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nj麻城肉糕oeu.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61898447
  • 上传时间:2022-12-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6.5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麻城肉糕    大别山南麓的麻城市,有名为“肉糕席”的10道菜中,头道就是肉糕麻城肉糕为麻城传统名菜将鲜鱼去刺去皮,猪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浆,将豆粉、清水、食盐按比例放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末、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猛火蒸15~20分钟,肉糕出笼后切成长方片,码在鲜花碗上,呈宝塔形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美可口  麻城肉糕  入盆内与肉浆搅拌,加入姜入、葱花等佐料,制成圆形或方形,放入蒸笼,猛火蒸15-20分钟,出笼后切成长方条,装盘上席,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鲜可口  在麻城过年过节摆筵设宴,肉糕这道菜总是少不了的即使遇上饥荒年,也要将鱼仔虾米磨点带腥味的肉糕,好让一家人看到一线期盼的光亮肉糕已经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融进了麻城人的骨子里,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西安的羊肉泡馍,四川的麻辣火锅  麻城肉糕其实叫“鱼糕”才恰当,因为主要原料是鱼,但这名一经认可,也便凝固了它起源何时,以无据可考,但又是不难想象的麻城地处于长江中游,古时滨临云梦泽,河流交错,池塘如星,水草丰美,气候温润,自然是鱼儿们的天堂先人们不用下网,在农田里、沟堰边一弯腰就能捡到鱼  鱼多了,吃不完,就想着加工,变着法儿吃。

      大概最初有个聪慧的先民,率先将鱼洗净,去鳞,除肠腮,抽骨刺,只选鱼背上的精肉,剁成泥然后,用上等淀粉(麻城盛产苕粉、藕粉、豆粉)掺着拌和,舀到蒸笼里蒸熟竟想不到出笼后的肉糕清香四溢,味道胜过烹、炸、煎、烤的鱼很多,且易于消化,营养丰富,老少没有不爱的  做肉糕是有讲究的过年的肉糕,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后才开始剁二十四朔(吸)鱼刺……”这虽是童谣,在麻城人心里,却是承袭千年,不能改动的律条家家户户在磨刀迟(剖)鱼前,都要虔诚地上香、烧纸、放鞭炮,接天上的列祖列宗菩萨神仙回家来,心里恭恭敬敬地默念道:“我们家就要剁肉糕了,请各位仙人回家过年祭祀之后,村村寨寨便响起了有节奏的刀剁声那几天,如果在路上碰上熟人,不再问“吃了饭没有”,而改问“剁了肉糕没有?”  剁肉糕,在老人们心中可是件大事记得小时候,我常站在案板前看剁肉糕的全过程父亲专管剁,打浆,配料母亲则在祭过灶神后,在锅里一次性加满水,默不作声地往灶里添松柴微动的嘴唇叨念着她才能听懂的祈福语这之前,母亲常对我们小孩总要嘱咐好几遍,千万不能说“死”“活”“干了”“完了”之类不吉利的字眼,至于不得不说的“蒸笼”,也得改称“蒸溜子”,“龙”颜是冒犯不得的。

      在老人们心里,蒸肉糕的过程,包含着全家新一年的旦夕祸福的全部信息,蒸成功了,新一年就顺,否则,就遭所以,这时一家人做起肉糕来,既虔诚,又专注,如同宗教礼拜  吃肉糕也是很讲究的蒸肉糕常是在晚上大人们常喜气洋洋地告诉小孩,等着,吃热肉糕我小时候,总是还没等蒸熟,就早捧着碗筷等在灶边开始流口水了两眼直瞪瞪地瞄着蒸笼上气,总还嫌时间过得太慢好不容易等开了笼,父亲将香喷喷的肉糕反扑在锅盖上,拿菜刀将蒸得泡泡的肉糕切成四块,又将扇形的边角切给我们小孩——据说,小孩子比老人有活力,小孩子尝鲜,一年就有好兆头不好的年成,只吃一块遇上好的年成可以吃两块吃完了,还不愿离去大人们便半推半劝地说:“吃好了,睡去吧过年时再吃!”  肉糕做好了,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每次祭祀上香,老人们总要切两片搁在碗里,至于佛不杀生不吃荤腥的禁忌是不大讲的麻城人心诚,让祖人菩萨们尝尝家里最好的东西,心里才舒坦  麻城肉糕-制法     (1)红苕(即红薯,也叫白薯)去皮洗净,切成4厘米长、1.6厘米宽的条猪夹缝肉切丁剁泥盛钵,加硝水、葱  花1克、荸荠丁、姜末一起拌匀  (2)取鱼肉加清水45克拌匀,倒在用冷水抹过的砧板上轻轻剁成细茸(越细越好)盛钵,加湿淀粉,精盐15克,清水250克,同搅匀,再放入肉泥,味精2克,胡椒粉1克,混合搅成糊。

        (3)将油豆腐皮平铺笼屉内,把鱼肉糊平摊在上面(约3.3厘米厚),坐旺火沸水锅上蒸30-40分钟,揭开笼盖,将生鸡蛋黄抹在肉糕上面,撒上红辣椒末,再蒸5分钟取出,剞成十字花刀后,继续蒸30分钟,出笼晾冷,切成10厘米长、3.3厘米宽的条  (4)取鲜花碗,用红苕条垫底,在上面用肉糕条码成宝塔形,上笼蒸热后出笼  (5)炒锅坐旺火上,下肉汤、味精、精盐、胡椒粉、葱花、香菇丝、木耳片烧沸出锅,浇在肉糕上面,即可上席  麻城肉糕-小故事   提起肉糕,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楚王嗜鱼成性,但又时常因鱼刺卡喉咙而恼火,许多厨师因此而成了刀下  麻城肉糕  鬼后来,有一赤壁厨师在剖鱼时意外发现鱼刺很容易和鱼肉分离开来,于是把分离出来的鱼肉和猪肉混合,配上佐料剁成泥,蒸成块型楚王食之,惊喜不已肉糕从此问世,而且名声大震从那时起,厨师告老还乡把技艺传流到民间后,人们把肉糕捧为“天子宴席”的佼佼者,所以赤壁人直到现在喜爱吃肉糕的习惯只兴不衰   据了解,赤壁人吃肉糕一般喜欢将它切成长方形,在盘里整齐有序的加以排列,然后在肉糕表面撒上一层葱花,蒸熟后还未端上桌面,便已清香扑鼻细眼观去,黄、白、绿三色相间,非常好看;尝之,则更是清香滑腻、唇齿流芳。

      在赤壁宴席上更有“无糕不成席”的说法,宴席第一道菜必先上肉糕近年来,肉糕已经成为咸宁地区的一道名菜,在温泉各大集贸市场皆有肉糕出售,很多温泉市民不仅喜欢蒸着吃,而且还喜欢将它煮到火锅里,更是别有一番滋味     麻城肉糕的地位      在麻城过年过节摆筵设宴,肉糕这道菜总是少不了的即使遇上饥荒年,也要将鱼仔虾米磨点带腥味的肉糕,好让一家人看到一线期盼的光亮肉糕已经作为一种悠久的文化,融进了麻城人的骨子里,就像北京的冰糖葫芦,西安的羊肉泡馍,四川的麻辣火锅       麻城肉糕其实叫“鱼糕”才恰当,因为主要原料是鱼,但这名一经认可,也便凝固了它起源何时,以无据可考,但又是不难想象的麻城地处于长江中游,古时滨临云梦泽,河流交错,池塘如星,水草丰美,气候温润,自然是鱼儿们的天堂先人们不用下网,在农田里、沟堰边一弯腰就能捡到鱼       鱼多了,吃不完,就想着加工,变着法儿吃大概最初有个聪慧的先民,率先将鱼洗净,去鳞,除肠腮,抽骨刺,只选鱼背上的精肉,剁成泥然后,用上等淀粉(麻城盛产苕粉、藕粉、豆粉)掺着拌和,舀到蒸笼里蒸熟竟想不到出笼后的肉糕清香四溢,味道胜过烹、炸、煎、烤的鱼很多,且易于消化,营养丰富,老少没有不爱的。

              做肉糕是有讲究的过年的肉糕,一般在腊月二十四后才开始剁 “二十四朔(吸)鱼刺……”           这虽是童谣,在麻城人心里,却是承袭千年,不能改动的律条家家户户在磨刀迟(剖)鱼前,都要虔诚地上香、烧纸、放鞭炮,接天上的列祖列宗菩萨神仙回家来,心里恭恭敬敬地默念道:“我们家就要剁肉糕了,请各位仙人回家过年祭祀之后,村村寨寨便响起了有节奏的刀剁声那几天,如果在路上碰上熟人,不再问“吃了饭没有”,而改问“剁了肉糕没有?”       剁肉糕,在老人们心中可是件大事记得小时候,我常站在案板前看剁肉糕的全过程父亲专管剁,打浆,配料母亲则在祭过灶神后,在锅里一次性加满水,默不作声地往灶里添松柴微动的嘴唇叨念着她才能听懂的祈福语这之前,母亲常对我们小孩总要嘱咐好几遍,千万不能说“死”“活”“干了”“完了”之类不吉利的字眼,至于不得不说的“蒸笼”,也得改称“蒸溜子”,“龙”颜是冒犯不得的在老人们心里,蒸肉糕的过程,包含着全家新一年的旦夕祸福的全部信息,蒸成功了,新一年就顺,否则,就遭所以,这时一家人做起肉糕来,既虔诚,又专注,如同宗教礼拜         吃肉糕也是很讲究的蒸肉糕常是在晚上。

      大人们常喜气洋洋地告诉小孩,等着,吃热肉糕我小时候,总是还没等蒸熟,就早捧着碗筷等在灶边开始流口水了两眼直瞪瞪地瞄着蒸笼上气,总还嫌时间过得太慢好不容易等开了笼,父亲将香喷喷的肉糕反扑在锅盖上,拿菜刀将蒸得泡泡的肉糕切成四块,又将扇形的边角切给我们小孩——据说,小孩子比老人有活力,小孩子尝鲜,一年就有好兆头不好的年成,只吃一块遇上好的年成可以吃两块吃完了,还不愿离去大人们便半推半劝地说:“吃好了,睡去吧过年时再吃!”          肉糕做好了,过年的气氛就更浓了每次祭祀上香,老人们总要切两片搁在碗里,至于佛不杀生不吃荤腥的禁忌是不大讲的麻城人心诚,让祖人菩萨们尝尝家里最好的东西,心里才舒坦            年饭上,最为期盼的还是肉糕我们小孩子虽然知道这道菜是必然要上的,却总希望它早点上桌可是,大人们如同戏剧的导演总将名角按排在几幕之后一样,常是将肉糕压在五道菜之后,吊足了你的胃口,才粉墨登场         盛肉糕的碗通常是大海碗切成块的肉糕有的是背靠背地站成一圈,这叫“梳子柄”稍稍殷实点的家庭,则像砌墙一般,砌成圆柱形,这叫“码砖墙”码好后,又在上面撒些生姜、葱、红辣椒,喊上一声“肉糕来啦!”便将春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拜年时“吃点心”也十分有意思常常是主人在头天夜里就炖好猪脚、鸡肉之类的底料,拜年客来了,舀上一大碗,然后铺几块上品的肉糕,端上桌,说:“新鲜的,都吃了拜年客可不会当真,斯斯文文地拿起筷子来,带声响地美美喝一口汤,吃两片肉糕便放下连称“你家肉糕做得真好,发财,发财!”满意的主人便将储存了一年的笑赠给你其实,说是“吃”,倒不如说是“尝”更确切些各家做肉糕有各家的传统与风格,里面的配料不尽相同,作法各异,各有各的高招新年头里几天,人们在遍“尝”之中,以美食家的眼光品遍了亲戚朋友的创造力         肉糕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一经确定,就如同捧红了的歌星,场场不离如今无论哪家有了红白喜事,或春播秋收、嫁娶迎送的,筵席上肉糕总要闪亮登场所以,有串门走亲戚的,都不说去哪家去吃饭,而笑咪咪地说去“吃肉糕席”        肉糕味美,只一接触,舌头就被磁化了因此,改革开放的东风一吹,便上了大城市的雅桌南来北往的客商来麻城,也少不得特点一盘肉糕解馋可要真正“吃懂”这道菜,还真得下一番研究的功夫倒是我那位独在异乡的朋友,一想起麻城肉糕来,就感到清香扑鼻,浮想联翩,即使是空口咀嚼,也能品味出蕴含其中的文化韵味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