与自己的需 要而选择扮演不同的角色。

      但几乎所有的民族志都会述及进入田野及田野观察中的艰难过进入田野及田野观察中的艰难过 程程比如,一个研究者会带着自己文化本身的价值判断进入田野,而对一个西方人类学家 而言,他们在部落社会最难以忍受的是被剥夺了隐私权、黏密的人际关系、缺乏卫生观念 等借由对异文化的深入接触,相对地发现自我、重塑自我 (3)研究者如何跨越这些差异,与陌生的被研究者亲密生活共事,绝对不是科学所能 造就的,而是已进入到人性交流的艺术层次了而是已进入到人性交流的艺术层次了 (4) “参与观察”研究法虽然是人类学者所创,但现已为许多社会科学学科所用,已为许多社会科学学科所用,研 究对象也已由一个社会或文化地区延伸到社区、机构或社会上某一特定族群或团体;凡是 需要做深入与全面性了解的研究, “参与观察”人群活动都是必要的二、参与观察法的运用二、参与观察法的运用一般认为,参与观察法对如下情况最为有用般认为,参与观察法对如下情况最为有用: (1)当有关社会现象(比如同性恋、吸毒、监狱生活等)很少被人所知时 (2)当研究者需要了解有关事情的连续性、关联性比及背景脉络时 (3)当研究者(以及一般公众)看到的“事实”与当事人所说的内容之间存在明显的 差异,或者“局外人”与“局内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很不相同时。

      (4)当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而且这些个案在时空上允许研究 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参与观察时 (5)当对不能够或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时,比如,对婴儿或聋哑 人进行研究时无法使用语言 (6)当研究者希望发现新观点、建构自己的“扎根理论”时 (7)对其它研究方法起辅助作用一般来说,参与观察法不适合如下情况一般来说,参与观察法不适合如下情况: (1)在研究“面”上就研究问题对研究对象进行大规模的宏观调查; (2)对过去的事情、外域社会现象以及隐秘的私人生活进行调查; (3)对当地人的思想观念、语词概念与意义解释进行细密的探究; (4)对社会现象进行数据统计与量化分析;三、在参与观察中如何做观察与记录三、在参与观察中如何做观察与记录许多人认为质性研究充满了神秘色彩,这要归因于观察法,但在质性研究方法中,观 察的诀窍仍最不为人熟悉 (武大正门观察半个谢) “我无法决定该纪录什么?” “有太多事情在进行,我不知道从何开始?” “我以前从没有过类似的经验!” 6最好的方式:广泛的留意周围的事物,等待研究分析主题形成之后,才将观察焦点集 中记录田野笔记:记录田野笔记: (1) “为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的问题较容易回答,其方法是将观察的资料记入日志,产生有价值的 原始资料,再用访谈或其它观察方式进行后续研究。

      (2)因为没有人可以记录所有的事情,这样,在记录““是什么是什么””为主的田野笔记时, 要注意研究主题其基本原则是深度描述------不需要删减,只要记录所有观察到的资料 (3)在回答““如何如何””的田野笔记时需要有许多的弹性以及对情境的敏感由于人类记 忆的限制,最好在观察之后要尽快进行记录(起码在 24 小时内) 简短的摘录或使用录音 机 (4)记录田野笔记十分耗时,建议建议可以供参与观察者参考 ------具体而明确的描述行为与事件,避免尝试任何推论 ------依据不同的观察事件,将观察资料做不同形式或层级的区分逐字稿;对话分段、 回想某些不确定的观察内容;抽象化,如发展概念、产生理论 ------记录对自己的观察,即自己所产生的印象、感觉与想法 ------保持平衡,不会迷失在细枝枝末节的小事件中而忽略观察目的,并增强自己成为 最佳田野观察者的动机四、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四、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参与观察法的优点:参与观察法的优点: (1)参与观察法可以弥补单靠访问所得的资料不足或误导,可以分辨理想与实际行为 的差异 (2)有助于研究质量的提升 (3)对于非言语行为,如仪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