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及二三单元备课教案(新青岛版).docx
13页XX年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及二三单元备课教案(新青岛版) 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 课题: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 备 组长备 人执教 时间教案 号 教 材 分 析本册教材的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泰山古树—计算器、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快乐农场-运算率,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趣味拼搭 ——观察物体、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综合应用消费知多少 教材的编写特点: 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时代性,引导学生了解生活,认识社会 简化单元知识结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体现知识的生成性,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提示了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并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 .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索并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同时能够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简化计算。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根据三角形边和角两个不同标准给三角形 分类 .认识三角形的高会画三角形的高 .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的边的关系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认识梯形知道梯形边之间关系认识梯形的底和高 .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读写小数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数位计算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并能利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 0.探索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此规律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1.理解和掌握名数改写的方法掌握复名数的改写以及复名数与小数改写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能把比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知道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可以看到不同形状 .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形状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答案顺序计算 .会运用运算律和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简便运算 .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能根据条形统计图获取相关知识,能提出并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0.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法,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1.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用复式统计表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热爱科学、节能环保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在统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初步体会统计的工具性 学情 分析 重 点 难 点1.结合具体情境,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索并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同时能够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简化计算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会根据三角形边和角两个不同标准给三角形 分类 .认识多边形及多边形的高 .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形状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教 学 措 施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的意识。
用符号表示数和数量关系,是代数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也是学生由算术思维身代数思维转变的开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概念的形成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的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情境串带动问题串是青岛版教材的一大亮点,同时也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面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及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些素材在教学时可能会受到局限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以适应学生的认知需求 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小数四则计算已经全部学完它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作用为了适应实际需要,应经常结合实际,对小数口算和估算进行细水长流的练习,切实提高计算能力 教 学 方 法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合作探究为主,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不教,对疑难问题教师做到及时点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竖式计算的能力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注意作业设置的层次性,提高作业设置有效性。
时 安 排一、计算器2课时 二、用字母表示数5课时 三、运算律9课时 四、认识多边形9课时 图形的密铺1课时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2课时 六、观察物体2课时 七、小数加减法6课时 八、平均数6课时 消费知多少1课时 九、总复习6课时 课题:单元泰山古树单元备 备 组长备 人执教 时间教案 号 教 材 分 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解决现实情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一些基本功能这是小学阶段教材集中安排认识计算器的内容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计算器都有所接触,所以教学中应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系统地认识计算器,结合具体情境计算,教学合理的操作方法,为大数目计算和探索隐含在事物中的数学规律提供帮助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 学 目 标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 学情 分析 教学措 施方法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课时 安排认识计算器1课时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课时 课题:单元泰山古树认识计算器 备 组长备 人执教 时间教案 号 教学内容 教 学 目 标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能利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重点 难点了解计算器的键盘结构, 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措 施方法1、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教具学 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二次备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情境图,教师谈话引入: 泰山雄伟壮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泰山古树的数量更是惊人! 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 活动一:教师:当我们遇到复杂的计算时就可以借助于计算器。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帮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计算器 认识计算器 合作学习:向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 使用计算器,交流方法 A、学生试试开机关机并介绍按什么健还认识计算器上的哪些键,互相说一说 B、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c、计算完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 认识清零键——Ac键 师: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列式,教师问:你会计算吗?怎样才能很快的算出来呢? 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师:你能列出算式吗?怎样计算?让学生用口算或笔算 49+527+1640= 计算中有什么感觉?师:有没有快速、简便的计算方法?生:可以用计算器算 师: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用计算器计算吗? 灵岩寺古树的数量是岱庙的几倍?列出算式,并用计算器计算10891÷250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计算器计算?列举实例 你会用计算器计算3000-128×6吗?算式里有乘法和减法,应该先算乘法 演示计算过程介绍科学计算器:自动先乘除后加减 计数器有什么好处?计算起来快速、简便 活动二:尝试计算 765+469=589×76=3208-2965=625÷25= 48-579+386= 男生女生大比拼 ◆组:男17+83=62-12=1000×5= 第二组:女7865+3497=835×23=1305÷45= 要求:全体男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组题。
全体女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组:女25+75=88-18=1000×5= 第二组:男5678+3657=987×9=2128÷56= 要求:全体女生用口算或笔算算组题全体男生用计算器算第二组题 我的发现:要合理使用计算器 二、课堂小结:在实际应用时我们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计算器,不可过分地依赖计算器来计算,要把它用到实处 三、数学与生活: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一年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