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填空题选择题汇总易忘标参照.pdf

12页
  • 卖家[上传人]:x****妹
  • 文档编号:279947239
  • 上传时间:2022-04-20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45.84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2教育及其发展广义上:是泛指凡是能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上: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学校的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英国学者培根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 )一文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出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2出版了近代第一本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 1632)英国哲学家洛克出版了教育漫话(1693 ),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爱弥尔(1762 )德国哲学家康德在康德论教育(1803 )一书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和“教育实验”的主张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写作林哈德和葛笃德(1781 1787 ),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德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1806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教育学: 教育学是指以研究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为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发展: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阶段- 发展多样化阶段- 理论化阶段1、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注重后天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表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战国后期 , 礼记中学记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启发式教学;“学不躐等”即主张循序渐进 2、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 问答分三步:苏格拉底讽刺;定义;助产术柏拉图 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古希腊的 亚里士多德 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所有人都应收同样的教育著作政治学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主张取消封建等级教育、主张绅士教育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赫尔巴特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他认为教育学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他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美国杜威的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是现代教育的代表,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教育即生活他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中学 还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 4、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939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 第一个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3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育影响)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四)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同时,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4教育与社会的发展2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 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 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2. 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二 、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选择4. 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三 、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内容 4.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1. 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研究成果的开发利用文化与教育四、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 、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 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选择和批判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交流和融合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1. 内发论: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威尔逊、格塞尔弗洛伊德)2. 外铄论 : 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荀子、 洛克、华生)3.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考点)1 . 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中间到四肢,心理发展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不可陵节而施)2. 阶段性(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分阶段进行,儿童,少年的教育方式要不同,最近发展区) 3. 不平衡性(发展速度(身高体重、生理方面)在各个时间不同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4. 互补性(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5. 个别差异性(男女性别、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遗传的作用首先,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其次,遗传素质的生理成过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再次,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最后,遗传素质又具有可塑性,遗传素质会随着外界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介入而发生变化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现在3 (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2)环境决定人身心发展的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3)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决定的1.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及中国古代的孟轲等人。

      主张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2. 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有中国古代的孔子和国外的斯宾塞、涂尔干、孔德等主张确定教育目的不应该从人的本性需要出发,应该从社会需要出发,社会需要是确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3. 教育无目的论. 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过程即教育目的4. 教育目的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论主张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目的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统一(2)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及其组成部分( 二 ) 智育智育的任务:1 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2 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3 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其中核心是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三类现代学制单轨: 19 世纪后期,以美国为代表双轨: 18-19 世纪,以西欧的德法英为代表分支型: 20 世纪,以二战前日本,苏联、中国为代表发展:(1)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非正式教育正式但非正规教育正规教育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简称制度化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2)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废科举、兴学校”开始的旧中国的学制壬寅学制 :1902中国颁布的但未实行第一个现代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1903 年奏定学堂章程承袭日本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行的学制壬子癸丑学制:1912第一次男女同校学堂改学校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壬戌学制: 1922 年“六三三”学制或“新学制”以美国为蓝本沿用到建国初期新中国的学制(1)1951101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内容: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1958:“两条腿走路”,“三个结合”和“六个并举”(3)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行九年义务教育(4)1993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两基”和“两全”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5)19996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该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它的形成具有以下特点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9课程(1)课程及其意义、课程类型、制约课程的因素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 :特指某一门学科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类型1. 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学科课程、经验课程 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3.按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划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4.按课程的任务来划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5.按课程计划对课程的实施要求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6.按课程的呈现方式显性课程、隐性课程(2)课程标准的意义和功能、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5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3)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与特征特征: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4)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类型按空间划分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按功能特点划分素材性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按存在方式划分显性和隐性按形成过程可预设、不可预设 教学的意义 :第一,教学是传播系统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的手段,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发热有力手段第二,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环节第三,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2)教学过程的本质、教学过程的规律2.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表现在:(1)认识的间接性和概括性(2)认识的交往性和实践性(3)认识的教育性和发展性(4)有领导的认识;一、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好课的前提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2.写好三种计划:学年教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 五、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常用的检查方式有:平时考查和考试(1)教育评价及其作用作用:1. 导向功能2. 鉴定功能3. 改进功能4. 激励功能5. 管理功能6. 研究功能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德育过程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客体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的矛盾6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特点(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一)感觉 概念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感觉的相互作用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1)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例。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2 年注册测绘师考试《测绘综合能力》真题及详解【完整版】.docx 最新补考2022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题库及答案.docx 最新补考2023年广西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题库及答案.docx 职业道德理论考试题库1[2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考试试题[2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职业道德理论考试题库[2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中式烹调师[技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350道]含参考答案.docx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考试题库[2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中式烹调师[技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3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注册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2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云南省低压电工作业证复审考试题库[3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注册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1[1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考试题库(200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中式烹调师[技师]理论知识考试题库[2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注册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试试题[3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考试题库(300题)含参考答案.docx 云南省低压电工作业证复审考试题库[4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注册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3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理论考试试题[3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育婴员专业技能证书考试题库题库[300道]含参考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