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等水准的施测.doc
5页二等水准的施测二等水准的施测A、、观测方式观测方式1) 二等水准测量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的往返观测,应采用固定仪器设备、固定人员、固定观测路线进行2) 在每一测段内,先连续进行所有测段的往测(或返测) ,随后再连续进行该测段的返测(或往测) 3) 同一测段的往测(或返测)与返测(或往测)应分别在上午与下午进行,在日间气温变化不大的阴天和观测条件较好时,若干里程的往返测可同在上午或下午进行但里程的总站数不应超过该区段总站数的 30%B、、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观测时间和气象条件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划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不应进行观测:日出后与日落前 30 分钟内;太阳中天前后各约 2 小时内(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情况,适当增减,最短间歇时间不少于 2 小时) ;标尺分划线的影像跳动剧烈时;气温突变时;风力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C、、设置测站设置测站1) 二等水准观测,应根据线路土质选用尺台(尺台质量不轻于5kg)作为转点尺承,特殊地段可采用大帽钉作为转点尺承2) 测站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 、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按照下表执行二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二等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 单位:米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任一测站前后 视距累计差视线高度等级仪器 类别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数字 水准 仪重 复测 量次 数一等DS05≤30≥4 且≤30≤0.5≤1≤1.5≤3≥0.5≥0.65 且≤2.83 次二等DS1≤50≥3 且≤50≤1≤1.5≤3≤6≥0.3≥0.55 且≤2.82 次注:下丝为近地面的视距丝,几何法数字水准仪视线高端限差一、二等允许到 2.85 米,相位法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可以为上表中数值减少一次,所有数字水准仪,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D、、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测站观测顺序和方法1) 往、返测奇数站观测顺序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2) 往、返测偶数站观测顺序为:前视标尺、后视标尺、后视标尺、前视标尺;3) 测站操作程序如下(以奇数站为例):首先将仪器整平(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圆气泡始终位于指标环中央) ;将望远镜对准后视标尺(标尺应按照圆水准器整置于垂直位置) ,用竖丝照准条码中央,照准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观测并保存;旋转望远镜照准前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观测并保存;重新照准前视标尺,按测量键观测并保存;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条码中央,精确调焦至条码影像清晰,按测量键观测并保存,显示测站成果,测站检查合格后迁站E、、间歇与检测间歇与检测1) 观测间歇时,最好在水准点上结束否则,应在最后一站选择两个坚稳可靠、光滑突出、便于放置标尺的固定点,作为间歇点;2) 间歇后应对间歇点进行检测,比较任意两尺承点间歇前后所测高差,若符合限差要求时,即可由此起测,若超过限差,可变动仪器高度再检测一次,如仍超限,则应从前一水准点起测;3) 测站观测限差测站观测限差规定测站观测限差规定 单位:毫米 上下丝读数平均值与中丝读 数差等级0.5cm 刻划标尺1cm 刻划标尺基辅分划读 数差基辅分划多 测高差差值检测间歇点 高差差值一等1.53.00.30.40.7二等1.53.00.40.51.0F、、观测中遵守和注意事项观测中遵守和注意事项1) 观测前 30 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使用数字水准仪前,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 20 次单次测量;2) 对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应严格置平;3) 在连续个测站上安置水准仪三脚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4) 除路线转弯外,每一测站上仪器与前后视标尺的三个位置,应接近一条直线;5) 不应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台安置在壕坑中;6) 每一测段的往测与返测,其测站数均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支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7) 对于数字水准仪,应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尽量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要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 20%;在地面震动较大时,应随时增加重复测量次数。
G、、 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往返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1)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不应超过下表规定: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环闭合差和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 单位:毫米等级测段、区段、 路线往返高差 不符值附合路线闭合 差环闭合差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一等1.8K--2F3R二等4K4L4F6R注:K----测段、区段或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当测段长度小于 0.1km 时, 按 0.1km 计算; L----附合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F----环线长度,单位为千米(km); R----检测测段长度,单位为千米(km)2)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的限差,对于单程检测或往返检测均适用;3) 当连续若干测段的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保持同一符号时,且大于不符值限差的 20%时,应在以后个测段的观测中,除酌量缩短视线外,还应加强仪器的隔热和防止尺台位移等措施H、、 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成果的重测和取舍1)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超限,应先就可靠程度较小的往测或返测进行整测段重测,并按照下列原则取舍:若重测的高差与同方向原测高差的不符值超过往返测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但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不超出限差,则取用重测结果;若同方向高差不符值未超限,且其中数与另一单程高差的不符值也不超限,则取用同方向中数作为该单程的高差;若超限测段经过两次或多次重测后,出现同向观测结果间不符值超限的分群现象时,如果同向高差不符值小于限差的之半,则取用原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往测结果,取重测的往返高差中数作为返测结果。
2) 区段、路线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超限时,应就往返测高差不符值与区段(路线)不符值同符号中较大的测段进行重测,若重测后仍超出限差,则应重测其他测段;3) 附合路线和环线闭合差超限时,应就路线上可靠程度较小(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较大或观测条件较差)的某些测段进行重测,如果重测后仍超限,则应重测其他测段;4) 每千米水准测量的偶然中误差超限时,应分析原因,重测相关测段或路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