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城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doc
42页宁城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宁城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宁城县职教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二.建设单位:宁城县职教中心 三.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四.建设地址:宁城县天义镇城区北部孤山子村,原天义镇一中院内,占地 43 亩 五.建设期限: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12 月 六.建设规模及内容 1 .建设规模 实习实训建成后,可在汽车驾驶、汽车维修、电工电子、电焊车工、数控等方面提供专业 完善规范的实习实训教育项目完成后,实训基地可同时容纳 800 一 1000 人,年实习实 训约 6000 人 2 .建设内容 扩建的实训教学楼 1 栋,建筑面积 6076 平方米,(其中实训楼面积 3220 平方米,宿舍 楼面积 2856 平方米);实训车间 2 栋,建筑面积 3120 平方米;锅炉房 119 平方米,室 外厕所 125 平方米,硬化训练场地 1 5600 平方米,及公用辅助工程建设 七.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需总资金 1650 . 0 万元,其中工程费用 1453 . 2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 18 . 2 万元,预备费用 78 . 6 万元。
建设资金由地方财政筹集八.项目效益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宁城县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升了宁城县中等职业学校建设 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奠定了基础九.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 一建设指标 1年培训能力人次6000 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9440 二经济数据 1总投资万元1650.0 1.1工程费用万元1453.2 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18.2 1.3预备费万元78.6 2资金筹措万元1650.0 2.1申请自治区专项补助资金万元0.0 2.2建设单位自筹万元1650.0第二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范围和原则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 2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 3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4 .《 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发展规划》; 5 .《 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 (内政发[2008 ] 107 号); 6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的通知》(人社部发【 2009 〕 8 号); 7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劳动者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工 作的通知》 (人社部发〔 2009 」48 号); 8 .《 内蒙古自治区劳动保障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劳动力技能 就业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内劳社办字〔 2007 」258 号); 9 .《 宁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0 .《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11.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二.编制的范围 1 .根据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根据投资规模,建筑设计方案,建设内容及配套设施的研究,确定项目的建设方案 3 .通过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研究项目的合理性 4 .根据环保、安全、消防的要求,提出建设和管理方案三.编制的原则 1 .立足于该校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扩大招生人数,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的应用型 和技术型人才,为繁荣地方经济打造人力资源基础服务 2 .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省投资,加快建设进度第三节建设单位概况 宁城县职教中心是宁城县唯一的公办职业高中,始建于 1999 年2008 年宁城县委、县政 府为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结合全县教育 布局调整,决定将原职教中心、巴里营子农职高中、四龙中学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城县 职教中心,并在选址在天义镇铁西区迁址新建,2009 年 4 月开工建设,2010 年 7 月新 学校竣工,8 月完成学校搬迁与整合 宁城县职教中心主校区座落在铁西燕京街南,东邻迎宾路,西接园林路,占地 111 亩,建 筑面积 43000 平方米,总投资约 7500 万元,建有教学楼两栋、实验楼一栋、实训楼一栋、 办公楼一栋、男女生宿舍楼各一栋、餐厅楼一楼,建有体育看台和标准 400 米跑道操场。
学校可设 72 个教室,可接纳全日制在校生 4200 余名,满足 3360 学生食宿学校现实有 教学班 68 个,在校生 3600 余名,其中住宿学生 2700 余人宁城县职教中心是自治区级 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内蒙古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认定的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 站,是赤峰市人事与劳动社会保障局认定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定点机构和农村劳动力技 能就业培训机构,经自治区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审批开设了具有初级职业技能认定资格的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赤峰市职业教育先进学校,是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目前,学校已 发展成为既为高职院校输送学生,又为当地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才服务基地 一专业建设情况第一类是综合专业,即通过学生自选,在综合专业班级开设了计算机、幼师、农学、 牧医、医学、旅游、机电、机械、化工、汽驾、机电、电子、财会等 13 个专业,可供学 生选修,并为高三分流参加职业对口升学奠定基础第二类是特色专业,即音乐、美术、体育专业近年来,音、体、美专业升学人数占 职教中心升学人数的主体第三类是对口升学专业,主要开设了计算机、农学、牧医、医学、畜牧、财会、旅游、 汽驾等,其中计算机专业是市级骨干示范性专业,目前职教中心该专业学生有 283 人。
第四类是联办专业,主要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焊接技术、汽 车应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其中机电一体化于 2009 申报市级骨干示范性专业, 目前,职教中心该专业学生有 102 人计算机和学前教育专业已被赤峰市教育局确定为市级骨干示范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 和农学专业则是学校重点规划与建设的专业,学校力争在两年内把上述专业均打造为自治 区级骨干示范专业二.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 333 人,专任教师 224 人,高级教师 91 人在专任教师队伍中有硕 士学位 3 人、大学本科学历 188 人双师型”教师 81 人,其中具有工程师资格证书的 10 人,高、中、初级专业技能鉴定资格证书的 26 人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建立 了专业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培养了一批专业学科带头人,不仅在专业教学、专业教育科 研上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在专业调研、专业论证、专业规划、专业建设以及专业实 训室建设、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三.实验、实训条件 为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职教中心建设了实验楼、实训楼各一栋,依据各专业建设的 需求,开设了 54 个专业实训室,如计算机实训室、机电实验室、化工分析与检测实验室、 农学牧医综合实验室、学前教育专业实训室、美工专业实训室、旅游实训室等。
规划建设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两个,校外实习基地 18 处校内实习实训教学仪器设备 2000 余台套, 总价值 1560 余万元四.毕业生及就业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学校就业办公室常年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建立了一批稳定的 校外实习场所和就业基地,就业率和就业对口匹配率逐年攀升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就 业率均超过 93 % ,一次性就业率达 90 %以上,专业对口匹配率逐年上升,现已达到 88 %以上高质量的培训和畅通的就业渠道使学校实现了入口旺、出口畅,得到了企业、家 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五.短期培训情况 学校设就业办,常年开展培训工作本着服务社会的宗旨,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充分挖掘 师资及设备潜力,不断拓展社会培训空间,积极开展各类培训,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生产服务和技能培训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先后开办了电工、电子、电器维修、机电、计算 机、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方面的培训班,为下岗职工举办再就业培训班,为企业职 工开办转岗和技能提升培训班,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农民工转移培训工程等六.教学改革与管理学校实行科学设岗,按需设岗、按事设岗,制定岗位职责,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 建立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277 项,另有临时性暂行规定、办法等 20 余项,使新校工作 有制度可依,师生工作、学习有章可循,新校各项工作得以尽快步入正轨。
积极推行现代 教育教学管理方法和现代管理经验,实行电子校务、网上教学管理系统以及作业管理、 答疑等,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七.学校的发展思路 学校本着“一切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和“普教职教并进,升学就业兼收”的宗旨,着 力打造“普通教育”、“音美特色教育”、“对口升学教育”、“中职联办教育”等五大 办学模式,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加大硬件投入,用好自治区职业学校基 础能力建设资金 600 万元,建设一流的实训室,尽快落实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努力实 现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 学校将在继续办好普通高中班的同时,扩大现有职业技术教育规模,办好微机、机电一体 化、数控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焊接、幼师、美工、财会、农学、旅游、汽车驾驶与维修 等职业技术教育班,拓展和完善与青岛、大连、天津、沈阳等地名校名企的联合办学,达 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探索并适时启动成人职业学历教育,面向本地和周边地区经 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实用技术短期培训,逐步形成职普分流、长短结合、校企联 合,集学历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为一 体的综合办学模式,为学生、学员发展构建一座可多项选择的立交桥,为我县的经济社会 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总之,宁城县职教中心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实训基础条件良好, 内部管理科学规范,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均达到标准,是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实训 的理想学校。
第四节项目提出的理由 宁城县职教中心是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址于 2010 年 8 月投入使用,除 校内实训楼外,没有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特别是焊接、汽驾等专业,缺少实习实训场地, 成为制约学校下步发展的瓶颈问题,而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基地建设是职教 中心必备的硬件条件为加快专业建设,改善专业实习实训条件,宁城县政府将原天义镇 一中校园(该校并入新建的第四中学,校园为闲置校产)划拨给职教中心,作为学校工科 实习实训基地;为解决实习实训设备问题,2011 年,学校申请内蒙古自治区基础能力建 设专项资金 600 万元,购置了驾校教练车、驾校教学设备、汽车发动机底盘构造与维修实 训、电器、焊接车间设备、焊接钳工实训设备实习实训基地建成后,主要实习实训专业有汽车应用与维修、焊接与钳工、旅游服务、 美容美发、烹饪等,可同时为 800 一 1000 名学员提供实习实训和食宿条件该项目的实施,可有效地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掘教育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调 整高中教育布局和结构,扩大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规模,增强生源市场的竞争能力,为宁 城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本项目将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层次”的标准建设综合能力强,设施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各类职业教育的公共实习实训基地,进一步完善和增加教学及实习设施, 提升教学能力,提高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 劳动力转移培训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项目的建设,是宁城县认真贯彻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职业教育方针、政策, 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将充实宁城县职业教育功能,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的 建设和发展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一节项目建设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国开辟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 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