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制度有效性的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与实施.docx
19页基于制度有效性的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与实施 刘文明+何霞摘 要:通过对广州某职业技术学院4 500个样本的问卷调查,得出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状况总体较好、但也不尽人意的结论,剖析诚信缺失的原因是社会影响和有效性制度的缺失,提出大学生诚信构建需以他律为主,以有效性的他律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社会联合征信系统构建为前提,建立实施系统的信用法律法规、信用评估体系和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从而逐步建成诚信的高职校园,培养出优秀的高职大学生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有效性制度G640:A :1672-1101(2014)02-0060-05收稿日期:2013-05-27基金项目: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项目“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研究”(0614)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刘文明(1973-),男,安徽寿县人,工程师,研究方向:珠宝首饰工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On the construction and conduction of honesty heteronomymechanism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systemic validityLIU Wen-ming,HE Xia(Jewelry Institute,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1483, China)Abstract: based on 4500 samples of a vocational college in Guangzhou,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credit statu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s fairly good, yet barely satisfactory with the causes of the serious social impact and lack of the validity of the systems.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hones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epend on heteronomy mechanism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systems and be presupposed by the so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joint credit. Moreover, it needs to implement systematic credit laws, evaluations and punishment systems so as to gradually constru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honesty and cultivate excellent students.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 good faith; heteronomy mechanism; valid system一、高职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以广州某高职院校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当面访谈法相结合,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辅以求证式访谈方式,从经济、学习、生活、择业等四个维度合计22个影响因子着手,调查该校大学生整体诚信状况,借此管窥整个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基本情况之全貌。
本次合计发放4 500份问卷,共回收问卷4 221份,回收率为93.8%预约访谈200人,实际访谈187人,访谈率为93.5%调查结果显示,设定的经济诚信的7个考量因子诚信情况较好,完全诚信平均为65.3%;生活诚信的6个考量因子完全诚信度平均为56.7%;学业诚信的3个考量因子完全诚信度平均为57.7%;择业诚信的两个考量因子完全诚信度平均为78%4个维度的18个考量因子(4个因子量化考量只能说明态度,故仅用18个)的完全诚信度平均为62.8%鉴于完全诚信度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最佳状态,表示学生完全诚信,毫无不诚信行为,所以,由此调查数据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完全诚信度较好,超过六成事实上,我们在调查时选项设计很多,如“有过1-2次不诚信行为”选项,且这个选项有一定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把这部分同学也算作是比较诚信范畴的画,那么可以得出结论:高职院校的诚信度接近七成如表1图1所示表1 四维度18个考量因子诚信度调查结果表从表1中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业诚信和生活诚信度不高,择业诚信度最高根据访谈,这一结论得到确认主要原因是相比于本科院校学生的生源质量而言,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不够,动力不足,因而学习不是非常主动,因而会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等情形。
但是对于择业,大多学生已经意识到社会上的企业不看重学生本人提供的证书、简历等,而是更加看重真本领,所以,学生认为无造假必要图1 18个考量因子完全诚信度情况直方图二、高职大学生不诚信原因探析诚信这种道德品质受到主观和客观的影响客观上,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都会在学生的诚信品质上打下烙印,大学生的诚信危机,说到底,就是社会诚信危机在校园中的反应和翻版[1]在主观上,由于制度有效性的缺失、不足,惩罚机制不健全,处罚不力,大学生眼见“不诚信”所带来的切身种种既得利益,就会产生“不诚信得利、诚信吃亏”的错觉,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亚文化”,形成“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生的行动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社会(包括家庭和学校)的负面影响巨大社会是个大染缸”,学校毕竟只是象牙塔在社会剧烈变迁的当下,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同时竞争空前激烈,利益主体多元化,由于过分强调“金钱”和“效益”,所以见利[本文来自于www.zz-nEws.Com]忘义、不讲信用等诚信失范现象严重,比如:新闻里或者自己的身边到处可见商界的偷税漏税、假冒伪劣,政界的贪污腐败、虚假政绩、尔虞我诈、欺上瞒下,学界的学术造假、成果剽窃,文体界的“潜规则”、“黑哨”,日常生活中的毒大米、鸭肉冒充牛肉等,家庭生活中的配偶之间相互欺骗,学校为了“评估”和获取各种资源利益的造假甚至带着学生造假,这些都会耳濡目染影响到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高职大学生。
而相对于社会来说,高职学生在校时间短,学校诚信教化成果很容易被社会环境影响冲淡、扭曲甚至颠覆,严重扭曲学生的价值观、是非观这是高职大学生诚信道德缺失的社会根源二)有效性的诚信管理制度严重缺失制度是秩序形成的基础和约束的主要途径社会越发展,组织体系越庞大,越是需要靠严格有效的制度管人从目前国家的层面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和失信惩罚机制尚未形成,信用的保障和约束体系尚未建立从高职院校看,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诚信表现也缺乏健全的考评体系和机制,大多高职院校未能把学生诚信评价列为重要内容,更没有把评价结果与学生切身利益挂钩心理契约理论认为,一方面,作为自然属性的人,本性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作为社会属性的人又会受到各种各样道德的、法律制度的约束一旦遇到有效性的诚信他律制度缺失,就会产生投机心理,通过违反诚信道德获取不正当利益如果失信者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制度重罚,就会让失信者更加胆大妄为,也会让守信者产生巨大心理落差其结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纵容、滋长不诚信行为,形成恶性循环三、基于制度有效性的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构建“人人坚守诚信理念,诚信成为行为自觉”是高职大学生诚信建设的理想目标。
前已述及,有效性制度以及他律机制的缺失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把加强诚信教育同强化诚信社会管理紧密结合,以同学、家长、学校和社会为他律主体,以教育管理、约束规范、监督举报、舆论谴责、处分处罚为他律手段的,学校他律和社会他律相结合的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从而促使高职成为“有信者荣、失信者忧,无信者耻的信用校园,如图2所示图2 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示意图(一)他律机制构建中的制度有效性前提他律是相对于自律而言的,是指接受他方约束,包括了他人的、外在环境的、社会舆论的、传统习俗的以及刚性的制度措施等方面他律具有硬性、可见性、可控性、威慑性、可监督性的特征而自律是自我约束,属于个人内心价值选择,具有弹性、隐性和不可操控性他律更多强调“必须这样做”、“否则就要受到制裁”现代法治社会更加强调他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在高职大学生诚信建设这个问题上,同样应该更加强调他律他律的内容包括教育管理、约束规范、监督举报、舆论谴责、处分处罚等制度的有效性建设是他律机制构建的核心是和保障制度有效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有严格的制度条文作为切实保障;二是严格地执行制度,发挥制度应有作用制度有效性就是要求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有效的制度是共同遵守的行动准则,会明确提示和指导相关人员能做什么、怎样去做、不能做什么,违者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同时,有效的制度可以随时鞭策和激励相关人员遵守纪律,促使工作程序规范化,岗位责任法规化,管理方法科学化从管理学角度看,建立规则,科学管理、机制励人是“组织制胜”的最高境界任何一个组织都要通过制度建设构筑起按章办事、依法管人的长效机制,这正是体现了有效性制度的科学性、合法性、可行性和稳定性、可控性、威慑性特征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也必须从制度有效性着眼,有强有力的制度体系,真正构建起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确保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讲诚重信,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二)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的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构建是一个动态的任务,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同时也会延伸到家长和整个社会因此,应该从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角度着手,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合作,统筹设计、规范制度、透明运作、强力监督1.建立完善高职院校参与的社会联合征信系统目前,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工作起步较晚,且仅限于涉及信贷和信用卡业务的银行方有诚信记录这种记录也仅为银行内部所用,不对外提供,不具备兼容性、共享性。
为此,必须从国家层面建立完善社会联合征信系统,把高职院校纳入其中国家征信系统应该由一个专门征信监管机构负责,通过采集整理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内的信用信息,做好信用记录,依法依规向社会提供诚信查询服务,协同高校建立起互通共享的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同时,这一专门机构还应该担负着处理违反诚信的举报、查处工作高职院校要利用这一完善系统,构建高职学生诚信他律机制,在进行教育、处分、监督的基础上,完整原始地收集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诚信信息,并向诚信监督管理机构提供,由其录入并按照程序公开,供社会各组织按需查询利用这个系统中,高职院校接受监管机构指导,为社会组织提供查验,如图3所示图 3 基于高职大学生诚信信息的诚信征信系统构建示意图2.设计、制定和严格执行有效性制度系统的信用法律法规、信用评估体系和严格的失信惩戒制度,是构建“诚信社会”的基石只有设计和制定规范性的制度,从而建立起由诚信管理系统、诚信评价系统、诚信监督系统组成的诚信监管体系,才能使社会主体诚信状况的评价、奖惩、信息的采集、监督管理使用有法可依客观地说,我国目前的信用政策法规建设还不完善,存在着诸多的政策法规盲点国家要加快诚信政策法规体系建设,把诚信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
在此基础上,学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健全诚信管理相关制度,使学校对大学生诚信管理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图4所示 图4 高职大学生诚信他律机制工作状态示意图(1)设计制定学校诚信管理总体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