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质量控制点(土建).doc
20页工程部工作手册( 年版)附件第 1 页 共 20 页工程质量控制点(土建专业)A.土建工程A.1 基础分部A.1.1 基础土石方开挖工程1.【控制点】1)坑、桩基础的定位轴线、标高2)开挖尺寸,挖孔桩的垂直度偏差3)坑(槽) 、桩基础嵌岩深度,持力层的岩石类别、强度4)基底清渣,积水排除5)基坑(槽) 、基桩孔检验2.【主要措施】1)根据控制点复核坑、桩基础的定位轴线误差需符合施工测量要求,查对井圈上标识的轴线编号、自编号与施工设计图及自编号一致,且有测量高程标识2)开挖尺寸检查符合结构外形尺寸要求,根据井圈上的轴线检查挖孔桩每完成一圈护壁的垂直度误差、标出下一圈开挖的正确尺寸3)开挖进入岩石后,每日查看挖出的岩质是否较大块不易碎,目测和参照(开挖基础附近)详勘柱状图检查嵌岩部分岩石中风化、嵌岩深度已达到勘察和设计要求,尽量减少超深开挖;检查持力层的岩石类别、强度根据附近基础持力层岩心取样试验结果(符合设计要求) ,参照(开挖基础附近)详勘柱状图查对嵌岩桩持力层以下深度是否满足勘察规范和设计要求4)持力层达到设计要求后,检查基底应无残渣、积水。
5)检验基坑(槽) 、基桩孔持力层岩质、嵌岩深度、结构外形尺寸符合勘察设计要求,确认开挖总深度,形成检查记录资料第一次基坑(槽) 、基桩孔检验除建设、监理、施工方外,必须有地勘、设计、质监参加;地勘需对持力层岩质、嵌岩段岩性、嵌岩深度界面作出鉴定,设计需 工程部工作手册( 年版)附件第 2 页 共 20 页明确是否符合设计图要求,形成检验记录如其后检验需委托监理行使相应职责,必须在纪要中明确3.【监理控制点】1)平行检验测量复查坑、桩基础的定位轴线及标高,开挖总深度,开挖后的结构外形尺寸,嵌岩深度符合设计要求,桩孔的垂直度误差符合验收规范要求2) 巡视井圈上标识的轴线编号、自编号与施工设计图及自编号一致3)旁站基底残渣清除、积水排除见证持力层岩心取样、送样4)对每个基坑(槽) 、基桩孔进行检验,签字确认4.【甲方控制点】1)检查持力层岩心取样试验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未能达到,及时通知勘察设计现场查看解决2)参与每个基坑(槽) 、基桩孔结构外形尺寸、持力层岩质、嵌岩深度、开挖总深度、桩护壁深度的检验,签字确认A.1.2 基础模板工程1.【控制点】1)轴线,模板安装截面尺寸,模板底及顶面标高。
2)地梁、挡墙带基、独立柱基、筒体筏基的模板安装3)后浇带、施工缝的模板安装2.【主要措施】1)检查模板安装的轴线误差、截面尺寸误差、无底模的垫层面标高或底模的表面标高误差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桩、柱模的顶标高控制点不应少于 2 点(钉钉标识) ,地梁模顶标高控制点宜每 2.5m 测设2)检查地梁、挡墙带基、独立柱基、筒体筏基的模板刚度应不变形,内表面平直,接缝缝隙应不漏浆支撑应稳定、牢固,在土质坑壁上的支撑应有垫枋模板内表面干净并刷脱模剂3)检查后浇带、施工缝的模板安装应满足钢筋间距及保护层厚度要求,支撑应稳定、牢固,固定在模板中的钢板止水带或止水槽预埋木枋位置应正确、稳固3.【监理控制点】1)模板安装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2)平行检验模板安装的轴线误差、截面尺寸误差、桩模或柱模或地梁模顶标高 工程部工作手册( 年版)附件第 3 页 共 20 页点误差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3)巡视模板安装是否有变形,内表面是否平、直,支撑是否牢固,在土质坑壁上的支撑是否有垫枋模板内表面是否干净、刷了脱模剂4)对检验合格的模板安装签字确认4.【甲方控制点】1)检查主要施工方法是否按方案要求。
2)参加首次模板检查点评、验收A.1.3 基础钢筋工程1.【控制点】1)所用钢筋规格、级别2)钢筋安装的桩、坑、槽内清理3)钢筋笼外形尺寸,加劲箍间距、与纵筋的焊接,箍筋间距、加密区范围4)柱及墙插筋位置、锚入及预留尺寸,固定支撑是否牢固、不变形5)梁筋锚入尺寸,保护层厚度2.【主要措施】1)检查所用钢筋的复检试验报告齐全、结果应合格,查看所用钢筋在钢筋上标志的牌号(级别) 、直径与设计图要求应相同(无标识可用游标卡尺检查钢筋直径) 2)检查钢筋安装时的桩、坑、槽内应无渣土杂物,清扫干净3)检查钢筋笼断面尺寸、加劲箍间距及箍筋间距符合设计要求,未硬化场地加工钢筋笼应用垫枋垫离地面,绑扎点宜采用十字交叉方式,加劲箍与纵筋点焊应饱满,钢筋笼吊点应在加劲箍处,避免吊放变形4)根据轴线换算成柱及墙插筋边线,拉十字线检查插筋位置及断面尺寸偏差应符合规定要求;用卷尺测量锚入倍数及预留搭接尺寸应不小于设计要求;下部支撑应与插筋点焊为一体、并牢固撑于坑壁上,上部钢管定位卡箍应纵横与支撑连接稳固,避免位移;插筋锚入范围,砼应对称下料和振捣5)梁筋锚入布置应避开插筋位置,主要检查梁筋在边桩、角桩的锚入长度应符合要求,梁底、梁侧保护层应垫到位。
3.【监理控制点】1)钢筋加工安装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 工程部工作手册( 年版)附件第 4 页 共 20 页2)平行检验所用钢筋规格、复验结果,钢筋笼的长度及直径、箍筋间距,插筋位置、锚入及预留尺寸的误差应符合设计及验收规范要求3)巡视桩、坑、槽内是否干净,钢筋绑扎是否牢固,插筋固定是否稳固4)见证所用钢筋的进场取样、送样5)对钢筋隐检合格签字确认4.【甲方控制点】1)核查所用钢筋复验报告应齐全2)参加首次钢筋隐蔽检查点评、验收3)抽查插筋留设位置误差,钢筋加工、安装是否按方案要求A.1.4 基础混凝土工程1.【控制点】1)浇砼前桩、坑、槽内的渣土、浮浆清理,积水排除2)挖孔桩的浇筑、振捣3)大体积砼的浇筑4)砼表面标高及平整、裂纹控制5)预留插筋、孔洞部位的浇捣要求,轴线位置检校6)成型砼外观、尺寸偏差,桩身砼完整性2.【主要措施】1)浇砼前挖孔桩底的积水应用潜水泵和人工排除,积水深度不大于 5cm;如渗水较大排水困难,应采用水下浇筑方法坑、槽内如有渣土、杂物、积水应排除干净2)挖孔桩浇筑应用泵管或串筒送料,自由落料高度应小于 3m,每次浇筑高度应小于 1.2m,随浇随振捣。
3)筒体筏基砼厚度大于 1m 应按大体积砼的专项方案要求按顺序、分层浇筑,振捣时避开碰撞钢筋4)浇筑完成的砼表面应按模板上的标高控制点进行整平,在初凝时第二次收面5)浇筑插筋、孔洞部位应对称下料和对称振捣,在砼初凝前应对轴线校核,偏差超过要求应及时调整6)浇砼前模板淋水润湿;浇砼中正确振捣,防止漏振、欠振和过振,支撑松动 工程部工作手册( 年版)附件第 5 页 共 20 页或模板变形的应及时恢复处理;桩身砼浇筑应一次完成,不得有施工缝3.【监理控制点】1)平行检查成型砼外观、尺寸误差、预留插筋轴线误差、孔洞位置及标高误差2)巡视孔、坑、槽内渣土、杂物、积水清理应干净,桩顶砼浮浆清除,砼表面的整平、第二次收面3)旁站挖孔桩下砼前底部的积水排除完,对砼浇筑部位、取样进行旁站,对桩身砼的现场检测旁站4)检验合格,签发砼浇灌许可证4.【甲方控制点】1)浇砼部位的检验合格,浇砼的人员、机具、供料准备就绪2)抽查孔、坑、槽底在浇砼前的清理应完成3)抽查砼浇筑是否按方案要求4)参与桩身砼的现场检测A.2 主体分部A.2.1 主体模板工程1.【控制点】1)支撑系统、模板的搭设标准。
2)在土面上的支撑基层处理,楼面支撑搭设时支撑面砼强度3)模板安装的轴线、截面尺寸、垂直度,梁、板模的标高4)后浇带、转换层的支撑系统、模板安装5)模板安装的拼接缝2.【主要措施】1)支撑系统的材料、配件、搭设的方法及紧固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搭设标准样板点评2)检查土面基层应平整夯实,支撑立杆垫板宜通长设置;楼面支撑搭设应待楼面砼强度大于 1.2Mpa 后开始3)检查模板安装的轴线误差、截面尺寸误差、垂直度、梁、板底模面及表面标高误差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柱、墙模板根部和顶部的限位措施应可靠牢固,柱、墙、梁模板截面尺寸误差控制宜取负值,固定支撑或对拉螺杆固定;跨度大 工程部工作手册( 年版)附件第 6 页 共 20 页于 4m 梁、板应起拱,梁、板模的标高控制点应准确,且便于砼浇筑使用4)搭设后浇带的支撑系统及模板安装应相对独立,不受相邻部位拆模影响;转换层的支撑系统搭设应按转换层专项施工方案要求,模板安装顺序应结合梁筋绑扎进行5)模板安装的拼接缝应平整严密、不漏浆3.【监理控制点】1)检查支撑系统搭设、模板安装应按施工方案要求,对搭设标准样板点评、确认。
2) 平行检验模板安装的轴线误差、截面尺寸误差、垂直度、梁、板底模面及表面标高误差应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柱、墙、梁固定支撑间距,梁、板的起拱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预留孔洞或埋件的位置、标高应符合设计要求3)巡视模板的支撑安装应牢固,楼面砼强度应达到上载要求,模板的拼接缝是否平整、不漏浆,模板内是否干净4)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要求对后浇带、转换层的支撑系统搭设进行检查5)对检验合格的模板安装签字确认4.【甲方控制点】1)参加支撑及模板标准样板的点评2)抽查支撑系统搭设、模板安装按标准样板或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3)参加后浇带、转换层的支撑系统、模板的检验A.2.2 主体钢筋工程1.【控制点】1)所用钢筋规格、级别要求2)钢筋接头位置3)钢筋机械连接、焊接连接接头4)柱梁节点的柱加密箍筋间距,外伸柱钢筋偏位5)梁筋锚固长度6)梁上部二排筋位置、固定7)柱、梁同宽的柱、梁主筋相碰8)梁筋同高度纵横相交的布置,钢筋保护层9)转换层梁钢筋的安装 工程部工作手册( 年版)附件第 7 页 共 20 页10)密集钢筋部位的振捣通道2.【主要措施】1)检查所用钢筋的复检试验报告齐全、结果应合格,查看所用钢筋在钢筋上标志的牌号(级别) 、直径与设计要求应相同(无标识可用游标卡尺检查钢筋直径) 。
2)钢筋配料、安装应计算接头在同一连接区段内相互错开≥35d 并≥500mm,接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3)检查机械连接接头的钢筋套筒规格、钢筋加工的丝头长度、牙形应符合要求,钢筋连接拧紧后的外露丝牙应小于一个有效牙距电渣压力焊接头夹紧后的轴线应同心、偏移小于 2mm ,熔接施压后焊包应均匀、凸出高度不小于 4mm;电弧焊钢筋接头的弯折轴线同心度、焊缝长度及高度应满足规范要求,焊缝不应未焊透或夹渣4)柱梁节点的柱加密箍筋随梁筋交叉穿入顺序逐个安装固定外伸的柱钢筋在板面用卡箍或箍筋点焊对柱筋间距、位置定位,防止偏移5)梁筋配料和安装的平直锚固长度和总锚固长度应符合设计和 03G101-1 图集要求6)梁上部二排筋位置与上部筋的净距宜为 25~50mm,二排筋多于 2 根用 U 箍筋钩挂在上部角筋上定位绑扎7)柱 梁同宽的梁角筋宜按 1∶6 弯折锚入,避让与柱主筋相碰,满足梁箍筋绑扎到位,设计图无做法时应在图纸会审补充要求8)梁筋同高度纵横相交,梁筋的上下交错布置、保护层厚度应按设计图要求设计未明确时应在图纸会审补充要求9)转换层梁钢筋安装应按专项方案要求和复杂部位现场试安装结果,确定不同钢筋先后安装顺序。
10)柱、梁密集钢筋部位安装应留设满足振捣棒插入振捣的尺寸要求3.【监理控制点】1) 检查所用钢筋的复检试验报告齐全、结果应合格2)平行检验钢筋的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柱梁节点的柱加密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接头连接质量、梁上部二排筋位置、钢筋加工绑扎误差应验收规范要求3)巡视柱、梁同宽的主筋相碰处理、梁筋同高度纵横相交交错布置应符合要求,钢筋绑扎方法正确、牢固转换层梁钢筋现场试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