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讲《论语》十二章.doc

8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549146577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19年秋季课程初一语文】第14讲《论语》十二章适用学科语文适用年级初一适用区域通用课时2课时知识点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主旨理解教学目标1. 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2. 方法: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教学难点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的语言风格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复习预习复习:回顾之前所了解的有关于孔子的相关知识,尝试分析这两则古文的写作特色与语言特点预习:阅读《论语》十二章,借助工具书,给生难字注音,结合注释或其他的资料,分析作者写作该文的意图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背景资料孔子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30余岁是开始授徒讲学。

      后来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据传孔子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72人他提倡仁政、德治于礼乐教化,创立儒家学派他的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中国儒家学说经孔子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并作为封建统治者的指导思想达两千余年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其教育代表思想着重有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启发诱导”、 “温故知新”等等知识点2文体知识《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主要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知识点3文言知识1.重点字读音: 论语(lún) 不亦说乎(yuè) 不愠(yùn) 传不习乎(chuán) 则罔(wǎng) 则殆(dài) 诲女(rǔ) 三省(xǐng)2.一词多义: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 知:知之为知之(动词,知道)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助词,去小句子独立性) 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知道,领悟)3.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时,名词做状语,按时)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知识4.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高兴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5. 古今异义①学而不厌(古义:满足 今义:厌烦、厌恶)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某种条件)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6.文言句式⑴省略句①可以(之)为师矣(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②人不知(之)而不愠(省略宾语“之”)⑵判断句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用句末语气词“也”表示判断)⑶倒装句仁以为己任(介词“以”的宾语“仁”前置,正确语序应该是“以仁为己任”) 知识点4 阅读鉴赏 1. 课文感悟《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文字简洁生动,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文学以及立身行事的准则等本篇所选的十二则语录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讲的是学习态度,一类讲的是学习方法这些是古人从学习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和经验,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教育意义2.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的是语录体,仅指明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环境对华采用学生(或其他人)提问孔子作答的方式,一则就是一章,一章记一件事或几句话,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四、例题精析《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例题1】【题干】第一则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的内容?【答案】此则主要讨论了学习方法、乐趣及个人修养的问题解析】考查学生对第一则的理解。

      第一句是指学习方法,第二句说的是交友的乐趣,最有一句后则是说个人修养问题例题2】【题干】第二则中,如何理解曾子说的“忠”和“信”?讲求“忠”和“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答案】“忠”是忠诚,尽心尽力,做事情忠心不二信”,指的是诚实守信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要坚持“忠”“信”,以诚信之风,抵御奸邪习气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好解析】要理解“忠”即忠诚,“信”即守信在这里要理解“忠”“信”在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例题3】【题干】第五则中“学”与“思”之间是什么关系?你能举出身边的实例证明孔子的说法么?【答案】“学”与“思”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遇到难题如果不积极思考,就会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只有将“学”与“思”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识水平解析】能够理解“学”和“思”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例题4】【题干】解释下列加点词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答案】①省:自我检查,反省②逾:越过,超过③好:喜欢,爱好④笃:忠实,坚守解析】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理解很运用。

      【例题5】【题干】翻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答案】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解析】翻译的时候注意要把重点字词翻译准确其中,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例题6】【题干】通过第九则中的内容,你能了解到孔子额哪些特点?【答案】这则语录强调正确的学习态度硬是虚心向别人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和人孔子非常善于学习,不仅学习别人的长处,还对别人的不足之处引以为戒,改正自己的缺点他虚心学习,善于学习,所以博学多才,成为著名的教育家解析】能够理解这里强调的是虚心向别人学习,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例题7】【题干】翻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答案】三十岁的时候能独立行事;四十岁的时候能通情达理,不知迷惑解析】注意对文言文中字词的解释在这里要注意,立指的是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例题8】【题干】第三则怎么理解其内容?【答案】在本则中,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解析】注意对文言文中的句子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这里,理解这个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即可例题9】【题干】简述第十一则的内容以及“匹夫不可夺志也”怎,么理解?【答案】这一则讲的是人的志向问题。

      理想”这个词,在孔子时代被称为“志”,就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解析】根据文章概括理解并总结即可在这里,通过对“志”的理解,从而理解孔子对“志”的重视例题10】【题干】理解填空《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1.、解释文中加点词(3分) ⑴值: ⑵既: ⑶全: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4.、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3分)【参考答案】1.(3分) ⑴值:适逢 ⑵既:已经(……之后) ⑶全:保全2.(2分)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3.(2分)败坏道德来求得生存,难道是我荀巨伯的行为吗?4.(3分)友情重于生命舍生取义课程小结《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