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ppt
100页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本章教学目的,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形式及其历史经验,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本章结构: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本章教学重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2、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 3、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及其历史经验 4、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 的失误和偏差 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重大意义 6、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录像:开国大典 41,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第一,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第二,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第三,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五种经济成分):,第四,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二)中国共产党关于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二)中国共产党关于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1、“先建设,后改造”的最初设想,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毛泽东 1940年《新民主主义论》,“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的……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毛泽东 1945年《论联合政府》,第一,中国的经济太落后第二,建国初期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也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马上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造关于“先建设,后改造” 设想的客观依据:,录象42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2、实行“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中共战略思想的重大改变,(二)中国共产党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1、“先建设,后改造”的最初设想,(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录象43 ,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简称“一化三改”,(3)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44 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历史遗产,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3)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第二,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和适应工业化发展日益增长的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3)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第一,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需要第二,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满足工业化需求,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第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力,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从国际环境看,中国也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49年10月3日至1951年5月21日,中国同各国建交情况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前提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提供了政治前提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政治前提第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经济基础在经济上,国营经济的建立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保障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政治前提第二,经济基础,第三,初步积累了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经验,45 农民入社,(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政治前提第二,经济基础,第三,初步积累了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经验,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4)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第一,政治前提第二,经济基础,第三,初步积累了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经验,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当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它是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历史经验,(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援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在互助合作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制定依靠占农村绝大多数人口的贫农和下中农的政策4)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发展的方针过渡 形式,生产资料,经营,劳动,分配,性质,私有,对某些牲畜、农具共同使用,有少量公共财产,土地、牲畜、大农具私有,有较多公共财产,土地及其它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个体经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统一经营,集体劳动,集体劳动,集体劳动,经营所得,土地分红 和按劳分 配结合,按劳分配,社会主义萌芽,半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穷棒子精神,1952年秋,河北遵化王国范领导的合作社,23户贫农,全社仅有一只驴,入社三条腿,还有一条腿是别社的,农民家里是一穷二白,生产资料极为缺乏,人们称这个社是“穷棒子社”但就是这么一个穷棒子社,不依靠政府的财政,依靠自己的劳动,去离该村35里的深山打柴,1952年冬季到1953年春季共打了400多元的柴,帮助一些困难户解决了生活问题,还为社里添置了1头牛,一只驴,30只羊,一辆铁轮车,还有一些生产资料。
到了1953年冬季,社里又添置了1头骡子,5头牛,2只驴,65只羊,12只猪,1辆铁轮车,还有喷雾器等生产工具毛泽东听说后,豪情满怀地说:“我看这就是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难道6 万万穷棒子,不能在几十年内通过自己的努力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又富又强的国家吗?,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要通过合作占有和生产来改变私人占有和生产的小农经济列宁也有过类似的论述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已达1.17亿户,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国入高级社农户比例图,入高级社农户87.8%,农业合作化,结果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农业合作化完成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积极领导、稳步前进”,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方法步骤:,,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第 二 步,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第 三 步,稳步,稳步,第二节 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福建闽侯县的手工业合作社工人在制造水车,为农业生产服务。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3)把企业的改造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过暴力没收与和平赎买这两种方式,并认为如果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列宁设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对资产阶级进行和平赎买,认为这对无产阶级是最有利的事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作用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的方式进行和平改造可能性,,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指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多种形式和国营经济联系着,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统销、委托经销代销等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利润“四马分肥”,国家税收:34.5% 职工福利:15% 企业公积金:30% 资本家红利:20.5%,高级形式的公私合营,资方拿定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在党和毛泽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政策的指引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展顺利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采取“包下来”的政策 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 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企业的改造与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荣毅仁和毛泽东参观纱厂,记者直率地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资本主义私有制,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手工业私有制,,改造后性质,改造前性质,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初级阶段),,,,,,,,,,,,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变革不适应工业化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个中心任务进行的;引导个体农民、个体手工业者走集体化的道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目的都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是从1953年开始的,与此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也全面推开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奋斗,到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到1957年,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