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美知识点46088.doc
3页北美洲一、 位置范围:美洲北部西半球主要有北美洲和南美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其实是连在一起的,二者以巴拿马运河为界北美洲 和南美洲不仅陆地上相连,在地质构造也同属一个大板块 ----美洲板块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习惯上,人们把美国及其以北的美洲北部称北美,包括美国、加拿大和属于丹麦的格陵兰而把美国以南的美 洲部分通称拉丁美洲北美位于美洲北部,大部分位于 30° N和北极圈之间,地处北温带西临太平洋,西北隔白令海峡与亚洲相望东临大西洋,东北隔丹麦海峡与欧洲的冰岛相邻北靠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北美北部,海岸线曲折北部有许多冰雪覆盖的岛屿,密布在北冰洋上,东北部的格陵兰岛,是世界 第一大岛,隔丹麦海峡与冰岛相邻哈得孙湾水域辽阔,深入大陆内部拉布拉多半岛面积广大,为北美 最大的半岛,其东面的纽芬兰岛附近海域,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和北下的拉布拉多寒流在此交汇,渔业资 源丰富,为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二、 地形: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北美的地形明显的分为南北纵向排列的三大地形区: 西部高山区、中部平原区、东部高原山地区弹岸山RTAiliOil1 •西部高山区:北美西部是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主要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等一系 列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分布着宽广的高原和盆地,如大盆地,墨西哥高原。
这些山脉形成 年代较晚,许多山峰海拔在 4000米以上,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共同组成科迪勒拉山系其中落基山脉是 北美最长、最高大的山脉,是北美重要的分水岭落基山脉西侧的河流,水流急,落差大,水能丰富,都 注入太平洋落基山脉东侧的河流,注入大西洋和北冰 洋 Affff思考:北美西部高大山脉是如何形成的?北美西部地处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碰撞的交 界地带,岩层受挤压,发生大规模褶皱,向上隆起而形 成太平洋沿岸地带,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 跃频繁,是世界火山、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2 •东部高原山地区: 北美东部由加拿大境内的拉布拉多高原和美国境内的阿巴拉契亚山脉组成这些山地高原年代古老,久经侵蚀,山势低矮,起伏和缓3 •中部平原区: 北美大陆中部,北起北冰洋沿岸,南抵墨西哥湾沿岸,是一片面积宽广,纵贯南北 的大平原,称中央大平原中央大平原北部,地面波状起伏,湖泊众多,冰川作用典型;南部为地势低平 的密西西比河冲积平原;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全长6200多米,是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长江的世界第四长河密西西比河支流多, 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经中部平原,水流平稳,航运条件优越;美国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航运 价值大。
密西西比河航运便利,是北美内河航运的大动脉,是世界货运量最大的河流在加拿大与美国交界处,自西向东分布有苏比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苏密 休伊安)五个大湖,统称五大湖五大湖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密歇根湖 为美国所独有,其他四个湖为美、加两国共有苏比利尔湖面积最大,达 8.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五个湖泊的湖面高度不同,由西向东降低,各湖之间有短促的水道相连,形成急流和瀑布,湖水向东 汇入圣劳伦斯河,流入大西洋其中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高差最大,形成著名的尼亚加拉瀑布瀑布宽 1200多米,高50多米,蔚为壮观,水能资源丰富,美、加两国都建有大型水电站尼亚加拉瀑布是世界 著名的旅游区,美国许多年轻人喜欢在这儿度蜜月,有“世界蜜月之都”的美称为了利于航运,各湖之间修建了运河,并有运河与密西西比河和圣劳伦斯河相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 内河航运体系,向东通往大西洋,向南通往墨西哥湾,航运十分便利圣劳伦斯河由于有五大湖的调节作 用,流量稳定,是世界流量最稳定的河流之一思考:(1)五大湖是如何形成的?与东非大裂谷湖泊的成因有什么不同?在第四纪冰期时,北美大陆北部纬度高,冰层厚,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冰川把侵蚀掉的泥土、石块带 走,就形成今日的湖盆冰川消融后,积水就形成湖泊北美中部平原上的湖泊,主要是冰川作用形成 东非大裂谷的湖泊是断裂下陷形成,是内力作用的产物五大湖是冰川侵蚀形成,是外力作用的产物2)尼亚加拉瀑布是如何形成的?河床上部岩层较硬, 下部岩层较软河流从坚硬的岩石河床流向比较软的岩石河床,较软的岩石河 床被流水侵蚀得更快, 在两种岩石相交处形成陡坎, 在河流长期的侵蚀作用下, 陡坎增高形成瀑布三、气候1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受地形影响大(1) 北美大陆西岸,面临辽阔的太平洋,从太平洋吹来的西风①,受到南北纵列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只能影响太平洋沿岸狭长地带,在山地迎风坡一侧,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受西风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 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也就仅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西部高大的山地阻挡了西风进入内地, 使内地受海洋的影响小,大陆性增强;形成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拔高的山地形成高山气候2) 北美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山势低矮,对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流阻挡不明显,北美大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使得北美大陆降水量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同时冬季从北部来的冷空气②, 也可越过 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至U达东海岸,在阿巴拉契亚山西北坡的迎风坡,常造成大雪。
3 )北美中部,中央大平原纵贯南北,好像一条宽敞的走廊冬季,北冰洋的寒冷气流③,可毫无 阻挡长驱南下,直达南部墨西哥湾,使中南部广大地区气温骤然下降,短时间内气温会下降 20多摄氏度,常常形成暴风雪和寒潮天气,对交通和南方农作物造成伤害,并且使大陆中部冬季气温比东西部低同时 墨西哥湾的暖气流偶尔进入内陆,带来短期反常温暖天气夏季,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④,也可以畅行无 阻自由北上,使北美中部和东部广大地区部普遍暖热夏秋季节的飓风也可以席卷大片地区可见,北美中部的大平原,利于冬季冷空气的南下和夏季暖气流的北上,使北美广大地区冬冷夏热, 气温年较差增大,大陆性增强,使北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面积广大北美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这一特点的形成,深受地形影响2 •气候类型多样读图:北美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各分布在那些地区?(1) 北极圈横穿北美北部, 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 气候寒冷,为长冬无夏的苔原气候格陵兰岛北部,各月气温都在 0C以下,全年被冰雪覆盖,为终年严寒的冰原气候苔原气候、冰 原气候同属极地气候2) 北极圈以南,西起阿拉斯加,东到拉布拉多半岛,为面积 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这里是 世界上第二大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境内,森林 资源极为丰富3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以南,东起海滨,西到海岸山脉以东, 为面积广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思考:北美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其 自然带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北美大陆降水量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北美东部降水丰富,适宜林木生长,为森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向西降水减少,自然带逐渐过渡为草原带;内陆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 难以进入,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景观,为荒漠带总之,随着降水量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自然带依次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自 然带的这一变化体现了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4 )北美东南部墨西哥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 在0C以上,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夏秋季节常受飓风侵袭,多暴雨由于海陆面积对比不如亚 洲东部大,海陆热力差异不如东亚显著,因而季风势力不强,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相比,其气温年较差 较小,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冬季多气旋雨,降水较多5)北美大陆西岸,北段 40oN〜60oN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南段 30oN〜40oN之间为地中海气候。
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狭长, 局限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与墨西哥交界处还有热带沙漠气候思考:(1) 北美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狭长的原因?(2) 假设北美大陆西岸不是高大的山脉,而是广阔的平原,北美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范围会扩大?哪 些气候类型分布范围会缩小?(3) 北美与欧洲地形分布有什么不同?对气候有什么影响?欧洲南、北山地大致呈东西走向,中部平原横贯东西从大西洋吹来的西风可以长驱直入深入欧洲内 陆,不仅给欧洲广大地区带来丰富的降水,而且还调节了气温,冬天不太冷,夏天不太热,使欧洲气候具 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北美东、西山地呈南北走向,中部平原纵贯南北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从太 平洋吹来的西风深入内陆, 广大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使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广大 中部纵贯南北的大平原,利于冬季冷空气的南下和夏季暖气流的北上,使北美广大地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增大,大陆性增强, 使北美气候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四、人口加拿大和美国大部分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主要为白种人,占 80%以上,以英国、法国后裔人数最多,通用英语还有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移民的移民及其后裔当地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他们是 1万年前,从西比利亚踏着白令海峡上的冰桥,来到美洲的黄种人印第安人分布在美洲各地,因纽特人生活在北冰洋沿岸,人数很少,以捕鱼为生,是世界上 分布最北的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