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安全标准化要求.docx
56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自2012年9月1日起实施原浙江省建设厅《关于印发〈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浙建建〔1999〕190号)同时废止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管理规定1 总则1.0.1 为了进一步推进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提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1.0.2 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实现企业行为规范化、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生产标准化为管理目标1.0.3 本规定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本规定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基本依据,各建筑施工企业在开展施工安全标准化工作时,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1.0.4 积极推广使用《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中的施工安全技术及设备。
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得采用已淘汰的施工安全技术和设备1.0.5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除应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省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当本规定高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时,以本规定为准2 安全管理2.1 一般规定2.1.1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2.1.2 建筑施工企业从事建筑工程生产活动,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2.1.3 从事建筑生产活动的专业人员,应依法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并在执业资格证书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2.1.4 在建筑施工企业担任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简称三类人员)职务,应经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考核,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2.1.5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佩戴身份识别标识牌,注明工作单位、姓名、岗位、编号等基本信息2.1.6 施工现场应建立安全台帐,及时、全面、真实反映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状况2.2 安全生产责任制2.2.1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各类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装订成册,其中项目部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应挂墙。
2.2.2 建筑施工企业和企业内部职能部门、施工企业和项目部、总包和分包单位、项目部和班组之间均应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必须有明确的安全生产指标、有针对性的安全保证措施、双方责任及奖惩办法2.2.3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班组应根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考核制度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分工,对责任目标和责任人实行考核和奖惩,考核必须有书面记录企业对项目部考核每半年不少于一次,项目部对班组考核每月不少于一次2.2.4 建筑工程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实行企业委派制度施工现场工程项目部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应满足下列要求:房屋建筑工程1万平方米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人;1~5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2人;5~10万平方米的工程不少于3人; 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4人,每增加10万平方米增加配备1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3人及以上的,应按专业设置,并组成安全管理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5000万元以下的工程不少于1人;5000万~1亿元的工程不少于2人;1亿元及以上的工程不少于3人,且按专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2.2.5 施工现场应配备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等,工程项目部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齐全,主要工种的施工操作岗位,必须张挂相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2.6 建筑施工企业对列入建筑施工预算的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临时设施及安全施工等措施项目的费用,应当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及文明施工,建立费用使用台帐,不得挪作他用2.3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2.3.1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时,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施工现场实际,制定相应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2.3.2 建筑施工企业应严格按照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2.2.3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编制依据、施工计划、施工工艺技术、施工安全保证措施、劳动力计划、计算书及相关图纸等2.3.4 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编制,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签字盖章后,报监理企业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审查签字盖章后方可组织实施施工过程中变更方案的,必须经原流程审批,批准后实施。
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措施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按规定应当通过专家论证的,应组织专家论证,通过后按上述程序办理签字手续后方可实施2.3.5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确认重大危险源,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公示制度,落实责任人,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应急预案2.3.6 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与下达施工任务同时进行2.3.7 各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种施工作业前,项目部的技术人员应当向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形成书面资料,双方履行签字手续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并检查实施情况2.3.8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应包括:工程项目的作业环境、作业特点和危险源,针对危险源的预防措施、工作场所的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安全注意事项、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等安全技术交底应具体、明确、通俗易懂2.4 安全检查2.4.1 建筑施工企业和项目部应建立定期安全检查制度,明确检查方式、时间、内容、整改、处置措施和复查等内容检查次数企业每月不应少于一次,项目部每周不应少于一次,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每天巡查,每次检查应有书面记录2.4.2 安全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签发整改通知,定人、定时、定措施进行整改。
整改应有复查记录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应立即停止施工,进行整改2.5 安全教育2.5.1 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应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教育时间等2.5.2 建筑施工企业职工应每年至少一次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2.5.3 企业、项目部和班组应对新进场作业人员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未经教育培训或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2.5.4 施工现场各班组应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开展班前三上岗(上岗交底、上岗检查、上岗教育)和班后下岗检查,定期开展安全讲评活动,并应有记录和考核奖惩措施2.6 特种作业管理2.6.1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2.6.2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受聘于一个建筑施工企业或建筑机械租赁企业,持证上岗2.6.3 建筑施工企业或其它相关单位应组织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参加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或继续教育,每年不应少于24学时2.6.4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作业,正确佩戴和使用安全劳动防护用品,并按规定对作业工具和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岗前检查。
2.6.5 施工现场必须按工程实际情况配备特种作业人员,并建立特种作业人员花名册2.6.6 特种作业人员发现操作环境或设备存在安全隐患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有权拒绝作业或停止作业,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后撤离危险区域,并及时向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项目负责人报告2.7 安全标志2.7.1 施工现场应有安全标志布置平面图安全标志应按图挂设,特别是主要施工部位、作业点和危险区域及主要通道口均应挂设相关的安全标志等2.7.2 安全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的规定2.7.3 安全标志由项目部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负责管理作业条件变化或标志损坏应及时更换2.8 生产安全事故处理2.8.1 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和施工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易发生安全事故的部位和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落实责任人员和配备救援器材等,并定期组织演练2.8.2 施工现场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记录和报告制度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建筑施工企业应按照规定及时、如实向相关部门报告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由总承包企业负责上报2.8.3 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调查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不明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做好事故善后工作,并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依法调查处理。
2.9 应急预案2.9.1 工程开工前应编制应急预案施工过程中应适时开展应急预案演练2.9.2 施工单位应根据各分项工程(如基坑、模板、脚手架等)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制应急预案2.9.3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体系、应急人员组成及联络方式、危险源辨识、应急材料及设备、应急措施等2.9.4 施工单位应落实应急预案的各项要求现场应配置必要的应急材料、设施设备等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应及时启动预案3 文明施工3.1 一般规定3.1.1 施工现场应制订文明施工专项施工方案,明确文明施工管理措施3.1.2 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域应与办公场所、生活区应划分清晰,有条件的就公开区域设置;在施工区域内设置办公场所、生活区的,应采取安全的隔离措施,并应设置导向、警示、定位、宣传等标示严禁在建工程内设置生活区3.1.3 施工现场出入口应标有企业名称或企业标志主要出入口明显处应设置工程概况牌3.1.4 施工中应采取防治大气、水土、光源、噪声污染和改善环境卫生的有效措施选用建筑材料应采用低碳、节能、环保产品3.1.5 施工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施工现场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2 现场围挡3.2.1 现场围挡应做到坚固、稳定、整洁、美观,材料应选用砌体、彩钢板等硬质材料,不应采用彩条布、竹笆、粘土实心砖等。
市政道路工程还应设置红灯示警3.2.2 在深基坑影响范围内、人员流动较密集区域的围挡宜选用彩钢板3.2.3 施工区、生活区围墙在市区一般不低于2.5m,其他地方一般不低于1.8m3.2.4 彩钢板围挡高度不宜超过2.5m,立柱间距不宜大于3.6m,围挡应进行抗风计算3.2.5 砌体围挡及基础应进行设计计算,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规定砌体不宜采用空斗墙砌筑方式,厚度不宜小于200mm砌体围挡应设置混凝土壁柱,壁柱间距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置且不应大于5.0m墙体与壁柱之间应设置的拉结筋3.2.6 围挡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检查,当出现开裂、沉降、倾斜等险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加固措施3.2.7 不应在彩钢板等轻质围挡或紧靠围挡架设广告或宣传标牌如确需架设的,受力体系应当独立,并经设计计算3.3 封闭管理3.3.1 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设置进出口大门,制定门卫制度门卫值班室应设在进出大门一侧,配备一定数量的安全帽,严格执行外来人员进场登记制度3.3.2 门头(门柱)应有企业的"形象标志"大门宜采用硬质材料,力求美观、大方并能上锁3.3.3 进入施工现场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佩带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