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二章_古希腊的教育(课件).ppt

63页
  • 卖家[上传人]:zhuma****mei1
  • 文档编号:54275488
  • 上传时间:2018-09-1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71MB
  • / 6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古希腊的教育,,,第一节 荷马时代的教育 第二节 古风时代的教育 第三节 古典时代的教育 第四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 第五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第六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第七节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荷马时代的教育,一、荷马时代的由来1、因《荷马史诗》而得名2、《荷马史诗》的教育作用,(1)生活的百科全书 (2)孩子的教科书 (3)人生的指南 (4)塑造了青年一代的性格 “后世所有的(教育)基本理念都可以从 《荷马史诗》中找到——孟禄,二、荷马时代的希腊社会与文化,(一)社会结构与经济状况1、铁器的广泛应用2、军事民主制的氏族社会3、议事会——民众大会——军事首领三级机构4、从平等原始社会向私有制阶级社会过渡,(二)文化特征与道德观念,1.文化艺术的迅速发展2.道德观念的冲突成型,三、荷马时代的教育,(一)教育形式 非制度化的日常形式 (二)教育内容 1、军事技能:体育 2、音乐舞蹈:吟唱舞蹈 3、道德培养和熏陶:四大德,(三)教育目的,1、演说家2、行动者(四)教学方式1、个别化教学2、全面教育,第二节 古风时代的教育,大约在公元前 8世纪左右,古代希腊逐渐形成了许多奴隶制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是其中最强大、且在教育方面最具典型意义的两个城邦。

      作为古代奴隶制国家,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的阶级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为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而且由于当时众城邦之间连年征战,所以也都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和军事体育 更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斯巴达和雅典有着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文化条件,他们代表着古代希腊两种类型的奴隶制,同时他们的教育也形成了不同的模式,有着各自的明显的特点一、斯巴达的教育,斯巴达处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平原,北部是高山,南部是岩石海岸,与外界交通不便,然而境内土壤肥沃,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达政治是保守的军事贵族寡头统治,为了政府和奴役土著居民,举国皆兵 斯巴达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是培养英勇果敢的保家卫国的战士; 2.教师内容只重视军事体育,不重视文化科学知识学习; 3.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4.教育是国家事业 5.婴儿出生经长老检验,无残疾、体质强健的可由母亲代国家抚养; 6.7岁后送到国家教育场所接收系统教育直到30岁; 7.30岁成为公民,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可以担任官职,战时则战斗,60岁解除兵役二、雅典的教育,雅典三面环海,有优良的港湾和丰富的矿藏,工商业发达,是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贸易中心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奴隶主民主政体。

      雅典教育的特点: 1.教育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国家公民; 2.教育内容不仅重视军事体育,而且重视德育、智育和美育; 3.教育方法虽也注重训练,但比较温和雅典教育体制: 1.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决定是否养育; 2.7岁前在家里接受教育,十分重视游戏和玩具的教育作用; 3.7岁以后男孩子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4.7-12岁男孩子进的学校有文法学校和琴弦学校 5.13岁以后可以到角力学校进行体育训练; 6.16岁以后可以到体育馆接受更为系统的体育训练 7.18岁接受军事训练,但国家不统一要求,由青年自己决定; 8.20岁,通过一定的仪式,成为正式公民图1:古代雅典的教育 (F.P.Graves,1919),图2:古代雅典儿童在学校学习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图3:古代雅典学生在锻炼身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三、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1.政府的态度不同; 2.培养目标不同; 3.教育机构不同; 4.教育内容不同; 5.教育方法不同; 6.师资队伍不同1.政府的态度不同,以农立国、实行奴隶主阶级专制政治的斯巴达,采取严格的集权领导,把儿童视为国有;政府官员及社会成年人对青少年履行监管的义务,青少年必须遵从;教育开支由国家负担,青少年免费接受教育。

      商业发达、实行奴隶主阶级民主政治的雅典,对教育则采取放任政策,把教育子女视为家庭的职责,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并交纳学费,都是家长应尽的职责2.培养目标不同,斯巴达统治者对内施行暴政;对外则实行防御、侵略政策,以训练勇敢善战的士兵为重任,女子也不例外 雅典为使奴隶主子弟有条件参加政治和经济活动—跻身政界和经营贸易,则竭力培养其成为身强力壮、品德优良、多才善辩而且有文化修养的和谐发展的人,即公民3.教育机构不同,斯巴达为锻炼战士,由国家7-18岁的男子设立兵营式的教练所,为18岁以上的男子设立青年“士官团”(“埃弗比”),借军事编制,行尚武教育 雅典则由私人设置多种类型的学校,如体操学校、音乐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以及哲学家的学园等程度不齐,流派甚众,任人选择就学,政府不求整齐划一4.教育内容不同,斯巴达的教练所和士官团以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为主 雅典则在体育习武之外,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修辞学校和哲学家的学园则提倡水平较高的理论科目的讲授和争辩5.教育方法不同,斯巴达强调要服从师训,刻苦训练 雅典则对启发诱导比较重视6.师资队伍不同,斯巴达的教育机构皆由斯巴达奴隶主阶级的成员负责教育工作,同时由执政官予以训诫。

      雅典则除本国的统治阶级成员任教外,来自国外的智者充任教师者为数众多,招揽人才不限国籍资料1:斯巴达、雅典教育的比较,第四节 古典时代的教育,智者的教育活动及其在教育史上的贡献: 智者不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对希腊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同样做出了贡献 第一,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促进社会流动; 第二,传播文法、修辞、哲学的内容,扩大了教育内容,西方教育史上沿用长达七年之久的“七艺”中的前三艺(文法、修辞、辩证法)就是由智者首先确定下来的; 第三,智者重视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把道德与政治的知识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政治家或者统治者的教育智者不仅直接促进了希腊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希腊教育思想的进一步丰富 作为职业教师,他们明确地意识到教育活动的特殊性,并开始自觉地把教育现象与政治现象、道德现象等社会现象相区分他们把教育过程当作一个运用禀赋、进行练习的过程 另一方面,他们也明确地意识到,教育与政治、道德具有密切的相互联系,教育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再一方面,智者反对道德天赋论,强调道德是人人都可拥有的,道德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第五节 希腊化时期的教育,一、学校教育的变化 1.初级学校发生蜕变原来重视军事、体育,现在重视读、写、算等知识性科目 2.中等教育机构(体育馆)为文法学校所取代 3.高等教育有一定发展,出现柏拉图“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昂克”、伊索克拉底的修辞学校二、东西方文化教育融合,1.希腊,尤其是雅典的学校教育制度,传播到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埃及等地; 2.新的文化和教育中心出现,如雅典; 3.东西方文化接触,使东方的宗教与西方的唯心主义哲学相互影响,助长了宗教神秘主义流行,基督教在这种思想上产生第六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是西方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一、论教育的意义 苏认为,人天生是有区别的,但不管这种区别有多大,教育可以使人得到改进只要使人可以预测结果的事都是由人的智力掌控的,是可以学习的 二、论教育的目的 苏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者必须有才有德,深明事理,具有各种实际知识三、论道德教育,1.道德是实践的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哲学应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伦理、政治等人类自身问题,哲学应当是能够实践的。

      2.寻求道德的“一般”;(苏格拉底不满智者们的怀疑论和相对主义,要求在真理、道德上探求普遍有效的“一般”,研究伦理概念的一般定义第一次提出了伦理学的理论问题,是哲学思维的一次飞跃3.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学会做人; 4.智慧即德行; (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就是教人道德 5.自制是德行的基础; 6.守法就是正义; 7.身教重于言传 资料2:论智慧就是道德,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智慧即德行(知识即道德)的论断在教育实践上有重要意义既然正确行为基于正确认识,对于人进行道德教育就是可能的,道德是可教的后世的教育家因此把发展道德意识、道德判断作为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知识即道德的观点是不完善的,因为知识并不等于道德 “说美德就是知识,这是不对的;但是说美德不能没有识见,这句话却有道理亚里士多德),四、论教育内容,广博而实用的知识,除教授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外,第一次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 同时,还很注重体育锻炼。

      五、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苏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称为“苏格拉底方法”(又名“产婆术”) 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辞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助产术即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 归纳即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到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 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资料3:产婆术实例——关于“正义”,苏:“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 尤:“当然是 苏:“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尤:“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 苏:“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 尤:“肯定有 苏:“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尤:“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 苏:“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 尤:“也有 苏:“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 尤:“也有 苏:“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尤:“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苏:“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的呢?” 尤:“当然不能 苏:“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 尤:“当然。

      苏:“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 尤:“这也是正义的 苏:“如果他偷窃、抢劫他们的财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 尤:“当然不过,一开始,我还以为你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哩 苏:“那么,所有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也都可以放在正义的一边了?” 尤:“好像是这样 苏:“既然我们已经这样放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画个界限:这一类的事,做在敌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的忠诚坦白,你同意吗?” 尤:“完全同意苏:“如果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了,因此就制止了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 尤:“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 苏:“又如,儿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而由于用了欺骗的方法竟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行为又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尤:“我看也应该放在同一边 苏:“又如,一个人因为朋友意志沮丧,怕他自杀,把他的剑或其他这一类的东西偷去或拿去,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 尤:“当然也应该放在同一边 苏:“你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吗?” 尤:“的确不是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话。

      资料来源】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M】吴永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45-147,图4:苏格拉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第七节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其《理想国》与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个里程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