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基路面几何尺寸及路面厚度外观检测PPT学习教案课件.pptx
39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会计学,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会计学,1,路基路面几何尺寸及路面厚度外观检测,会计学1路基路面几何尺寸及路面厚度外观检测,第一节 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检测,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纵断面高程、横坡及中线偏位等几何尺寸的检测,以供道路施工过程、路面交竣工验收及旧路调查使用第1页/共39页,第一节 路基路面几何尺寸检测1 目的与适用范围第1页/共3,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⑴长度量具:钢卷尺⑵经纬仪、精密水准仪、塔尺或全站仪⑶其它:粉笔等第2页/共39页,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第2页/共39页,3 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⑴在路基或路面上准确恢复桩号⑵根据有关施工规范或《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的要求,按附录A的方法,在一个检测路段内选取测定的断面位置及里程桩号,在测定断面作上标记通常将路面宽度、横坡、高程及中线平面偏位选取在同一断面位置,且宜在整数桩号上测定第3页/共39页,3 方法与步骤第3页/共39页,,⑶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路基路面各部分的设计宽度的边界位置,在测定位置上用粉笔作上记号。
⑷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设计高程式的纵断面位置在测定位置上用粉笔作上记号⑸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在与中线垂直的横断面上确定成型后路面的实际中心线位置第4页/共39页,⑶根据道路设计的要求,确定路基路面各部分的设计宽度的边界,,⑹根据道路设计的路拱形状,确定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处,作为横坡检验的基准;当有路缘石或中央隔带时,以两侧路缘石边缘为横坡测定的基准点,用粉笔作上记号第5页/共39页,⑹根据道路设计的路拱形状,确定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及,3.2 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及总宽度测试步骤:,,用钢尺沿中心线垂直方向水平量取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测量时钢尺应保持水平,不得将尺紧贴路面量取,也不得使用皮尺第6页/共39页,3.2 路基路面各部分的宽度及总宽度测试步骤:第6页/共39,3.3 纵断面高程测试步骤:,,⑴将精密水平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竖立在中线的测定位置上,以路线附近的水准点高程作为基准测记测定点的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⑵连续测定全部测点,并与水准点闭合。
第7页/共39页,3.3 纵断面高程测试步骤:第7页/共39页,3.4 路面横坡测试步骤:,,⑴设有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面与中央分隔带分界的路缘带边缘d1处及路面与路肩交界位置(或外测路缘石边缘)d2处,d1与d2两测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第8页/共39页,3.4 路面横坡测试步骤:第8页/共39页,,⑵无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将塔尺分别竖立在路拱曲线与直线部分的交界位置d1及路面与路肩(或硬路肩)的交界位置d2处,d1与d2两测点必须在同一横断面上,测量d1与d2处的高程,记录高程读数,以m表示,准确至0.001m⑶用钢尺测量两测点的水平距离,以m表示,对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准确至0.005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0.01m第9页/共39页,⑵无中央分隔带的路面:将精密水准仪架设在路面平顺处调平,,3.5 中线偏位测试步骤,,,⑴有中线坐标的道路:首先从设计资料中查出待测点P的设计坐标,用经纬仪对该设计坐标进行放样,并在放样点P'做好标记,量取PP'的长度,即为中线平面偏位∆,CL,,以mm表示。
对高速公路及一级路,准确至5mm;对其他等级公路,准确至10mm第10页/共39页,3.5 中线偏位测试步骤第10页/共39页,,⑵无中桩坐标的低等级道路:应首先恢复交点或转点,实测偏角和距离,然后采用链距法、切线支距法或偏角法等传统方法敷设道路中线的设计位置,量取设计位置与施工位置之间的距离,即为中线平面偏位∆,CL,,以mm表示,准确至10mm第11页/共39页,⑵无中桩坐标的低等级道路:应首先恢复交点或转点,实测偏角,4 计算,4.1 按式(T 0911-1)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宽度B,1i,与设计宽度B,0i,之差总宽度为路基路面各部分宽度之和∆B,i,= B,1i,- B,0i,(T 0911-1),,式中:B,1i,——各断面的实测宽度(m);,,B,0i,——各断面的设计宽度(m);,,∆B,i,——各断面的实测宽度和设计宽度的差值(m)第12页/共39页,4 计算第12页/共39页,4.2 按式(T 0911-2)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高程H,1i,与设计高程H,0i,之差∆H,i,= H,1i,- H,0i,(T 0911-2),,式中:H,1i,——各个断面的纵断面实测高程(m);,,H,0i,——各个断面的纵断面设计高程(m);,,∆H,i,——各个断面的纵断面实测高程和设计高程的差值(m)。
第13页/共39页,4.2 按式(T 0911-2)计算各个断面的实测高程H,4.3 各测定断面的路面横坡按式(T 0911-3)计算,准确至一位小数按式(T 0911-4)计算实测横坡i,1i,与设计横坡i,0i,之差式中: i,1i,——各测定断面的横坡(%);,,d,1i,及d,2i,——3.4所述各断面测点d,1,及d,2,处的高程读数(m);,,B,1i,——各断面测点d,1,与d,2,之间的水平距离(m);,,i,0i,——各断面的设计横坡(%);,,∆i,i,——各测定断面的横坡和设计横坡的差值(%)第14页/共39页,4.3 各测定断面的路面横坡按式(T 0911-3)计算,,4.4 根据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各测定断面的宽度、高程、横坡以及中线平面偏位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但加宽及超高部分的测定值不参与计算第15页/共39页,4.4 根据本规程附录B的方法计算一个评定路段内各测定断,5 报告,,,5.1 以评定路段为单位列出桩号、宽度、高程、横坡以及中线偏位测定的记录表,记录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注明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断面5.2 纵断面高程测试报告中应报告实测高程与设计高程的差值,低于设计高程为负,高于设计高程为正。
5.3 路面横坡测试报告中应报告实测横坡与设计横坡的差值实测横坡小于设计横坡差值为负;实测横坡大于设计横坡差值为正第16页/共39页,5 报告第16页/共39页,,第二节 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挖坑及钻芯法测定路面厚度试验方法,1 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路面各层施工过程中的厚度检验及工程交工验收检查使用第17页/共39页,第二节 路面结构层厚度检测挖坑及钻芯法测定路面厚度试验,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本方法根据需要选用下列仪具和材料:,,⑴挖坑用镐、铲、凿子、锤子、小铲、毛刷⑵路面取芯样钻机及钻头、冷却水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如芯样仅供测量厚度,不作其他试验时,对沥青面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也可用直径Φ50mm的钻头,对基层材料有可能损坏试件时,也可用直径Φ150mm的钻头,但钻孔深度均必须达到层厚第18页/共39页,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第18页/共39页,,⑶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⑷补坑材料:与检查层位的材料相同⑸补坑用具:夯、热夯、水等⑹其它:搪瓷盘、棉纱等第19页/共39页,⑶量尺:钢板尺、钢卷尺、卡尺第19页/共39页,3 方法与步骤,,3.1 基层或砂石路面的厚度可用挖坑法测定,沥青面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厚度应用钻孔法测定。
3.2 挖坑法厚度测试步骤:,,⑴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附录A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挖坑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⑵在选择试验地点,选一块约40cm×40cm的平坦表面,用毛刷将其清扫干净第20页/共39页,3 方法与步骤第20页/共39页,,⑶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一层材料,直至层位底面在便于开挖的前提下,开挖面积应尽量缩小,坑洞大体呈圆形,边开挖边将材料铲出,置搪瓷盘中⑷用毛刷将坑底清扫,确认为下一层的顶面⑸将钢板尺平放横跨于坑的两边,用另一把钢尺或卡尺等量具在坑的中部位置垂直伸至坑底,测量坑底至钢板尺的距离,即为检查层的厚度,以mm计,准确至1mm第21页/共39页,⑶根据材料坚硬程度,选择镐、铲、凿子等适当的工具,开挖这,3.3 钻孔取芯样法厚度测试步骤:,,⑴根据现行规范的要求,按附录A的方法,随机取样决定钻孔检查的位置,如为旧路,该点有坑洞等显著缺陷或接缝时,可在其旁边检测⑵按本规程T0901的方法用路面取芯钻机钻孔,芯样的直径应符合本方法第2条的要求,钻孔深度必须达到层厚⑶仔细取出芯样,清除底面灰土,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
第22页/共39页,3.3 钻孔取芯样法厚度测试步骤:第22页/共39页,,⑷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界面的高度,取其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准确至1mm3.4 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当沥青混合料尚未冷却时,可根据需要随机选择测点,用大螺丝刀插入至沥青层底面深度后用尺读数,量取沥青层的厚度,以mm计,准确至1mm第23页/共39页,⑷用钢板尺或卡尺沿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四处量取表面至上下层,3.5 按下列步骤用与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挖坑或钻孔:,,⑴适当清理坑中残留物,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应用棉纱吸干⑵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应按相同配合比用新拌的材料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水泥混凝土中宜掺加少量快凝早强剂⑶对无结合料粒料基层,可用挖坑时取出的材料,适当加水拌和后分层填补,并用小锤压实第24页/共39页,3.5 按下列步骤用与取样层的相同材料填补挖坑或钻孔:第24,,⑷对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用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补并用加热的铁锤或热夯压实,旧路钻孔也可用乳化沥青混合料修补⑸所有补坑结束时,宜比原面层略鼓出少许,用重锤或压路机压实平整注:补坑工序如有疏忽、遗留或补的不好,易成为隐患而导致开裂,所有挖坑、钻孔均应仔细做好。
第25页/共39页,⑷对正在施工的沥青路面,用相同级配的热拌沥青混合料分层填,4 计算,4.1 按式(T0912)计算路面实测厚度T1i与设计厚度T0i之差∆T,i,= T,1i,-T,0i,(T 0912),式中:T,1i,——路面的实测厚度(mm);,T,0i,——路面的设计厚度(mm);,∆T,i,——路面实测厚度与设计厚度的差值(mm)第26页/共39页,4 计算第26页/共39页,4.2 当为检查路面总厚度时,则将各层平均厚度相加即为路面总厚度计算一个评定路段检测厚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并计算代表厚度5 报告,,路面厚度检测报告应列表填写,并记录与设计厚度之差,不足设计厚度为负,大于设计厚度为正第27页/共39页,4.2 当为检查路面总厚度时,则将各层平均厚度相加即为路面总,短脉冲雷达检测路面面层厚度,1 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短脉冲雷达无损检查路面面层厚度1.2 本方法的数据采集、传输、记录和数据处理分别由专用软件自动控制进行1.3 本方法适用于新建、改建路面工程质量验收和旧路加铺路面设计的厚度调查1.4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在路面层传播过程中会逐渐削弱、消散、层面反射。
雷达最大探测深度是由雷达系统的参数以及路面材料的电磁属性决定的对于材料过度潮湿或饱和以及有高含铁量矿渣集料的路面不适合本方法测试第28页/共39页,短脉冲雷达检测路面面层厚度第28页/共39页,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雷达测试系统由承载车、天线、雷达发射接收器和控制系统组成2.1 设备承载车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设备承载车车型应满足设备制造商的要求第29页/共39页,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第29页/共39页,2.2 测试系统技术要求和参数,,⑴距离标定误差:≤0.1%⑵设备工作温度:0~40℃⑶最小分辨层厚:≤40mm⑷系统测量精度要求:见表T 0913,测量深度,(cm),测量误差,(mm),测量深度,(cm),测量误差,(mm),<10,±3,>25,±10,10~25,±5,,,第30页/共39页,2.2 测试系统技术要求和参数测量深度(cm)测量误差(mm,3 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⑴距离标定:承载车行驶超过20000km,更换轮胎,或使用超过1年的情形下需要进行距离标定距离标定方法根据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⑵安装雷达天线:将雷达天线按照厂商提供的安装方法牢固安装好,并将天线与主机的连线连接好。
第31页/共39页,3 方法与步骤第31页/共39页,,⑶检查连接线安装无误后开机预热,预热时间不得少于厂商规定的时间⑷将金属板放置在天下正下方,启动控制软件的标定程序,获取相应参数⑸打开控制软件的参数设置界面,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设置采样间隔、时间窗、增益等参数第32页/共39页,⑶检查连接线安装无误后开机预热,预热时间不得少于厂商规定,3.2 测试步骤,,⑴将承载车停在起点,开启安全警示灯,启动软件测试程序,令驾驶员缓慢加速车辆到正常检测速度⑵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记录测试线路所遇到的桥梁、涵洞、隧道等构造物的起终点⑶当测试车辆到达测试终点后,操作人员停止采集程序第33页/共39页,3.2 测试步骤第33页/共39页,,⑷芯样标定:为了准确反算出路面厚度,必须知道路面材料的介电常数,通常采用在路面上钻芯取样方法以获取路面材料的介电常数做法是首先令雷达天线在需要标定芯样点的上方采样,然后钻芯,最后将芯样的真实厚度数据输入到计算程序中,反算出路面材料的介电常数或者雷达波在材料中的传播速度;路面材料的介电常数会随集料类型、沥青产地、密度、湿度等而不同测试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芯样钻取数量,以保证测试厚度的准确性。
第34页/共39页,⑷芯样标定:为了准确反算出路面厚度,必须知道路面材料的介,,⑸操作人员检查数据文件,文件应完整,内容应正常,否则应重新测试⑹关闭测试系统电源,结束测试第35页/共39页,⑸操作人员检查数据文件,文件应完整,内容应正常,否则应重,4 计算,4.1 计算原理:由于地下介质具有不同的介电常数,造成各种介质具有不同的电导性,电导性的差异影响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一般用下面公式计算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式中:v——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mm/ns);,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00 mm/ns;,ε,r,——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第36页/共39页,4 计算第36页/共39页,,根据雷达波在路面面层中的双程走时以及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用下式确定面层厚度式中:T——面层厚度(mm);,,c——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取300 mm/ns;,,ε,r,——相对介电常数;,,∆t ——雷达波在路面面层中的双程走时(ns)第37页/共39页,根据雷达波在路面面层中的双程走时以及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4.2 路面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通过路面芯样获得路面厚度的计算通常先由雷达波识别软件自动识别各层分界线,得到雷达波在各层中的双程走时,然后计算各层厚度。
5 报告,,路面厚度测试报告应包括检测路段的厚度平均值、标准差、厚度代表值第38页/共39页,4.2 路面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εr可以通过路面芯样获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