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矫正的研究 德育管理论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lizhe****0001
  • 文档编号:29377389
  • 上传时间:2018-01-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6.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矫正的研究 德育管理论文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矫正的研究摘 要:根据长期从事学校德育工作及兼任学校“心之桥”心理咨询室心理人员的实践经验,从分析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分类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心理的原则及策略和方法关键词:学生;不良品德行为;成因;分类;原则;策略不良品德行为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国内外的大量调查表明:13 至 15 岁是初犯不良品德行为或初犯劣迹行为的高峰年龄大致上可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等因素去考察一、不良品德行为的成因1.家庭因素破碎家庭的影响:单亲家庭或父母感情不和睦等,易使子女产生焦虑、恐惧、沮丧、怨恨的心理,从而产生反抗、犯过的行为2.学校因素课业太重或缺乏弹性:不能适应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造成学生身心的过度疲劳或者自暴自弃3.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奢侈浮华、追逐金钱游戏、投机取巧等风气,诱导学生竞逐物欲,误入歧途二、不良品德行为的分类根据徐澄清教授多年的经验,将不良品德行为分为六类:(1)外向性行为问题:如逃学、伤害等2)内向性行为问题:畏缩、自杀行为等3)学业适应问题:成绩不理想,低成就等4)偏畸习癖:吸吮拇指、酒瘾等5)焦虑症候群:紧张、歇斯底里等。

      6)精神病症候:精神分裂症、躁郁症等三、不良品德行为的策略1.对不同对象的措施(1)对学生实施个别  (2)对家长实施:充实或改善家长的,以协助预防或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3)改善或安排良好的生活环境,以减少环境对学生的不良影响2.对学生的不同反应实施不同的(1)对外向性的攻击、冲动反应型,可应用明显的规范去要求或限制学生的行为2)对内向性的退缩反应型,可用和蔼、亲善、关怀的态度,去引导学生作善意的接受及反应3)对恐惧、焦虑反应型,可安排在无任何压力的环境下,让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并得到鼓励去面对问题寻求解决4)对分裂及病态反应型,先以和善、关怀的态度,引导学生重回现实,接受现实,然后实施自我的认知与人格的重组3.依处理情境实施不同的可依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或团体,并视情况实施教育、训练或,情形严重的还应到医院实施治疗4.认知改变策略(1)读书治疗:通过阅读合适书籍,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价值观2)理情治疗:通过理性思考的过程,以改变其情感和行为3)意义治疗:培养学生对生命及生活意义的正确认知和肯定5.行为改变策略(1)增强法:利用积极或消极的增强方法,以增强或培养良好的行为,或消除不良行为及情绪。

      2)处罚法:当学生出现不良的品德行为时,即予处罚3)削弱法:给予学生不理会或忽视,使不良的品德行为因得不到增强而逐渐消失4)系统脱敏法:经由有系统的训练或学生面对焦虑状况,配合肌肉松弛法,使焦虑逐渐消失5)示范法:由教师示范正确行为,以供学生模仿学习6)角色扮演法:由学生扮演某种角色行为,教师在旁予以随机7)停止思考法:学生当不良思想快出现时,告诉自己停止此种思想8)了解与接纳法:设法了解其行为的症结,接纳他们是一个“人”,并适时加以开导9)回馈法:通过教师的关怀和回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缺点,从而自我校正10)倒数法:使学生停止注意或思考正在进行的不良品德行为  (11)澄清法:尽量使用说理、价值澄清或反问法,使学生知道本身行为的错误,以导入正确之途6.自我管理策略将个案由环境的支持改变成自我支持即经由外部练习变为自我控制、自我思考、自我指导,独立行使正确行为,此为的最后目标7.改变环境策略设计或安排有形或无形的适当环境,以使学生重新体验生活,并减轻或消除其不良品德行为如调班、调校、暂时离家寄居,或者用同伴的力量去影响学生,或使用家庭治疗借着和环境的良性互动,达到沟通与了解,进而改变行为。

      四、在心理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两点事项1.注意学会倾听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会说”,更要“善听”当发现学生有烦恼时,请找个机会,引导他们说出烦恼此时,我们的倾听会让他们找回阳光般的心情;当学生犯错时,一定要听一听学生的辩解,在尽情的辩解中,他们会认识到错误的根源并且让学生把话说完,实质上就是一个调查过程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忍不住地要把很多的道理搬出来,让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却忽视了很关键的问题,即学生根本就不在听,而教育的影响也并不十分的明显,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在不断地坚持着以往的很多错误你听到学生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他说的意思吗?你懂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听学生讲完,了解他的想法,然后再慢慢地进行引导,这就是“听的艺术”:(1)听话不要听一半2)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面2.允许学生找“借口”有位班主任对我讲过这样一件事:一位平时学习优秀的学生在一次测验中意外地考“砸”了老师分析其原因,主要是该生在前段时间有些自满、浮躁但当老师找这位学生谈心时,这位学生却为自己找了一大堆客观理由:家里事多、身体不适、新换了同桌……老师认为,该生显然是在找借口,不愿承认学习退步是由于自身原因造成的,于是对该生找的理由一一进行了分析、批驳,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真正的问题所在。

      这位老师本以为此举可促使该生勇于正视现实,积极克服缺点没想到,这名学生感到压力太大,竟差点做出轻生的举动……表面看来,这位老师对这件事的处理方法似乎无可指责,实则忽略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一个一向学习优秀的学生,成绩骤然出现下降,受到的打击无疑是很大的,此时首先的问题是缓解她的心理压力该生为自己找的一些借口,虽然不合实际,却起到了自我排解、放松心情的作用老师不妨“将计就计”,暂缓批评,让其冷静一段时间后,再帮其分析内在的原因若老师急于求成,当时便拆穿“谎言”,直指要害,让学生认识到“这全是你自己的错”,无疑是火上浇油,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因此,当遇到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时,不妨允许学生为自己的过失找一点“借口”,以缓释精神负担,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解决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与家庭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提高心理水平,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心理合力在德育过程中,对于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运用心理手段,本人发现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与过错,这就要求我们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多研究学生的实际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情操,严格自律、自尊自信、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

      在此,也希望同行们能就如何更好地运用心理手段,对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矫正展开讨论参考文献:[1]张平德育实效性问题与世纪抉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02)[2]朱小蔓教育的应对与挑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3]叶浩生心理学理论精粹[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