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大学环境工程环境毒理学打印.doc
8页07真题一、名词说明(每题3分,10*3共30分) 1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方法探讨环境,特殊是空气、气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 ,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既是环境科学和生态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毒理学中的一个发展快速的分支学科2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Ransport and transform~tion ofpol}ularns):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由于自身物理化学性质的确定和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在空间位置或形态特征等方面发生一系列困难的变更在这些变更过程中,污染物干脆或间接地作用于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发生作用时的污染物距离污染源可能很远,也可能已经完全不是从污染源刚排放出来时那种污染物,或者在污染物的浓度和组成成分等方面都已发生了巨大的变更这一过程就是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3生物浓缩:生物浓缩指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富集生物浓度的程度用生物浓度系数表示生物浓缩的探讨对于阐明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生物迁移规律、评价和预料污染物进入环境后的危害.以及确定污染物的环境容量和制订环境标准均有重要意义。
4细胞膜(请化简图):细胞膜主要是由类脂质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各种蛋白质镶嵌在类腊层内或;附着在膜表面上镶嵌在类脂层中的蛋白质具有很多重要功能,有的是转运膜内外物质的载体,有的是接受化学物质的受体,有的是具有催化作用有酶,有的是能量转换嚣等膜上还有亲水性孔道称蒺也,膜孔的大小随不同器官组织的结构而异5胞饮作用:由于生物膜具有可塑性和流淌性,因此,对颗粒物质和液粒细胞可通过细胞膜的变形移动和收缩,把它们包围起来最终摄入细胞内这就是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如血液中的白细胞吞噬作用及肝、脾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血液中的毒物都具有重要意义6中毒: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质性变更后出现的疾病状态称中毒;例如达到中毒剂量的有机磷农药进入机体后,使生物出现震颤、出汗、流涎、瞳孔缩小等一系列的中毒症状因此中毒可说是各种毒性作用的综合表现(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依据病变发展的快慢,可区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和亚慢性中毒7最大无作用剂量:指化学物在肯定时间内,按肯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肯定的检测方法或视察指标,不能视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外来化合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或毒害作用表现为引起机体发生某种生物学变更。
一般说来,此种生物学变更已达到零,即不能再视察到外来化学物所引起的生物学变更,此剂量即为最大无作用剂量8慢性毒性试验(chronic toxicity test):慢性毒性试验指以低剂量外来化合物,长期与试验动物接触,视察其对试验动物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试验通过慢性毒性试验,可确定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制订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供应毒理学依据9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是人类机体的三大信息系统,在调整机体各种功能、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中起重要作用a激素是内分泌腺自然产物,血中以低浓度传递,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对机体功能的调整作用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四周环境中的,对人和动物体内正常的激素功能加加影响,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通称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这些环境化学应辐射引起的躯体效应,依据发生时间的早晚,可分急性效应与远期效应二种一次或者短期内接受大剂量辐射引起的急性生物效应称为急性辐射损伤核武器爆炸、核反应堆意外事故等造成的损伤属急性效应全身大剂量外照耀会明显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二填空题,每题3分,10*3=30分)1锌镉汞铅都能在肝或肾细胞内与含硫基的蛋白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称为金属硫蛋白,其中,(锌硫蛋白),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镉.汞、铅硫蛋白)主要存在于(近曲肾小管细胞内)。
P/23 2毒物在机体内的生物转化中,结合反应是一种(“拉丁的二”相)反应P/31 3急性毒理作用带比值愈大,则急性毒性最小有作用剂量与可能引起死亡的剂量的差距就愈(大),此种外来化学物引起的危急性就愈(小):反之,比值愈(小),则引起死亡的危急性就愈(大)P/46 4生物体消退自由基或其他ROIs的防卫系统主要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OSH-Px)、(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尿酸等P/56 5对于带两个基团的苯环化合物,其毒性:(对位)大于(邻位)大于(间位)P1616毒理学试验中常用的染毒方式有(经消化道染毒),(经呼吸道染毒)、(注射染毒)(经皮(粘膜)染毒)等P/67 7蓄积系数比值愈(小),表示蓄积作用愈(强>,依据蓄积系数大小,可将环境污染物的蓄积作用强度分为(高度蓄积)、(明显蓄积)、(中度蓄积)和(轻度蓄积)四个类型P/70 8芳香胺类芳香环上氨基的对位或邻位上的氢被(甲基.甲氧基、氟或氯)取代的化合物,致癌性增加P/106 9(黄曲霉毒索)是目前发觉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P/1[2 10 CO对机体的毒作用主要是由于它易与(Hb)结合。
抑制其携(O2)功能.从而导致机体各组织细胞缺(02),造成(低氧血症)P/123 三、简述题(每题8分,5*8=40分)1简述肾脏排泄毒物的机理P/24 (1)肾小球滤过:已知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有较大膜孔,通透性较大,不论是脂溶性还是水溶性物质只要分子量小于69000(自蛋白分子)的物质都能通过肾小球滤过作用而抵肾小管 (2)肾小管的主动分泌:某些有机阴离子和有机阳离子毒物可通过两种不同机制进行分泌,使毒物由近曲肾小管细胞一侧血中主动分泌到尿中 (3)肾小管的重汲取:未离解、非极性和脂水安排系数大的,可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重汲取回到血液中2简述靶位点学说P/50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达到某浓度并足以引发一系列有害生物效应的部位,称之为污染物毒作用的靶位点很多污染物常能选择性的作用于某种细胞或某一位点,也有的能作用于多种细胞或多个位点,污染物的这种特异性的损伤作用,主要取决于污染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同时也与生物体靶位点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亲密相关污染物作用的靶位点通常是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与生物体接触的部位,或者是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过程所发生的部位靶位点的生理学功能不同,对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敏感性或耐受性也不同。
3简述芳香胺类化合物的主要污染来源P/106芳香胺类化台物由于在工业上应用广泛,使得工业生产尤其是有关化学工业如芳香胺类染料工业、橡胶工业、电缆电线制造业等成为了环境中芳香胺类化合物的主要来源 此外含有氨基酸的化学物质在700℃以上温度燃烧也有可能产生芳香胺,因此在焦化,煤气沥青等作业中均有接触芳香胺的机会;很多食用色素、香精、糖精等都是以芳香胺为原料的产物4.多种化学物间对机体产生的联合作用主要分有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独立作用四种类型,请分别论述I)相加作用:M=M1+M2 两种化学物联合作用时毒性为各单个化学物毒性的总和这种联合作用的各化学物,化学结构比较接近,或属于同系化学元素物,败尽家业们的靶器官亦相同,作用机理也类似如按肯定比例,用一种化学物替代另一种化学物,混合物的毒性无变更2)协同作用:M>M1+M2 两种化学物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各单个化学物毒性的总和假如以死亡率为毒性指标,二种毒物毒作用的死亡率分别为M1和M2.则联合作用的死亡率为M>Ml+M23)拮抗作用:M 4)独立作用:M=Ml+M2(1-M1)或M=1-(1-MI)(1_M2) 当两种化学物的作用部位和机理不同时,联合作用于生物体,彼此互无影响假如视察的毒性指标是死亡,则两种化学物的联合毒性,相当于经过第一种化学物的毒作用后存活的动物再受琶其次种化学物的毒作用两种毒物作用的死亡率分别为Ml和M2,则联合作用的死亡率为M=M1+M2(I-M1)或M=I-(I—MI)(1-M2)5简述铅的毒作用机理P/160(1)铅能抑制红细胞内£一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和亚铁螯合酶等含有巯基的酶,使其相应的代谢过程受到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就是铅对机体内仆啉代谢的影响,使血红素的台成受阻 .(2)铅还可干脆作霄于红细胞膜,降低膜上Na+/K+-ATP酶的活性,使红细胞内钾离子渗出,细胞稳定性降低,从而引起溶血3)铅能引起近端肾曲小管上皮细胞核内出现包涵体,同时还有线粒体的损伤、细胞核的肿胀、萎缩、纤维化和再汲取障碍等 .(4)铅对心肌线粒体的破坏常是急性和馒性铅中毒患者出现心脏功能障碍的缘由5)铅对脑组织乙酰胆碱代谢的影响,抑制了神经突触的传导,导致在四周神经系统和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精细运动的协调功能减退(6)铅使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功能紊乱可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 肌肉细胞磷酸肌酸的再合成受阻可能与铅性瘫痪有关四、问答题(每题10分,4}10=40分)1《食品平安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包括哪几个试验阶段,各个阶段主要有哪些试验?P/97 包括急性毒性试验、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亚慢性毒性和代谢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四个阶段1) 急性毒性试验:1)用霍恩(Horn)氏、机率单位法或寇氏法测定经口LD50如剂量 达10g/KGB.W仍不引起动物死亡,则不必测定LD50 2)7天喂养试验(2) 蓄积毒性和致突变试验:①分别用蓄积系数法和20天试验法进行蓄积毒性试验:②致突变试验包括细菌致突变试验,微核试验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中任一项,显性致死试验、睾丸生殖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中任一项以及DNA修复台成试验3)亚慢性毒性和伐谢试验:①亚慢性毒性试验包括90天喂养试验、喂养繁殖试验、喂养致畸试验和传统致畸试验:②代谢试验包括胃肠道汲取,.测定血液浓度并计算生物半减期和其他动力学指标,主要器官和组织中的分布,排泄(尿、粪、胆汁)有条件时可进一步进行代谢产物的分别和鉴定4)慢性毒性试验:.将两年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结合在一个动物试验中进行。 2戴乾圆认为多环芳烃在体内致癌的关键步骤是DNA互补碱对间的横向交联为什么? P/104 戴乾圆总结了一个公式:IogK=4.75/△E,△E2的平方减0.05/2Ne2的5次方 (活化项) (脱毒项) 他应用这愉关系式对将近50个多环芳烃的母体进行的计算表明:除个别有一级偏差外,绝大部分的计算结果都与生物试验结果相一样戴氏通过分析表明,多环芳烃的两个亲电碳原子(亲电活性中心)的最优致癌距离接近2.08A,这与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间负性中心的距离接近3为什么说N一亚硝基化合物是重要化学致癌物?108(1)这种物质在人类生活环境中的量虽不大,但却广泛存在:(2)易于在环境中形成,不仅可在环境中外源性合成,还可在生物体内进行内源性合成;(3)对从水生动物到人类的大多数动物都有致癌性,亦具有明显的致突变性和致畸性:(4)能诱发多种器官的肿瘤,有些N—亚硝基化合物能通过胎盘影响子代或二代发生肿瘤,并能产生遗传致畸的作用4环境噪声污染对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