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思考.docx
22页关于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黄冈市中心支行 周爱花 唐先勇 移动支付是一项契合农村地区多样化结算需求的综合服务,是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以湖北省黄冈市为例,从农村地区支付服务面临的困难入手,分析现有几种移动支付模式的优缺点,并结合农村实际提出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路径选择和相关政策建议一、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现状及存在的不足1. 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现状黄冈市下辖9 个县(市),经过多年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如今已初步建成了机构种类齐全、分布结构合理[来自wwW.lw5u.coM]、结算产品丰富的支付服务环境网络,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和提升1)支付结算基础设施不断丰富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的支付结算系统已经覆盖广大农村地区截至2015 年9 月,全市农村地区共有银行网点520 个,其中位于县城195 个,位于乡镇325个,乡镇覆盖率达100%全辖银行网点行内系统接入率100%,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接入率56.35%,大小额支付系统、支票影像系统接入网点数分别为484 个和72 个。
2)非现金支付工具得到有效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业务量总体呈现增长态势,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副产品与商品交易、流通等方面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同时,一些新兴的产品和服务如集中代收付、网上银行、银行等业务量也明显增多3)银行卡受理市场不断完善截至2015 年9 月, 黄冈市农村地区布放ATM、POS、转账分别为859 台、5314 台和23 285 台, 分别比2010 年底增长85.5%、226.2% 和1750.9%,ATM 和POS 乡镇覆盖率均达100%, 转账村组覆盖率达99.88%,基本上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农民不出村即可享受现代化的金融服务4)支付服务创新不断发展助农取款服务点、网上银行、银行等创新业务品种得到推广和发展,业务量迅速提升,增强了支付结算服务的便利性,满足了农村居民对自助式电子支付结算服务的需求2. 当前农村支付服务存在的不足目前,农村地区的资金结算工具仍以现金支付为主,以银行卡结算为辅,少量使用票据;农村地区银行卡最广泛的受理市场是银行网点和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各银行机构在农村地区的网点主要设在乡(镇),行政村支付服务需求还需要依托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来实现。
1)可持续发展问题据测算,一个标准的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初期建设需要投入1690 ~ 2090元,后期日常维护成本平均每年80 元,通信费用每笔为0.3 ~ 0.5元,平均每4 年还需对机具设备予以更新,对银行的资金压力较大 另外,部分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负责人业务水平低,也制约了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的可持续发展2)大额资金结算需求难以满足问题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办理取款和转账业务均有限额限制,对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额资金周转需求,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尚难以满足3)机具功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一是联系点转账不可移动,对从事农产品收购、交易流动性较大且需当面付款的农村经营主体来说,转账不能满足其移动性的支付需求;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支付服务的需求不仅局限于结算层次,还对资金管理提出新要求,而转账并不能满足这一点;三是农民习惯“钱货两清”,现行跨行交易T+1 的到账速度与实际需求不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但目前农村地区仍然存在银行网点少、现有支付工具种类和功能不丰富等问题,农村支付服务市场需要操作更简单、成本更低、功能更全面的支付服务方式。
二、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的可行性分析移动支付是指用户使用等移动终端,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支付的一种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具有移动性、及时性、定制化、高便利、可持续、低成本等特点,契合普惠金融的要求,在金融基础设施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作用尤为突出1. 农村地区支付结算需求特点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这决定了农村地区资金交易呈现季节性强、交易对象不确定、交易对象特殊、交易量大且分散等特性以农产品收购为例,季节性强是指粮食收购主要集中在粮食成熟季节;交易对象不确定是指交易对象需结合收购范围来确定;交易对象特殊是指交易对象主要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且农民习惯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交易量大且分散是交易季节性和对象不确定性双重作用的结果上述交易特性决定了农业经营主体的支付需求有以下特点一是集中性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农村地区大部分结算行为集中在农产品收获季节二是安全性农民对假币识别能力较差,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形成资金风险三是多元化农村地区经营形式多元,经营主体多样,除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外,有从事农资购销、农产品购销的个人和企业,还有农业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特殊主体,各类经营主体对支付结算的需求各不相同。
四是当面交易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仍然是当前农村的主要交易形式,尤其是在与农民进行个体交易时,这种倾向尤为明显五是低成本农业生产成本高、劳动量大、产品价格低、农业收入低等特征使得农业经营主体在结算过程中更倾向于成本低的结算方式2. 农村地区发展移动支付的可行性(1)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契机国家一直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许多支持和鼓励“三农”发展的政策,农村经济日益活跃,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对现代化的支付服务也提出了多层次的需求2)智能的普及奠定基础随着现代科技发展,智能的价格越来越亲民,普及率也越来越高,根据eMarketer 对中国16 ~ 59 岁的人口的调查,2014 年智能在这部分人群的普及率达62%,其中农村地区智能普及率为32%,这为发展移动支付奠定了良好基础3)银行卡的普及提供平台国家在支持“三农”发展中,对农民的补贴日益增多,财政部门要求涉农补贴、新农保、新医保等款项直接发到农民手中,发放途径主要是银行卡和存折这些补贴的发放间接带动了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普及,为以银行卡为交易核心的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扩展了空间4)支付清算系统提供可靠保障目前,我国已建立以现代化支付系统为核心、商业银行行内系统为基础、农信银资金清算系统和各地同城票据交换所并存的支付清算系统。
通过支付清算系统,移动支付可以快速地处理同行间及跨行间的支付结算业务,可为移动支付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三、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路径选择目前,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近场支付和远程支付两种近场支付的主要形态有闪付、电子钱包等,远程支付的主要形态有客户端支付、智能卡支付、移动终端外设支付等,究竟哪种产品形态更适合服务农村经济?笔者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和移动支付产品的特点进行分析1. 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的路径分析(1)近场支付不适合农村地区一方面,近场支付对使用双方要求较高,既要求供货方配备符合要求的结算工具,也要求购货方拥有支持近场支付的和银行卡,对于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推广近场支付不容乐观;另一方面,目前近场支付主要使用电子钱包进行,且用于地铁、出租车、公交车等消费场景的小额支付,在农村地区并不适用2)远程支付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模式分析①客户端支付模式客户端支付是指用户通过互联网浏览器或客户端,经互联网与支付平台交互完成支付的业务,整个支付过程均完成,不需要其他现场受理终端的参与,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为银行近年来,各银行机构大力推广银行,在农村地区侧重在农业经营主体中推广,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同。
截至2015 年9 月,黄冈市有506 个网点拓展了银行业务,占总网点数的97.3%,2015 年前三季度银行累计交易金额146.4 亿元因此,银行符合农村支付结算特点,且市场认同度较高,适合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②智能卡支付模式智能卡支付是指用户通过存储支付数据的智能卡进行安全认证的远程支付业务,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为贴膜卡模式在该模式下,智能卡对的适配性较高,可支持智能和非智能但因其操作流程比较复杂,用户体验度不够,而且其功能完全可由银行替代,因此黄冈市各银行均未大规模推广③ 移动终端外设支付模式移动终端外设支付是指通过移动终端的外接设备完成刷卡支付的业务,具有代表性的业务为POS在该模式下,只要有网络信号,凭借一部移动终端和一部小型刷卡器,就可以完成支付与传统的支付工具相比,POS 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简单易行等特点,使用不受空间、时间、金额的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随心付”POS 较好地集合了其他移动支付模式的优点,可支持所有银行的银行卡,且运营成本远远小于村级惠农金融服务联系点,因此,能较好满足农村地区的支付结算需求2. 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推广的路径选择从以上对移动支付主要产品形态、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特点和支付需求特点的分析来看,银行和POS 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最为契合,可作为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的主要模式。
1)大力推广银行利用银行机构的网点布局、人员和资金等优势,鼓励银行机构大力推广银行,将银行广泛地用于农资购销、农产品购销、商品交易等农业经营领域和农村个人消费领域2)POS 作为有益补充从产品设计来看,银行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收款方必须先开通付款方银行卡所属银行的网上银行和银行业务,才能查询款项是否到账;二是跨行交易不能实时到账,按照清算规则,跨行交易一般是T+1 日到账,即在付款后的第二个工作日款项才能到达收款方账户;三是各行的银行和网银客户端不能通用从现实情况来看,银行存在以下不足:一方面,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人员主要是老年人和儿童,他们大多数不会使用智能,也不会使用银行;另一方面,“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理念在广大农村地区深入人心,如果用户没看到款项到账,交易就也很难达成POS 较好地弥补银行的上述不足,成为银行的有益补充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可通过POS 参与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市场,更好地满足农村支付服务需求四、积极推动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应用的政策建议1. 丰富功能,促进移动支付可持续发展一是缩短跨行到账时间,借鉴银联“多方代付”平台的做法,实现跨行交易T+O 到账方式,解决跨行交易不能实时到账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