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普通动物学:第十章 软体动物门.ppt

122页
  • 卖家[上传人]:窝***
  • 文档编号:201018267
  • 上传时间:2021-10-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47MB
  • / 1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十章软体动物门 进化地位:种类多,为动物界第二大门,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软体动物的结构进一步复杂、机能更趋于完善真体腔不分节的动物属于原口动物,出现了所有的器官系统,而且都很发达;所有生活在海洋中的软体动物都有担轮幼虫期它们具有一些与环节动物相同的特征:次生体腔、后肾管、螺旋式卵裂等因此,认为软体动物是由环节动物演化而来,朝着不很活动的生活方式较早分化出来的一支,华贵栉孔扇贝,长 角 贝,第一节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软体动物的形态结构变异较大,但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一)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 1、头部:口、眼、触角 运动敏捷的种类,头部分化明显:田螺及乌贼等 行动迟缓的种类,头部不发达:石鳖 穴居或固着生活的种类,头部已消失:蚌类、牡蛎等,2、足部: (1)位置:身体的腹部,为运动器官 (2)类型:因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异 足部发达,可爬行或掘泥沙 块状(石鳖):附着生活 斧状(河蚌):固着生活 柱状(角贝):打洞生活 退化:扇贝 固着生活的种类消失:牡蛎 特化:腕(乌贼) 片状为鳍或翼(翼足类),3、内脏团:为内脏器官所在部分,常位于足的背侧多数种类的内脏团为左右对称;部分种类扭曲成螺旋状,失去了对称形,如螺类,4、具有外套膜:包裹整个内脏团,身体背侧皮肤皱褶向外 延伸而成 外套腔:位于外套膜与内脏团之间的空腔,与外界相通。

      左右2片外套膜在后缘处愈合形成出水孔和入水孔 (或出水管和入水管) 1、作用:形成外套腔,保护内部器官;呼吸;参与完 成排泄和摄食,2、结构:(分三层) 外层上皮:分泌形成贝壳 结缔组织层 内层上皮:具纤毛,纤毛摆 动使水循环于外套腔内, 借以完成呼吸、排泄、摄食等 3、类型: 片状:(双壳类)河蚌等 圆筒状:(乌贼、鲍鱼) 4、功能: 形成贝壳(所有种类) ;运动(头足纲) ; 保护(头足纲),(二)具有贝壳:体外具贝壳为软体动物的重要特征,具有保护 柔软身体的功能 1、类型:八块:覆瓦状排列(石鳖) 螺旋形:田螺、石螺 牛角状:两端开口(角贝) 瓣状:两块(河蚌、文蛤) 内壳:乌贼(海螵蛸) 消失:鱿鱼,2、成分 CaCO3 95%;壳基质(贝壳素)5%,3、结构 外层:角质层(壳皮层),保护贝壳 中层:壳层(棱柱层) 内层:壳底(珍珠层) 4、来源:外套膜外层上皮,5、生长线:由于食物、温度等因素影响外套膜分泌机能, 在贝壳表面形成了生长线,表示生长的快慢,5、珍珠形成的原理 天然珍珠的形成 外物、砂粒、虫卵、寄生虫偶然进入 外套膜外层上皮细胞 外层上皮细胞以异物为核陷入结缔组织 外层上皮细胞分裂形成珍珠囊 珍珠囊分泌珍珠质 ,连同异物脱离外套膜 形成珍珠,人工育珠 A:无核珍珠 B:有核珍珠,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海水珍珠,长241mm,宽139mm,重6350克,形似人脑,命名为“真主之珠”。

      1934年5月7日发现于菲律宾的巴拉旺水域1628年采于波斯湾海域,长100mm,宽60-70mm,重121克四)消化系统: 软体动物的消化管发达,多数种类口腔内具颚片和齿舌,颚片一个或成对,可辅助捕食 齿舌: 是软体动物特有的器官,位于口腔低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摄食时以齿舌前后作伸缩运动,刮取食物 特点:动物界中最早出现大型消化腺,(五)混合体腔和循环系统 混合体腔:初生体腔与次生体腔同时存在,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 心脏:心耳:1个或成对 心室:1个,壁厚,能搏动 血管:动脉和静脉;血窦;血液,心室动脉血腔(血窦)静脉心耳心室,(八)神经系统和感官 (1)神经系统 原始种类:1个围咽神经环 (石鳖) 1对足神经索 1对侧神经索 较高等种类: 脑神经节: 头部, 体前端 (4对神经节)足神经节:足部 (田螺) 侧神经节:外套膜、鳃 多数种类 脏神经节:各内脏器官,头足类: 主要神经节集中在一起形成脑,有软骨包围,为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级中枢,(2) 感 官: 软体动物已分化出触角、眼、嗅觉器及平衡囊等感觉器官,(九)生殖和发育: 多数异体、异体受精 1、间接发育: 海产种类: 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 淡水种类: 钩介幼虫 2、直接发育: 没有特殊的幼虫阶段。

      头足类、某些腹足类、陆生 和淡水产的种类,第二节软体动物门的分类 分纲依据:分7个纲(有130000种) 贝壳、足、鳃、神经和发生特点: 一、无板纲 二、单板纲 三、多板纲 四、腹足纲 五、掘足纲 六、瓣鳃纲 七、头足纲,一、无板纲: 最原始的种类,蠕虫约有100种,中国有一种:龙女簪(南海),全海产,无贝壳,足退化,梯形N,外套膜发达,其上有许多石灰质小刺 常见种类:新月贝;毛皮贝;龙女簪,二、单板纲: 原始种类;约有8种,全海产,新碟贝,(太平洋、印度洋)贝壳帽状(1板)左右对称;足扁平,无吸附能力;内脏分节排列、心耳2对;生殖腺2对;具舌、栉鳃:5对6对;肾:6-7对;雌雄异体绝大多数是化石三、多板纲:常见种类:毛肤石鳖 约有1000种,全海产、左右对称、头不明显、 贝壳:8块覆瓦状;裸露的外套膜称环带; 足:阔、扁平、块状,适于吸附和爬行生活、 鳃:688对;口腔具齿舌;N系统呈梯状 雌雄异体;发育经过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阶段,四、腹足纲,代表动物:鲍,田螺,蜗牛等 特点:身体分为头,足和内脏团三部分,有眼,触手,贝壳通常螺旋形,心脏位于身体背侧,心室1个,足部发达,扁平,位于身体之腹面。

      生态:生活于湖泊,河流,水田等地,以水生植物的叶子为食 外形:头部圆锥形,吻突出,一对触手很长,右触手比左触手短而粗(交接器);肌肉质唇右侧的较发达为出水管,左侧的为入水管;足大型一)代表动物圆田螺,中国圆田螺,内部器官 1.消化系统:口,咽,食道,胃,肠,肛门 A.具齿舌,磨碎食物 B.具唾液腺(无消化酶) C.肝脏呈螺旋状,分泌淀粉酶,蛋白酶具胞外消化作用 D.小肠短2.呼吸系统:用鳃呼吸 鳃叶 外层纤毛上皮 中层结缔组织 内层软骨样层,血管沟(支持作用) 血液在鳃叶进行气体交换,外套膜上有丰富的血管,也进行呼吸作用3.循环系统 心脏:1心室,1心耳,位于围心腔内,心室和心耳之间有瓣膜 开管式循环 血液 肾腮 心耳心脏 血液,4.排泄系统 肾脏1个,为黄色的三角形棱锥体,位围心腔之前,直肠左侧输尿管为一个大型的腔,肾孔开口外套膜5.神经系统 A.4个主要的神经节(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 B.口球神经节(肠胃神经节) C.头部,足部的皮肤表面特别敏感 D.平衡器位于足神经节的后部内侧(平衡身体作用) E.视觉器官一对,内有感觉细胞和色素细胞 F.嗅检器,位于鳃的基部(鉴别水质),脑神经节,足神经节,左侧神经节,右侧神经节,肠上神经节,肠下神经节,脏神经节,平衡器,圆田螺的神经系统,6.生殖系统:/; A.雄性生殖器官:精巢,输精管,前列腺。

      B.精巢位于外套腔右侧,弯月状,产生两种不同形状的精子,正型精子(头部螺旋状卷曲);异型精子(长,粗,尾丝) C.雄性生殖孔开口于右触手内 D.雌性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 E.卵巢长形,与直肠上部平行,子宫为一个大腔,卵胎生二)主要特征,1. 1个螺旋形贝壳 2. 口腔内常具齿舌和颚片,肝脏发达 3. 鳃栉状、楯状或具次生鳃,陆生种类具肺 4. 心脏1心室,12个心耳,肾1个,原始类型为1对卵裂,属螺旋型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雌雄异体或雌雄同体 5. 神经系统具4对神经节壳顶,螺旋纹,螺旋部,螺棱,纵肋,本螺层,缝合线,螺层,瘤状结节,内唇(缘),外唇(缘),壳口,脐孔,腹足类的贝壳各部名称图解,(三)身体不对称的起源,1.头部和足部左右对称内脏团螺旋形,不对称 2.祖先种类左右对称 3.胚胎发生早期左右对称,面盘幼虫后期发生扭转 4.适应运动的需要,高耸的贝壳向后倾倒,克服爬行中的阻力,但外套腔口受压,影响水循环,阻碍了各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于是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身体内脏团部分沿纵轴发生180扭转腹足类身体扭转示意图,A.具圆锥形的贝壳,B. 贝壳向后方倾倒,C. 内脏团扭转,脑神经节,侧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脏神经节,心室,心耳,腮,尚未扭转的位置,扭转45,脑神经节,侧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心耳,心室,腮,脑神经节,侧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腮,扭转135,脑神经节,侧神经节,足神经节,脏神经节,脏神经节,腮,心耳,心室,扭转180,外套膜,面盘,口,足,肛门,外套膜,肛门,足,口,面盘,外套膜,面盘,口,足,肛门,外套膜,足,口,尚未扭转,消化管发生扭转,内脏团逐渐扭转,内脏团扭转180,腹足类的面盘幼虫内脏团扭转过程,(四)腹足纲分类,分类依据:贝壳,足形态,厣有无及形态,鳃与心室的关系 (一)前鳃亚纲 具外壳,具厣,鳃和心耳位于心室的前方。

      1.原始腹足目:鳃楯状,1对,2肾,齿舌角质齿一般极多代表动物:鲍、笠贝、蝾螺、马蹄螺、鲳螺 2.中腹足目:栉状鳃,1肾,无吻无水管代表种类:滨螺、宝贝、冠螺 3.新腹足目:栉鳃1个,吻发达,有水管,齿舌狭长代表种类:芋螺、荔枝螺、骨螺,(二)后鳃亚纲 鳃在心后方,壳小,甚至退化 1.被鳃目:具内壳和外壳海兔、壳舌蝓 2.裸鳃目:无壳,无鳃蓑海牛,(三)肺螺亚纲 无鳃,有肺,心耳1个,肾1个 1.基眼目:眼位于触角基部椎实螺 2.柄眼目:眼位后触角顶端蜗牛, 石磺,(二)腹足纲的主要特征: 1、贝壳螺旋形,1个或无 2、头部明显,感官发达,具有唇、眼触角 3、头足对称,内脏团不对称 4、足块状、发达 5、有颚和齿舌 6、水生用鳃,陆生用外套膜呼吸 7、同体或异体,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陆生种类直 接发育,(三)腹足纲的亚纲: 贝壳形态、鳃的位置、侧脏神经索的形态,前鳃亚纲 后鳃亚纲 肺螺亚纲 触角 1对 2对 1-2对 侧脏神经索 “8”字扭转 不扭转 不扭转 鳃、心耳位置 心室前方 心室后方 无鳃“肺”呼吸 贝壳形态 螺旋形 退化或在内 螺旋状 分布 多海产 多海产 陆生 多为异体 同体 同体 代表 鲍、钉螺 泥螺 锥实螺 红螺、马蹄螺 海免 蜗牛 壳蛞蝓 田螺 海牛 隔扁螺,五、掘 足 纲 :约300种,全海产 角贝:(象牙贝)浅海泥滩、沙滩可见 贝壳:牛角状,两端开口;左右对称, 个体较小;头不明显,仅为一吻状突起; 足圆柱状,发达,能挖掘泥沙,故称掘足类 有齿舌,口球;无鳃,外套膜呼吸; 发育只有面盘幼虫,六、双壳纲(Bivalvia) 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也有寄生种类,(一)代表动物:无齿蚌,河蚌 习性:淡水贝类、埋栖生活;滤食微生物、有机碎片 1、外部形态:对称;无头 贝壳:瓣状,2块;前端钝圆,后端披针形;背面以韧带连 合;腹缘分离,外套膜:足:斧状,2、内部构造: (1)肌肉和运动: 前、后闭壳肌:使壳闭合 前、后缩足肌:可使足收缩 伸足肌:可使足伸长,(横纹肌),(2)摄食与消化: 口、食道、胃、肠、直肠、肛门 河蚌不能主动捕食,依靠水流带入微小的有机颗粒、 小形动物和藻类为食物 口:具唇瓣(二对,呈三角形,密生纤毛,有感觉和摄食) 食道:短而宽,下接膨大的胃 胃,河蚌胃有两种特殊结构:晶杆、胃盾,晶杆:胃肠交接处由胃向后突出一晶杆囊,晶杆囊上皮细胞 分泌物质形成,富含消化酶。

      囊壁的纤毛摆动使晶杆 旋转,释放消化酶于胃中 胃盾:处于晶杆囊相对位置,保护胃壁晶杆的摩擦,肠:胃后为细长的肠道,盘曲在内脏团中,后端折向背方,形成 直肠直肠进入围心腔,穿过心脏,以肛门开口于出水管旁,(3)呼吸器官: 鳃:为主要呼吸器官 外套膜:有许多微血管,鳃的构造: 瓣鳃:4块 鳃小瓣:8块,瓣间隔,将鳃小瓣围成的鳃腔分隔 成许多水管 鳃丝:丝间隔,其上具鳃孔 鳃上腔:内外鳃小瓣背缘围成的管状结构,水在鳃内流动的过程: 外界H2O 入水管 外套腔 鳃孔 鳃水管 外界出水管 外套腔 鳃上腔 呼吸动力:鳃和外套膜上纤毛摆动,(4)循环系统: 组成:心脏:位于围心腔内,一心室、二心耳。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