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马的成语故事(通用22篇).docx
17页关于马的成语故事(通用22篇) 马的成语故事 篇1 走马观花 唐朝诗人孟郊年轻时隐居嵩山,过着清贫闲淡的生活,在母亲的激励下,他多次进京赶考没有考中,直到41岁时才考取进士,他写诗“从前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心情 马的成语故事 篇2 马齿徒增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晋献公忍痛割爱拿出骏马和美玉晋国轻而易举灭了虢国,荀息于是立刻建议灭掉虞国,夺回了美玉和骏马,玉还是原来的玉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 马的成语故事 篇3 老马识途 古代战国时,齐国发兵攻打另一个国家齐军成功返回时,因为不熟识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真,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乐呵呵地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伴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终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旧弄不清晰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状况特别紧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相识路途的本事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事,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马上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惊奇,这些老马都坚决果断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终最终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马的成语故事 篇4 丰功伟绩 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同乡,刘邦起兵反秦,萧何始终帮着他,筹谋划策,赤胆忠心,是刘邦最牢靠的得力助手秦亡以后,刘邦又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做了皇帝,萧何便担当相国刘邦认为论功劳应以萧何为第一,所以首先封他为“酂侯”(酂,县名,今湖北光化县),食邑八千户 但是其余功臣多不服,他们说:“我们拼死舍命,多的经过百余战,少的也打过几十仗,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只会耍笔杆、发争论,根本没上过战场,封赏反在我们之上,这是什么道理?”刘邦问道:“你们知道打猎的事吗?” 大家同声回答:“知道。
再问道:“那么你们知道猎狗吗?”又是同声回答:“知道刘邦于是接着说:“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住处、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发踪指示者人也’)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至于萧何,能‘发踪指示’,他才是‘功人’ 而且你们多数是单身跟随我,有同族两三人一起入伍的就算难得了,可是萧何,他叫全家族的几十个男子都参与了我们的军队,跟着我一同出力他的大功劳是怎么也不能遗忘的!”大家听了,便谁也不吭气了 马的成语故事 篇5 塞翁失马 靠近边塞的地方,住着一位老翁老翁精通术数,擅长算卜过去将来有一次,老翁家的一匹马,无缘无故(也许是雌马发情罢)摆脱羁绊,跑入胡人居住的地方去了邻居都来劝慰他,他心中有数,安静地说:“这件事莫非不是福吗?” 几个月后,那匹丢失的马突然又跑回家来了,还领着一匹胡人的骏马一起回来邻居们得知,都前来向他家表示庆贺老翁麻木不仁,坦然道:“这样的事,莫非不是祸吗?”老翁家畜养了很多良马,他的儿子生性好武,喜爱骑术 有一天,他儿子骑着烈马到野外练习骑射,烈马脱缰,把他儿子重重地甩了个仰面朝天,摔断了大腿,成了终身残疾。
邻居们听说后,纷纷前来慰问老翁不动声色,淡然道:“这件事莫非不是福吗?”又过了一年,胡人侵扰边疆,大举入塞 四乡八邻的精壮男子都被征召入伍,拿起武器去参战,死伤不行胜计靠近边塞的居民,十室九空,在斗争中丧生只有老翁的儿子因跛脚残疾,没有去打仗因而父子得以保全性命,安度残年余生所以福可以转化为祸,祸也可改变成福这种改变高深莫测,谁也难以预料 马的成语故事 篇6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方法,打算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晰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半信半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假如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番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突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常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即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听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马的成语故事 篇7 天马行空 相传汉武帝时期,在西域有一匹马叫做天马那匹马四肢健壮,腿脚灵敏,因此没人可以抓住它后来人们在山脚下放了一匹五彩马,不久它与天马配对生出了许多匹小马据说这种马出的是赭石色的汗,马蹄踏在石头上就可以形成深深的坑不久这个消息传到汉武帝耳中,汉武帝非常兴奋,便派使者通过丝绸之路送去百匹绸缎以换得一匹小马可是西域人认为这马万万不能送,于是就将使者赶了回去汉武帝非常生气,于是下兵攻打西域,最终得到了一匹小马后人也将天马称作西极天马 马的成语故事 篇8 马齿徒增 春秋时期,晋献公一心想吞并虢国,苦于没有路到达大夫荀息建议用骏马和美玉作为交换条件,换取虞国借道晋献公忍痛割爱拿出骏马和美玉晋国轻而易举灭了虢国,荀息于是立刻建议灭掉虞国,夺回了美玉和骏马,玉还是原来的玉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
马的成语故事 篇9 马马虎虎 宋代时京城有一个画家,作画往往为所欲为,令人搞不清他画的原委是什么一次,他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顺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人家的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他的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却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画家哀思万分,把画烧了,还写了一首诗自责:“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长子依图射死马,次子依图喂了虎草堂焚毁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诗虽然算不上好诗,但这教训实在太深刻了,从今,“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马的成语故事 篇10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猛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非常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恳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的成语故事 篇11 伯乐相马 传闻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探讨特别精彩,人们便遗忘了他原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始终到现在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托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简单,须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焦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 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细致寻访盛产名马的燕赵一带,辛苦倍至,但还是没发觉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非常艰难伯乐对马一直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象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推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 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一般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他觉得这匹马太一般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于是坚决果断地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伯乐牵马来到楚王宫,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子。
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嘹亮,如大钟石盘,直上云霄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细致观看 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兴奋,说:我信任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么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 伯乐说:这的确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又喂养不细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细心喂养,不出半个月,肯定会复原体力 楚王一听,有点半信半疑,便命马夫不遗余力把马喂好,果真,马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了 马的成语故事 篇12 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英雄,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
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英雄秦叔宝 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挚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英雄王伯当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 马的成语故事 篇13 殷仲堪、桓玄、顾恺之三人都是东晋名士,他们关系亲密,常常聚在一起闲聊 殷仲堪是陈郡(今河南淮阳)人,曾经担当荆州刺史仲堪是个孝子,有一年,父亲得了重病,他衣不解带在病榻前侍候一天,他见父亲被病魔熬煎得形容枯槁,不由得潸然泪下,待伸手去拭泪时,遗忘了手中还有药,药不慎进了眼睛,从今他的一只眼睛就瞎了殷仲堪待人热忱,喜爱结交挚友,家中常常高朋满座 桓玄是东晋名将、南郡宣武公桓温之子桓温死时,桓玄才七岁,他替父亲守孝三年期满时,府州文武官员前来向他的叔父桓冲辞行桓冲摩挲着桓玄的头说:“这些都是你父亲的老部下呀!”桓玄听了泪流满面那些官员都感到特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