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 藏自治区艾滋病疫情分析.doc
4页西藏自治区艾滋病疫情分析[摘要] 目的 分析2000-2010年西藏艾滋病病例特征,了解西藏艾滋病疫情现状及流行态势方法 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西藏艾滋病病例的人口学特征、地理分布及传播途径等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西藏2000-2010年共累计艾滋病病例132例,其中AIDS患者19例,死亡9例2009年西藏艾滋病感染率0.34/万,估计西藏成年人现存艾滋病病例感染率为2.04/万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西藏艾滋病疫情正在上升,且年增长幅度较多;西藏艾滋病病例民族涉及臧、汉、彝、回、苗和壮族等;7个地区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其中拉萨市累计HIV/AIDS 93例(70.45%);林芝地区累计12例(9.09%);西藏艾滋病病例20~49岁人群占90.2%,男性比例63.63%,男女比例为1.75:1;经性传播的艾滋病病例累计 97例,占73.49%结论 西藏艾滋病疫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上升的趋势;西藏艾滋病病例来源多源化,地区分布差异大;西藏艾滋病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西藏艾滋病疫情与贫困、人员流动相关联艾滋病已是威胁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社会公共问题,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可使平均期望寿命下降;艾滋病病程长,使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费用高昂,且为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提供了时间;当前艾滋病主要发生在性活跃期的青壮年人群中,致使社会劳动力资源的减少,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艾滋病夺取家庭中顶梁柱的生命,使单亲家庭或艾滋病孤儿的增加,成为社会长期的负担与压力。
西藏1994年在来藏旅游人员中检出首例HIV感染者,2000年开始艾滋病病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现将西藏2000年-2010年HIV阳性病例分析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 2000-2010年全国艾滋病综合信息网络直报中现住址为西藏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2资料来源 通过全国艾滋病综合信息网络直报网下载现住址为西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的相关信息1.3统计分析 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西藏艾滋病病例的检出时间、地区、人群特征等分布进行了统计描述,同时分析传播途径的构成情况2.结果西藏2000-2010年艾滋病病例累计132人,其中AIDS艾滋病患者19例,死亡9例2000年开始西藏艾滋病病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发现首例藏族HIV感染者,2004年开始发现艾滋病患者,2005年开始有艾滋病患者死亡情况至2009年底全区7个地(市)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与我国艾滋病疫情的传播特点[1]类似,西藏艾滋病疫情的传播也历经了传入期(1994-2002年),这段时期艾滋病病毒传播速度较慢,艾滋病病例主要以输入性人员为主;扩散增长期(2003~2010年),这段时期艾滋病病毒在高危人群中播散,开始出现AIDS艾滋病患者、死亡病例和藏民族的艾滋病病例,自2008年开始,年艾滋病病例稳定在20例以上,本地本民族病例所占比例上升。
2.1 时间分布 2000年开始西藏艾滋病病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2003年检出首例藏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4年首次报告艾滋病患者,2005年出现艾滋病患者死亡病例;自2008年开始,年病例数稳定在20例以上,而2010年艾滋病病例达36人,占2000-2010年艾滋病病病例的27.27%截止2012-12-31,艾滋病患者19例,死亡9例2.2地区分布 132例艾滋病病例分布在全区7个地市,主要分布在拉萨93例(70.46%);林芝12例(9.09%);这两个地市艾滋病病例数占全自治区的79.55%(表2)3.3性别分布 132例艾滋病病例中男性84例(63.64%);女性48例(36.36%);男女性别比为1.75:12.4年龄分布 各年龄段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其中<15岁2例(1.52%);15~19岁7例(5.30%);20~29岁63例(47.73%);30~39岁41例(31.06%);40~49岁15例(11.36%);50岁及以上4例(3.03%)(表4)2.5民族分布 132例艾滋病病例中汉族61例(46.21%);藏族49例(37.12%);彝族5例(3.79%);其他民族7例(5.30%)。
另外民族不详的10例(7.58%)但2000年至2010年间本地本民族的艾滋病病例逐年增多2.6职业分布 132例艾滋病病例职业分布广泛,但以家政、家务、待业者和农牧民为主家政、家务、待业者37例(28.03%);农民、牧民15例(11.36%)(表5)2.7传播途径 西藏艾滋病传播途径一直以性传播为主,2000-2010年经性传播的艾滋病病例共计97例,(73.49%),其中异性传播87例(65.91%),同性传播10例(7.58%)(表6)3 讨论3.1西藏艾滋病疫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有上升的趋势 截至2009-12-31,西藏艾滋病病例总数为97例,按照2009年西藏人口总数290.031万人[2],2009年西藏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0.34/万人2009年西藏以成年(15~49岁)人口数为1,723,601人,成年人口所占总人口数的59.43%,采用Workbook方法,估计西藏成年人现存的HIV/AIDS人数为 352人,成年人感染率为2.04/万,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感染率远高于实际计算感染率,但比全国2009年艾滋病疫情估计的感染率(5.7/万)[3]低的多,且根据国家艾滋病流行程度划分[4],西藏仍属于艾滋病低流行区域,艾滋病疫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时间分布表显示,西藏艾滋病病例数逐年增多,从2000-2003年年病例报告不足5例,至2004-2005年年病例报告不足10例,2006-2007年年病例报告不足20例,2008-2009年年病例报告维持在20~30例,到2010年年病例报告达36例,占历年(1994-2010年)西藏艾滋病病例报告的27.07%;占2000-2010年10年累计报告病例的27.27%数据显示西藏艾滋病疫情有逐年上升,且增长幅度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与全国艾滋病流行社会因素类似,麻痹大意、盲目乐观的思想为艾滋病病毒在西藏的传播提供了机会[5] ;②2000年开始西藏开展艾滋病监测哨点工作,但整个西藏120万km2除13个国家级艾滋病监测哨点外,无省级或地市级的艾滋病监测哨点,且哨点覆盖的人群仅限于暗娼(7个哨点)、孕产妇(2个哨点)、男性性病就诊者、无偿献血人员、流动人群和青年学生(各1个哨点),所以监测点的数量和覆盖人群均非常有限;③ 西藏自2005年陆续逐级成立独立的性病艾滋病防治机构,陆续开展艾滋病防治共工作,但是西藏艾滋病防治工作仍旧落后,更是无从谈及宽容策略[6]西藏在艾滋病防治工作广度、深度和强度均有限的情况下,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有逐年增加,提示当前西藏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已处于迫在眉睫、不容刻缓的时刻。
3.2西藏艾滋病病例来源多源化,地区分布差异大 截至2003年西藏艾滋病病例为外省及外籍病例,2003年检出首例本地本民族艾滋病病例[7], 2005年开始西藏艾滋病病例中本地本民族比例逐年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西藏艾滋病病例由完全输入性病例变为本地本民族艾滋病病例有所增加态势,艾滋病疫情由传入期进入扩散增长期病例地区分布上,2000年西藏艾滋病病例只限于拉萨地区,2003年开始陆续在其他地市检出艾滋病病例,至2009年起,西藏所辖7个地市均有艾滋病病例报告2000-2010年累计艾滋病病例132例,其中拉萨市累计HIV/AIDS 93例(70.45%);林芝地区累计12例(9.09%);其他地市累计均未超过6例,山南地区仅2例;故西藏艾滋病病例地区分布差异大3.3西藏艾滋病病例以男性青壮年为主,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 西藏艾滋病病例各年龄段均有报告,其中20~49年龄段的病例累计报告120例(90.91%);50岁及以上年龄段仅4例,均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3.03%),这与2003年全国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占年感染者病例的10.5%、艾滋病患者占年病例17.0%[8]有着较大的区别。
性别以男性为主(63.63%),男女比例为1.75:1,但女性所占比例有上升的态势西藏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与全国其他省市一样,三种传播途径并存,但以经性传播为主[9],截止2010年底,经性传播的艾滋病病例累计 97例(73.49%),其中异性传播87例,占累计病例的65.91%,同性传播10例,占累计病例的7.58%;其次为注射吸毒传播15例,占11.36%而2010年病例中,经性传播所占比例达到94.40%,其中异性传播占86.10%,男男同性行为传播占8.3%值得注意,经性传播为主的同时,同性性传播的比例逐年上升,而男男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高危人群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西藏应加强男男同性恋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高危行为干预等工作3.4 西藏艾滋病疫情与贫困、人员流动有着相关联 根据本文结果分析,西藏艾滋病病例以家政、家务、待业者和农牧民为主,占39.39%,而以上两个职业的共同特征就是相对较为贫困这部分人群文化程度较低,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认识不足,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社会就业渠道相对狭窄,经济来源有限,因此从主观和客观上都易成为艾滋病易感人群;这与李小云等[10]研究报告内容相符众所周知,流动人群对艾滋病的传播起着促进作用,尤其对低流行地区更为严重[11],大量的研究也证明,高密度人口和大量的流动人群增加了艾滋病传播的机会[5]。
西藏虽然经济欠发达,但流动人口较多,从2000年为16万余人,至2010年达到21万余人;2005年西藏拉萨市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娱乐场所女性从业人员中,外省的占84.35%[12];而2005年1-6月份西藏艾滋病病例报告中外省病例超过50%[7],2000-2010年间西藏的艾滋病病例中本地本民族的例数有所增加,但仍以流动人群为主,且随着西藏流动人口的增多而增加 因此认为艾滋病与贫困和流动人员有着相关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