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自然博物馆课程22.docx
7页博物馆课程 走进自然博物馆课程一、课程开发的背景与意义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 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 学普及工作,曾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 地”和“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走进自然博物馆课程旨在为学校素质教育 和课程教学提供博物馆资源,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基础通过对动植物的近 距离的观察,系统了解生命的起源、动物、植物的演变和人的产生等知识,增进 对动植物亲近的感情,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意识和情感,并起到辅助课 本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的作用力图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全方位加强 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以及在活 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 课程目标北京自然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 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馆内设有“走进人体”、“人之由来”、“植物世界”、 “古爬行动物”、“古哺乳动物”、“动物-人类的朋友”、“神奇的非洲”等多个主 题展厅。
本课程中要完成:1. 课前了解自然博物馆内的主题展厅与主要展品,寻找本学年各个学科的教材, 与博物馆内有联系的单元内容或课题题目,按照不同的学科进行整理并且罗 列出来2. 在参观、体验走进人体展厅、古爬行动物展厅、古哺乳动物厅、动物-人类的 朋友展厅、人之由来展厅中的3个展厅过程中,结合多学科内容,进行深入 的研究学习3. 回顾自然博物馆课程学习的过程,及时地梳理总结与收获,提升学习效果,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三、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在基于学校“多元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培养儒雅博学、 快乐自信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指导下,与语文、品社、科学等多学科教师研 讨,本着为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来确定的确定了学前调研、课程学习、回味延 展三大板块,每个板块又从不同部分进行课程的设计在设计研究性学习时,进 行了多学科融合,并确定了五大主题,分别为:走进人体、古爬行动物、古哺乳 动物、动物-人类的朋友、人之由来,本课程的设计体现了让学生在经历深入实 践的课程学习中发展核心素养四、课程实施多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实施内容及流程:(一)了解自然博物馆——学前调研第一部分场馆简介同学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 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 科学普及工作。
馆内设有“走进人体”、“人之由来”、“植物世界”、“古爬行动物”、 “古哺乳动物”、“动物-人类的朋友”、“神奇的非洲”等多个主题展厅对于自然博物馆内的各个展厅与展品,你都了解哪些信息呢?你可以通过 网络搜一搜,也可以采访身边曾经去过的人问一问,还可以找到自然博物馆的场 馆介绍或相关报刊、书籍查一查别忘了把了解到的信息记录下来!我了解到的自然博物馆:1、关于展厅:2、关于展品:第二部分联系课程通过对自然博物馆的调研,相信你已经初步了解馆内的主题展厅与主要展 品了,请你翻看一下本学年各个学科的教材,寻找其中与科技馆内有联系的单元 内容或课题题目,按照不同的学科进行整理并且罗列出来学科名称单元题目课题题目展厅内容通过对比各学科的教材,我们不难发现自然博物馆里的内容包罗万象,与 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学科知识紧密相连那么来到自然博物馆, 你都想研究哪些问题呢?同学们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将你感兴趣的问题整理 出来,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深入的研究参考问题(欢迎同学们提出更多的问题):1. 你知道生命最初从何而来吗?2. 你知道人在胚胎时期,是怎样在妈妈肚子里成长的?3. 你知道人体是由哪 9 大系统构成的吗?4. 你了解恐龙繁盛的时代吗?5. 你知道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吗?6. 你知道人类的进化历程是怎样的吗?7. 你知道哺乳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特点吗?8. 你知道天鹅的生活习性吗?9. 你有没有思考过心脏的结构都有哪些?心脏是如何工作的?10. 你知道昆虫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吗?11. 你了解多少种濒危灭绝的动物呢?我想研究的问题是:二)走进自然博物馆——课程学习展厅名称设计意图重点讲解内容研究性学习内容走进人体 展厅与科学学科中《我们的身体》单 元相联系,引导学生生命的由来 与人体9大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1.人之初主题:生命 的由来、双胞胎的产 生2•青春期主题:青春 期的生理特点3. 运动系统主题:骨 骼、肌肉4. 呼吸系统:肺5. 消化系统:食道、 大肠、小肠、胃循环系统主题、泌尿 系统主题、内分泌系 统、生殖系统主题、 免疫系统主题人之由来 展厅对科学学科的《我们的身体》单 元相联系,引导学生了解受精卵 的形成、基因的遗传与变异,了 解人类进化的过程1•我们从哪里来:人 类演化历史2.人的起源:人是哺 乳动物、人是脊椎动 物1.我们从哪里来: 南猿群、能人群、直 立人群2•人的起源:人的体 质形态、人是一种 猿、人类起源探究 史古爬行动 物展厅对科学学科的《动物的卵》单兀 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恐龙 蛋、恐龙的兴盛于灭亡,知道动 物进行的历程1.脊椎动物的起源2•鱼类的颌3. 恐龙化石的分类、 恐龙的兴起、恐龙 蛋4. 羊胎卵的出现1. 恐龙的化石的发 掘2. 恐龙公园3. 地球上动物的进 化古哺乳动 物厅对科学学科的《动物的卵》单兀 进行补充,引导学生了解古哺乳 动物的发展与分类,激发学生热 爱动物的情感,掌握更多地科学 知识1•哺乳动物的起 源、发展与复苏2.黄河象的挖掘1. 黄河象。
2. 灵长类动物的演 化3. 长鼻类动物的演化4•偶蹄类和食肉动 物的演化5.奇蹄类的演化动物-人类 的朋友展 厅对语文学科的《天鹅》、《鸟的 天堂》、《有趣动物的共栖现象》 以及科学学科的《昆虫》等教学 内容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走进动 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知道 动物与环境、动物与人类的关 系,能够与动物和谐共处,营造 和谐的地球生态圈1•飞行动物:天鹅、 鸟2.节肢动物:昆虫 3•哺乳动物:雪豹、 豪猪、北极熊4.濒危动物及其生 存环境爬行动物、两栖动 物、节肢动物、爬行 动物、软体动物、环 形动物三)回顾自然博物馆——总结延展第一部分总结收获同学们,回顾在自然博物馆课程学习的过程,及时地梳理总结你的收获, 会明显提升你的学习效果,请把你在学习中的点滴成长、心得感悟记录下来吧!1. 课程学习中我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难题?如果有,那么我是如何解决的; 如果没有,说一说我都解决了哪些问题?2. 课程学习中我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3. 此次自然博物馆的课程学习,给我的感悟是什么?第二部分延伸拓展同学们,在自然博物馆的课程学习后,面对你已经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这些 知识或技能你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面对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你打算后续如何 进行研究?期待着下一次的博物馆课程学习!五、课程评价 以“走进自然博物馆实践活动学习报告书”为依托进行课程学习评价。
第一部分人之由来展厅人类的祖先是谁?人作为最特殊的一种动物,经历了怎样的进化过程?人之由来展厅展示了人类的起源与演化过程1. 已发现的最早阶段的原始人类是( )A.能人B.北京猿人C.智人D.南方古猿2. 唯一现存的人种是( )A.直立人 B.南方古猿C.能人 D.智人3. 在下列人体基本特征中,哪项不是伴随着直立行走而出现的( )A.下肢较长,下肢骨粗壮 B.产生了复杂的面部表情C.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 D.手能握物4. “人猿有别”的重要标志是( )A.两足直立行走B.取食方式的变化C.由树栖转向地面生活D.会使用工具5. 人类进化四个阶段中,最关键的阶段是()A.南方古猿 B.能人 C.直立人 D.智人第二部分走进人体展厅 同学们要想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身,首先应从科学地认识自己的身躯和内 部结构开始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人体某个器官为何易患疾病、如何提高人体的 免疫力、对各类疾病的进行预防、如何增强健康意识适度地锻炼身体等问题1. 最初的人是由一个精子和一个卵子结合形成而来的2. 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最主要的消化器官3. 成年人体共有块骨骼4. 雾霾主要伤害的人体的系统5. 人体是由、、、、、、、、9 大系统组成的。
第三部分古爬行动物展厅 古爬行动物厅向同学们展示了生物界两亿多年前的景观,演示了脊椎动物 从水域向陆地发展的复杂过程同时,这里还有大家最感兴趣的内容——恐龙, 恐龙在地球上是如何兴起的、如何繁盛的、如何灭亡的?1. 化石主要分为遗体化石、遗迹化石和遗物化石三大类2. 动物的演化过程是由低级向高级、由陆生到水生的3. 恐龙卵的孵化对温度没有要求4. 羊胎卵结构的出现对脊椎动物演化的意义非常重要5. 恐龙是一种两栖动物第四部分古哺乳动物厅由于哺乳动物特有的恒温优势以及中生代湿暖潮湿的气候条件,因此得以复 苏和大发展古哺乳动物厅分别详细介绍了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 灵长类和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以及著名的山旺生物群1.你知道哺乳动物都有哪些特点吗?2.你知道古哺乳动物都有哪些类别吗?第五部分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 “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以进化论为主线,展示了动物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以及在相应的生态环境下,各类动物生存的真实景观1. 昆虫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请你用简图画出来2. 目前生物多样性受到危害,请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中的人为原因梳理出来六、课程成果 学生成果:在深入的研究性学习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同时理解多学科知识间是相互联系的,提升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发展核心素养。
课程成果:形成实践活动学习报告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