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观经济学+第1章+绪论.ppt
39页我的教学理念来自 快乐足球——米卢 快乐经济学——杨慧力,5687898 yanghitwto@,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 ——马歇尔 学习经济学本身不会使你富有,但是不学经济学你必定吃亏无疑因为它将交给你一些成功致富的工具 ——萨缪尔森,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学习经济学将使你更加精明地作出决策; 学习经济学将使你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意图和局限性; 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基础,是考研专业课微观经济学参考书目,1.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第四版) 尹伯成编 复旦大学出版 2. 现代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宋承先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3.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许纯祯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西方经济学(微观) 黄亚钧、袁志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5. 经济学原理 曼昆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 微观经济学(第四版)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著 7. 经济学(上册) 斯蒂格利茨著 8.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9. 经济学(第十六版) 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 10.微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费希尔著,第一章 西方经济学引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起源 1.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资源的稀缺性 ⑴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⑵人们欲望的无限性 ⑶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无限的需要而言,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稀少的2.稀缺导致选择choose——经济学产生,在不同的可选择的事件中进行挑选,是稀缺性的必然结果 经济学是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3.选择引致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选择需要付出代价:为了得到最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比较喜爱的东西 例如,有一方木材,可以做桌子、可以做椅子、也可以做门窗只能做一样假设做桌子可以获利5万元,做椅子可以获利3万元,做门窗可以获利10万元 那麽用这一方木材做桌子的机会成本是? 企业在作决策时应考虑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使用某一资源于特定用途而放弃的使用同一资源于其他最佳用途所带来的最高收益资源的稀缺性,选 择,机会成本,,,,有限的资源,无限的需要,经济学产生,,,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人类社会四大基本经济问题,1.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生产是厂商投入生产要素产出产品(如日用品)和劳务(理发)的活动 人们总是生产成本低、价格高的产品,这由市场价格机制来调节①土地(自然资源)N:土地及地上和地下的资源:森林、矿藏、河流。
②劳动L:指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③资本K:是指由人们用劳动和自然资源生产出来并被作为投入要素用于生产更多商品的物品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还包括货币资本 作为生产要素的资本既是生产的产出又是生产中的投入,是中间产品 资本可以表现为实物形态或货币形态 实物形态的资本:如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燃料 叫资本品或投资品 货币形态的资本:叫货币资本 ④企业家才能E:指企业家组织建立和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生产要素包括四大类:,,2. 如何生产,即用什麽样的方法生产 一般使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资源的方法 3. 为谁生产(产品分配问题) 产品如何在社会成员中进行分配,即谁来享有生产出的产品这取决于收入水平 为谁生产涉及收入分配问题: 分配机制:按劳分配、按要素分配、按需分配 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分配机制的结果4.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 有无失业、设备闲置现象, 如何改进这种状况? 在人类社会四大基本经济问题中: 前三个问题是资源配置问题, 第四个是资源利用问题 资源配置就是在生产不同产品中资源的分配问题 经济学就是为解决四大基本经济问题而产生的 经济学是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的科学。
三、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 production possibility boundary,1.定义:社会在既定的生产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的最大可能性产量组合 2.假设 (1)资源固定在某一时点上,可供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充分就业所有的生产要素均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闲置 (3)生产技术不变投入产出能力不变 (4)两种产品: 黄油和大炮,分别用 X和Y表示3.生产可能性曲线 如图1,4.生产可能性曲线的经济含义 (1)揭示了资源的稀缺性 (2)任何经济必须做出选择决定在某一点进行生产就意味着决定了资源的配置 (3)选择就有机会成本 从A(X=0,Y=10)B(X=1,Y =9),增加一单位X黄油产量的机会成本是一单位的Y大炮的产量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为负,即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必须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4)凹向原点的曲线反映了机会成本递增 原因是资产的专用性,经济资源并非完全适应于其他可供选择的用途 (5)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 若在G点生产,资源闲置; 若在 H点生产,目前条件不能实现; 若资源数量上升,技术水平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右移,代表经济增长。
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经济学的一般定义:研究在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的科学 2. 西方经济学: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的科学第二节 西方经济学的分类,一、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1. 研究对象 个体经济单位:单个消费者(即家庭), 单个生产者(即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 ①分析单个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的消费决策以获得最大效用 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进行最优的生产决策以获得最大利润 ③分析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 个体经济单位要达到的目标:最大化 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前提是收入既定. 生产者——利润最大化 前提是资源既定.,2.解决问题:资源配置问题 资源配置就是资源在生产不同产品中的分配问题将生产要素按一定比例组合用于生产也就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如何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 3.核心理论:价格理论 4.研究方法:个量分析individual analysis 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如某种商品的价格如何决定,某种商品的产量如何决定5.主要内容,⑴价格理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 (第二章) ⑵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三章) ⑶生产者行为理论:生产论 (第四章) 成本论 (第五章) ⑷市场理论: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 垄断竞争市场(第七章) 寡头垄断市场 完全垄断市场。
⑸分配理论: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论, 生产要素需求(第八章) 生产要素供给(第九章) ⑹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 全社会所有市场如何实现均衡,经济资源怎样实现最优配置;社会经济福利怎样实现最大化 (第十章) ⑺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状况:垄断、环境污染、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第十一章),,供 求 理 论,消费理论,厂商理论,基数效用理论,序数效用理论,显示性偏好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产品市场理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要素市场理论,工资理论,地租理论,利息理论,利润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二、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1. 研究对象:整个经济,即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规律 2. 解决问题:资源利用问题 3. 核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 研究方法:总量分析aggregate analysis 5. 主要内容: (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3)宏观经济政策 (4)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 (5)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财政收支,劳动市场,国际市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通涨理论,失业理论,周期理论,增长理论,国民收入变动理论,宏观经济学理论框架,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 个体与总体的关系。
2. 微观是宏观的基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发展简史,经济学史上划时代意义的四位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1776年 卡尔.马克思: 《资本论》 1867年 A.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1890年 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一、重商主义——经济学的萌芽阶段 1.时期:15世纪——17世纪中期 2.代表人物:海尔斯, 托马斯·曼(英) 《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3.基本观点:一国财富主要来自对外贸易,增加财富的唯一办法是扩大出口,限制进口二、古典经济学——经济学的形成阶段,1.时期:17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2.代表: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约翰·穆勒,马尔萨斯,萨伊 3.著作: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产生 1848年约翰·穆勒发表《政治经济学原理》把经济学引上一个新的高度 4.基本观点:建立了以自由放任为中心的经济学体系三、新古典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形成阶段,1.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 2.代表人物:“边际革命”三大代表人物: (奥)门格尔, (英) 杰文斯,(法) 瓦尔拉斯。
3. 主张:自由放任 三人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发了经济学上的“边际革命”,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开始 1890年英国剑桥学派的马歇尔发表《经济学原理》,并和罗宾逊、张伯伦一起建立了微观经济学体系1.时间:20世纪30年代至今 2.三阶段: ⑴第一阶段:凯恩斯革命时期 ①时间:20世纪30年代——50年代 ②代表人物:英国的凯恩斯 在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总需求角度分析国民收入,用有效需求不足解释失业原因 ③主张: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 ,引发“凯恩斯革命” ,产生了“凯恩斯主义” ,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四、当代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⑵第二阶段:凯恩斯主义发展时期,①时间: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末 ②代表人物: 新古典综合派:美国的萨缪尔森 主张把微观经济学 和宏观经济学结合 新剑桥学派: 英国的琼·罗宾逊 以分配理论为中心①时期: 20世纪70年代之后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国家发生了“滞胀”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引发凯恩斯主义危机 ②主张:自由放任思潮复兴,主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③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美) 供给学派: 弗尔德斯坦(美)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美),⑶ 第三阶段:自由放任思潮的复兴时期,习 题 1-1,1.经济学可定义为( )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资源最终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3.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一点表示( ) A通货膨胀 B失业,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C可利用资源减少,技术水平降低, 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4.( )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 A失业,B通货膨胀, C可利用资源增加,技术水平提高, D消费品生产增加,资本品生产下降 5.生产可能性曲线凹向原点反映了( ) A资源在所有生产活动中都同样有效率 B成本递增规律, C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