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课内阅读专题 训练题及答案.docx
12页2021年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 课内阅读专题 训练题及答案 2021年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课内阅读专题训练题及答案班级姓名: 一、认真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一 课内阅读 9分 “出色极了”和“糟糕透了” 节选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全部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不过仅有这个是不全方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 因此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些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升” 1.语段中黑体字的“这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母亲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碰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警告的力量”实际上是指生活中碰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改为反问句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怎样了解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9分 搭石 节选 故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 难免莫非 会活动,走得快才轻易保持 平稳平衡 大家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忽然止步 前面的人忽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 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侯,动作是那么协调 tiáodiào 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 yànyàng 漾,人影绰绰,给人画通常的美感 1.用“√”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分 2.在文中空白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分 3.解释下列四字词语 4分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影绰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画出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生活中常见的俗语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以后突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四处全部是鸟声,四处全部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 1 用“_____”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2 分 2 “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 有的......有的......有的......” 是写了鸟的________ 2 分 3 最终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确实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2 分 四、课内阅读 10分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仿佛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通常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
这是其余鸟极难表现的一个癖好大家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个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含有生命了 或许有些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不过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 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诗”,用“ ”标出来 3分 2. 短文第1至3自然段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你为每幅图起一个名字,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① ② ③3. 请将“有些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改为因果关系的句子 1分 4.请将“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说句 1分 5.经过朗诵,你以为短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五、《将相和》 节选 9分 赵王到了渑池和秦王会见。
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统计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为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么欺侮 赵王,生气极了她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秦王拒绝了蔺相如再次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蔺相如也叫人统计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分 2.按要求改写句子 4分 1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改为双重否定句 2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 3.蔺相如为何逼秦王击缶? 1分 4.“渑池之会”写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2分 六、课内阅读 11分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以后突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四处全部是鸟声,四处全部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 1.这个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1分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________、_____,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__; 颜色:______、______; 还写了鸟的不一样姿态:_____、_____、_____ 4分 3.选文画线部分关键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4.联络上下文了解句子 2分 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 1 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 2 “天堂”在这句话中解释为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方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5.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用加点字写一句话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内阅读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最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该“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假如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因此,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充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快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全部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能够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能够做糕饼整年,整个村子全部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这个片段出自课文《 》,作者是 1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3分 尤其—— 新鲜—— 完整—— 3.按要求改写句子 2分 1 最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整年,整个村子全部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 一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10分 古人谈读书 节选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下面对字词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敏而好学”中“好”的读音是“hào”,意思为喜好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句中三个“知”的意思相同 c.“不耻下问”中“耻”的意思是“以……为耻” 2.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对文段内容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默而识之”讲述的是学习方法。
B.“诲人不倦”和“学而不厌”讲述的是学习态度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告诉我们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 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段中哪些话给你的启发最深 3分 九、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11分 甲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喜爱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马上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需挖起来才知道我们全部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因此你们要像花生,它即使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他人没有好处的人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期望 选自《落花生》 乙父亲的话是正确,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多个人欣赏它呢?“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