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doc

20页
  • 卖家[上传人]:ss****gk
  • 文档编号:285275057
  • 上传时间:2022-04-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4KB
  • / 2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目录摘要 3关键诃 3一、 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 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 5(二) 滥用网络言论口由的弊端 错误!未定义书签1. 网络言论自由滥用危及国家安全、影响社会稳定 62•网上肆意泛滥的色情言论、虚假信息危及社会的公序良俗错误!未定 义书签3. 侵犯个人名誉、隐私等的网络言论对社会道徳环境构成威胁 64. 网络的发展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冲击 7二、 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现状 7三、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缺陷 (-)缺乏对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等方面的立法 9(二) 责任义务多,权利保护少 9(三) 立法内容雷同,缺乏实际操作性 10(四) 立法层次低,制定主体混乱 10(五) 行业自律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10四、完善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的儿点思考 11(一)立法原则 111. 保障言论口由的同时,保障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 112. 必要性和最少限制手段原则 123. 科学性原则 12(-)完善相关配套法律 121 •提高立法层次,完善网络法律体系 122. 树立有限立法的意识,谨慎对待网络言论的立法规制 13(三)专门立法 131. 推行网络实名制 132•制定行业规章,加强行业自律 14(四) 建立健全侵犯公民网络言论口由的救济制度 14(五) 政府直接参与网络言论的交流和传播 15(六) 加强网络基础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法律知识的宣传 15总结 15参考文献 15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内容提要: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网络技术的进步。

      依托这项技术,网络领域 内的研究领域不断出现,网络言论表达自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为言论自由的一 种特殊形态,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自由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虽然早期人们曾对 是否应以法律对网络空间中的言论口由进行规制争论不休,但现在对网络言论口 由进行立法规制已成为了各国的普遍做法如何己经解决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社会 问题,面对这些困惑,我们有众多的法理学问题需要思考网络空间言论自由是 传统的言论自由在网络上的延伸,并在网络中的延伸表达,才能真正实现网络 的特性为人们在网络中发表言论捉供了高度的t由和便利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 的积极意义影响更大于负面,因此对他们的健康发展,提供空间成为可能,通过 立法,政府直接参与,提高公民索质等几个方面来维护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以 加强公共权力的监督,推动社会进步关键词:网络言论表达自由责任保护引言:从2009年的的“恒升笔记本电脑案”、2010年的“黄静案”、“铜须事件” 到“宝马撞人案”、余祥林案”直至时下各种沸沸扬扬的“门事件”,无不折射出 网络对现实生活尤其是司法生活的巨大影响力,它与传统言论自由的传统的法律 界限所产生的冲突也是剧烈的毋庸置疑,当代中国正逐渐迈向信息社会吋代。

      随着信息技术普遍推广,尤其是发达的网络为民意的表达、信息的传播提供了全 新平台,一个中国式的“电子化公共领域”正在悄然兴起网络既是非制度政治 参与的重要管道,木身也是一种公共舆论,甚至还作为了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 互动形式由于网络时代构筑起了中国公民言论表达自由权利行使的新型“场 域”,言论自由的权利已经做了很多宣传,民主似乎看到了耀眼的光芒,同吋网 络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网络表达的问题不断因此,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 公民言论自由的边界及“越界”的治理值得进一步思考我们的言论自由,虽 然已经提到了,但真止的突破还是需要在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 下,在当今社会媒体背景下出现的自曲传播下,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下,使公民的 言论自由放大到了最大化然而,在这个虚实相合的空间里,公民的言论自由是 否被整个社会所认可的呢?也就是说,网民的话语权是否应该受限?为了弄清这 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而分而述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基本理论(一)网络言论自由的概念及特点言论自由Freedom of Speech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以及与 听取他人陈述意见的权利近来,它通常被理解为包含了充分的表述的口由,包 括了创作及发布电影、照片、歌曲、舞蹈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富有表现力的资讯。

      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在这概念下,它被认为 不应受到政府的审查然而国家可能仍然处罚(但非禁止)某些具冇破坏性的表达 的类型,如明显地煽惑叛乱、诽谤、发布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秘密等等彳1 [1]李莹.网络言论自山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D].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2 [2]黄永垠•网络与国家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 02) •网络技术是继报纸、广播、电视Z后出现的重要传媒手段,它的出现广泛影 响了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类生活的领域在这个新的信息传播 活动过程中,用户可以得到各方面的信息,您可以随吋表达自己的言论自由或公 共活动,灵活地沟通,相互交换意见《世界人权宣言》第19条也有类似规定: “人人冇权通过任何媒介和不论国界寻求、接受和传递消息和思想在这里, “任何其它媒介”,或“任何媒介”不仅包括公约列举的媒介形式,还包括广播, 屯影,摄影,音乐,电子媒体,等等他们是人民的接受的确立的方法和手段来 行使言论自由3网络仍然是言语口由的本质,表达口由是传统的在虚拟世界中的口然延伸, 只是借由网络这一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殊介质表达出来ifULlo到目前为止,网络 可以被定义为言论口由,表达经由表达在外面的网络白由,包括在网络上收集网 上他们的主要观点,意见,看法,感受或信息自由,接入,言论自由和了解各种 传播自由的某些事实和意见。

      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打破舆论媒体的相对垄断,创造了信息传播的开放环 境,呈现出显著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特点第一,网络公开性导致高度传播性,网络的虚拟性、言论的高度公开性和易 复制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言论的发布、传播速度极快,某些热点网贴,,在几十 分钟甚至几分钟内,浏览量可达几十万人次言论一旦经网络公开,将以几何级 速度向外传播,瞬间传播到全世界虚拟的网络,语音的开放性和便于复制等特 点决定了网络特性,例如语音的发布,传播速度快,一些热门网贴,在几十分钟 甚至几分钟内,浏览量可达几十万人次一旦由网络公布言论,分布将以指数加 速,瞬间传遍世界各地;第二,表现形式多样导致煽动性强载体和丰富的内容, 使网上言论多样性,煽动性强,如果负面宣传将在-•段很短的吋间内产生很大的 负面影响,易造成大面积的社会恐慌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网络用户是文化不 高,法律意识,冇近70%的网络用户在本科以上学历或更低,这也使得用户容 易受到大量的虚假信息,缺乏一个非理性的判断,冲动混淆;第三,辨识的间接 和滞后导致其真伪难辨在浩瀚的信息网络,谁就能吸引眼球谁就能名利双收巨 大的诱惑让许多人故意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发布半真半假的信息,或者被扭曲3 [3]蒋永福著.信息自由及其限度研究[J].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和夸张的信息。

      讲话的真实性需耍时间来测试网络,往往需要通过间接乎段证明, 这给网络的存在和传播谣言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以及-•些虚假的陈述往往 有很强的迷惑性,在得不到足够的真实信息吋,人们常常会信以为真二)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弊端网络言论自由对人类文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给人 类社会的带来了许多正面价值,但基于开放的网络,匿名性和有限的政府监管, 使得网络上的一些用户放松自己的道徳标准和法律规定,滥用言论自由,带来社 会上的一些负而影响,引发了一系列的权利冲突1. 网络言论自由滥用危及国家安全、危及社会的公序良俗因为现代社会依赖信息,网络信息传播的程度基于越来越高的传播速度,实 时交互,而不限制和隐藏功能的通信,已经超越了所冇传统媒体,成为传递信息, 人们的主导模式太依赖于网络信息,影响越来越多的网络民意一些主要的论坛, 如“强国论坛”,“新华言论”等,每天将收集到用户数以万计的观点,讨论当前 社会热点等,形成舆论的网络往往是言辞激烈,极端的观点由于大量的信息和 虚拟网络,使公众无法通过网上信息,再加上与开放性和交互性程度高的网络之 一进行验证,任何网站可以生成和发布信息,这就为所冇传播信息者开辟了一个 几乎不受限制的空间。

      借助于网络,公民得以更为及时全面的接触到有关政府的 信息,并得以方便的表达自己的意愿,从而更有效、更便捷的参与到国家管理的 进程中去此外,网络所提供的便利使得每一种观点都能够得到充分的讨论,从 而能够更有力的推动重叠共识的形成,并最终推动协商民主的发展进程一些网 络和移动技术述结合运营商的促销活动,给一些不法分子谋取利益捉供了赚 钱的新方法通过短信发送大量的网络诈骗信息,陆续骚扰人们的生活 [4]胡泳.众声喧哗 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H].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冯克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pl4.2. 侵犯个人名誉、隐私等的网络言论对社会道德环境构成威胁由于大多数公民个人网络言论传播者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再加上对预先内 容的传播知识的不理解,他们无法承受最严格的审杳,从而导致网络侵权成为一 种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公民的名誉权和隐私权在这里更易受到威胁2009 “艾滋 女事件”《案例介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使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很多网络事件在网上公布,并造成对当事人的实际生活造成严重不利影响这种滥用言论口由 将导致公民名誉权,隐私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网络言论自出的全球性及虚拟性 也增大了侵犯隐私权的可能性,从网络言论的新颖性、复杂性来考虑,以法规、 规章的形式对网络言论自由的立法规制进行初步的探索应该说是具有一定的合 理性的;然而从其规制的对象 言论自由来看,却更应该采取法律的形式增加了网络侵权的发生率如何在网络言论口由和公民界限隐私Z间划出界限, 是立法者,执法者,以及学者们长期努力探索的问题3. 网络的发展给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造成了冲击由于网络的存在,使得在网络上传输的信息数据可以非法复制,使用更方 便,著作权人是很难知道何时何地被何人所使用,随之而來的网络版权,商标和 其他网络侵权案件吋有发生如何处理好权利人与公众利益所带来的利益与网络 应用程序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据统计,2012年,一审法 院判决的上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总结2135件,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441件, 共计2576件,同比分别增长43.9 %, 41.3 %, 43.5 %,在这些案件中,网 络已成为多个侵权案件的发生领域形形色色的网络环境下,令人眼花缭乱应接 不暇在网络吋代,如果知识产权权利人不能有效控制这一日益主流的传输网络 模式,那么它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他人侵犯。

      这让我们重新思考网络中的临界点, 必须得对网络言论自由作一定的限制°二、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权立法现状我国对网络言论的采取独立的法规进行强制性管制,政府对网络的服务捉供 者进行全面控制按照我国现有网络相关的法律的有关规定,从事网络传播活动 的单位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经过审批在相关机关备案,否则对其网络传播视为 非法活动从提供网络服务的营业场所到网络出版等一些列网络活动,政府都做 了严格的限制2000年11刀7日的《网络从事登载新闻业务暂行规定》的第五 条规定:只冇中央新闻单位、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新闻单位以及省、自治区、直 辖市,和省、□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及其下属机关所隶属新闻单位Z依法建 立的网络站,才能经批准后从事登载新闻业务可以看出,我国对网络信息服务6 [6]付雅慧.网络言论自由与隐私权、名誉权保护的冲突[J].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