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教版必修一复习资料.doc

1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3927477
  • 上传时间:2017-08-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3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历史必修一复习资料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A、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B、内容:周王把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C、权利义务:(权利)被分封的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在封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义务)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为天子镇守疆土,随同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D、作用:加强周王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使周成为延续数百年的强国E、结果:由于诸侯国具有想对的独立性,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时期的楚王问鼎,是诸侯国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战国末年分封制无法实行F、其它“分封诸侯,以藩屏周” 西周两次大的分封:周武王和周公旦 2、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A、内容: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由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办法,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B特点:嫡长子继承制C、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D、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E、区别大宗小宗3、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增)A建立:公元前 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B疆域:P10 图。

      4、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皇帝制度的建立:秦王嬴政认为自己比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功劳大,各取一字而成皇帝,皇帝从此成为我国封建统治者专用称谓皇帝制度的特点:①皇帝独尊(朕,制诏,玺)②皇权至上——核心(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虎符的控制和发给)③皇位世袭5、了解秦朝的“三公”: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史称“三公” 丞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助理万机;丞相下设诸卿分管各项政务太尉主掌军事;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负责监察系统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6、了解郡县制的建立: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在全国废分封行郡县制;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行政机构,初有 36郡,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最高的长官是守,县分大小分别称令、长,均由中央任命乡里是基层组织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7、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A、形成:秦统一中国后,首创皇帝制,建立了皇权为中心的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诸卿在地方设置郡县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体系2秦朝的统治机构,职权明确,相互配合,并彼此牵制,大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确保了地方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B、影响:①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②增强国力,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世界大国③促进统一,有生于经济文化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形成④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对人民的过度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导致秦二世而亡8、了解汉初郡国并行制: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郡设守,后成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图:P149、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 ,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0、我国主要监察机构(增):秦朝:御史大夫 ;汉:州刺史 ;唐:道;元:达鲁花赤11、元朝的行省制度:A、背景:元朝为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B、内容:设中书省(中央)和行中书省(地方) ,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中央机构)直接管理地方设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 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又朝廷任命,一般由蒙古贵族担任C、意义(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12、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明太祖借胡惟雍事件废除丞相,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的高度内阁: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明宣宗时内阁拥有票拟权13、性质: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但它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和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内阁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能制约皇帝14、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雍正帝时,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由皇帝挑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不是决策机构,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15、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A、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B:消极:①政治上把君主专制推向顶峰,难以避免决策失误,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了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盛行;②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导致科技落后。

      ④这些,都极大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自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专题二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A、 鸦片战争(1840.6-1842.8):①根本原因:英国掠夺原料和市场,直接原因:禁烟运动②经过:战争爆发:1840 年 6月英国舰队驶入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战争扩大:英国于 1841年直接威胁广州,强占香港岛……战争结束:1842 年 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3③结果:英国战胜,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④《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割地、赔款、开商、协定关税)以后又通过南京条约附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等⑤影响:①社会性质: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③革命任务:从此中国人民肩负起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革命任务④革命性质: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⑤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①原因:根本原因: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直接原因:修约未果②结果: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④战争期间最能反映英法联军强盗本质的事件:火烧圆明园⑤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成为最大受益者,到 80 年代共侵领土 150 多万平方公里C、中日甲午战争 1894-1895 年①根本原因:日本为满足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②结果:中国战败,1895 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③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主义对抗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④《马关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2 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⑤影响:《马关条约》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 年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内容:赔款 4.5 亿两,分 39 年还清,本息共计 9.8 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辛丑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严重危害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 ,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列强除了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外,还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2、了解三元里人民抗英、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事迹A 鸦片战争期间,三元里人民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B黄海海战: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邓世昌等将领牺牲结果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4①原因: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时间:1895 年③领导人:邱逢甲、徐骧组织义军,刘永福领导黑旗军在日本统治台湾的 50 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从未停息过3、侵华日军的罪行A、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①1931 年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②1937 年 7月 7日,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标志着日军强面侵华开始,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B、了解南京大屠杀,了解“七三一部队”的罪行①1937 年 12 月,南京沦陷,屠杀中国军民 30 万人②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残暴的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称为“七三一部队” ,用中国活人作试验4、全民族的抗日战争A、了解淞沪会战、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战役、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的抗战史实1937—1938 年,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主要组织的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①淞沪会战:时间:1937.8——1937.11;人物:姚子青、谢晋元结果:上海失守;作用:打破了日军 3 个月的计划。

      ②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的典型会战,其中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③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敌后战场:1940 年下半年,指挥八路军在华北,进行了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B、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意义(增)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C、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⑴原因: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⑵建立标志: 1937 年 9 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3)作用:此抗日战争发展为全民族的抗战成为抗战胜利的可靠保证D、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并认识其意义①抗战胜利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 1945 年 8 月 15 日 ,日本帝国主义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经过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②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