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4讲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课件 人教版.ppt
17页第24讲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0月2627日,总第28、29课时),【备考指要】 1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原因、 特点及其影响,联系现实,从危机中得到经验教训 2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实质特点和历史作用, 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罗斯福 新政的一系列内容有着长远而广泛的社会效益,对我们 今天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_______依然存在 (2)具体原因:国民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________ 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________,更烘托出 市场的繁荣假象;人们醉心于________活动,金融市场的 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3)直接原因:供需矛盾 2标志:1929年,美国________股价狂跌 3特点:范围广泛,________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 (1)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________: 示威游行、罢工不断; 德、日法西斯分子趁机兴风作浪 (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________的干预, 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之间矛盾日趋尖锐; 为尽快走出经济困境,进一步加紧对________和半 殖民地人民的掠夺。
5“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美国总统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反对政府______ (2)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如实行由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 以摆脱危机的政策 (3)结果:危机非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 ________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二、罗斯福新政 1背景(1)面对不断恶化的_________和_______ (2)1933年3月,________就任美国总统 2内容 (1)整顿________体系 (2)政府加强对________的计划指导 (3)调整农业 (4)实行________政策 (5)进行________3特点:在不触动 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 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 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通过_______ 形式,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 及援助贫困公民的责任固定下来 4影响 (1)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 (2)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_______, 使美国避免走上_______道路 (3)开创了______________的新模式 (4)对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即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供需矛盾) 资本家攫取了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却相对贫困, 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资本家为眼前利益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 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 到1929年,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 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 (3)标志:纽约股市崩溃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特点 (1)范围特别广从美国开始,蔓延到德、英、日、 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从1929年开始,直到1933年, 美国才逐渐走出危机阴影,持续四年之久 (3)破坏性特别大经济危机爆发期间,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高达三千 万以上空前绝望的情绪四处蔓延,有人甚至认为“世界 末日已经来临”3影响 (1)破坏了社会经济 (2)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 美、法、德等国社会动荡不安德国法西斯分子乘机 兴风作浪,扩大政治影响。
(3)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 摆脱危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 从而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这场经济大危机, 使世界局势变得动荡不安 (4)促使国家干预经济思想扩展1历史背景 (1)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2)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 (3)1933年罗斯福大选就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 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二、罗斯福新政,3具体内容: (1)金融:下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的信用; 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2)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工业复兴法, 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章程, 规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 日时数等,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并 通过国家干预,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3)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 调控市场;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 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4)社会福利:救济失业、加强社会保障的同时,积极 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 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4特点 (1)政府对经济实行全方位的干预,并采取立法的 方式来解决问题 (2)避免国有化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3)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 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5实质: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加强国家对经济和 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 障经济民稳定和发展的责任6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罗斯福新政,开始以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为主要目标, 进而推动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为克服危机而进行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 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2)新政未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 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3)经济上: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 严重破坏(走出低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 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4)政治上:由于经济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从而遏 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维护和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制度。
(5)体制上(深远):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开创了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占 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时期7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1)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实)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无政府状态和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历了长期发展之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但都没 有从根本上消除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常常引起经济 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寻求摆 脱危机的道路,新政正是这种要求的反映 (2)美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罗斯福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如给农民大量的补贴、大规模新建公共工程等经济) (3)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 力的政治保障历史) (4)借鉴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外部) (5)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和运用财政政策调整经济 成为美国经济学界的强大思潮,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 依据(思想) (6)罗斯福个人的才干主观),1(2010天津卷)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 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 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 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 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A,2(2010江苏卷)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 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 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C,3(2010上海卷)右图所示的曲线反映了罗斯福新政前后的( ) A农产品价格的波动 B社会失业率的起伏 C银行倒闭数量的变化 D公共工程投资额的增减,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