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培训材料问答题.doc

17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46427776
  • 上传时间:2018-06-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2.50KB
  • / 1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1--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培训材料一单元一单元《《土壤与生命土壤与生命》》 1 1、我们周围的土壤、我们周围的土壤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在我们周围哪里有土壤,哪里土壤多?哪里土壤少?(这一问题是为了拉近学生与土 壤的距离) 答:在农村随处都可以看到土壤:田野里、道路旁、农家院子里等,只有荒山上的土壤少 在城市里,土壤就不多见了,只有花圃里、水塘边、操场上才有裸露着的土壤,老师可以引导学生 认识到水泥路下、路砖下面都有土壤 问题 2:关于土壤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对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交流,引 导学生认识土壤的兴趣 问题 3:挖开田野、花圃和水塘边等不同地方的土壤,观察这些地方的表层,你能发现什么? (以学生实际观察结果为准) 答:土壤中有枯死的植物的根、落叶、有岩石和沙子有活着的植物的根、幼芽、还会有蚂 蚁、蚯蚓等小动物或动物尸体 问题 4:小草的根为什么这么长? 答:小草的根长得这么长,可以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并从土壤深处吸收水份和养料,供给 小草生长 问题 5:看看土壤里有哪些小动物它们都生活在土壤什么地方? 答:土壤中的小动物除了蚯蚓、青蛙、屎壳郎、蚂蚁还有蟋蟀、土蟞、田鼠等,它们都生活 在土壤的表层。

      二、教法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要求教师带领指导学生亲近土壤,感受土壤的形态,了解土壤有什 么?为后续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为此本课的学习主要在室外现场进行 本课教材是按照“土壤问题讨论—实地观察土壤—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的思路设计的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过对土壤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我们周围的土壤究竟有什么,学 生未必作过细致透彻的观察研究,因此本课教学主旨在于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学习中感官和方法 去实地观察 建议教学思路如下: 交流经验,提出问题—走出课堂,实地观察—收集证据,作好记录—交流发现,感悟生命 环节一: 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玩土壤的情景,描述出那里的地面和土壤 (1)土壤看起来像什么,摸起来有什么感觉,踩上去有什么感觉 (2)曾经在土壤里发现过什么? (3)有什么东西生长在土壤上面? 2、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去观察土壤,让学生猜想: 我们可能发现什么? 环节二:将学生分好组,选好组长,交代好安全注意事项并带好工具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2--环节三:到观察地点挖开土壤表层,让学生现场观察并收集土壤样本,作好记录(观察完毕, 清理好现场) 环节四:回到教室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交流汇报观察、收获,教师则引导学生感受土壤 与动植物有着密切联系。

      环节五:课后拓展,课下采集两种土壤,一是田地里的土壤,二是操场上含沙较多的土壤, 分别装在两个花盆中,都种上同一植物,并作好观察日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生命与土壤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土壤知识作准 备,而且还能为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的学习提供观察依据可谓一举三得2 2、了解土壤、了解土壤 一、问题解答 问题 1:仔细观察土壤的外观你发现有什么特征? 答:土壤是褐色的,土壤有些潮湿,能成团,土壤里有石子、小虫子、落叶、草根……(以 样土实际情况为准) 问题 2:做下面的实验,你分别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土壤里有什么? 答:(1)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看到纸巾潮湿了,说明土壤里有水分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看到硬土散开,过一会儿又看到有气泡从土壤里冒出,说明土 壤中含有空气 (3)搅拌以后看到水变混浊,静上一段时间又看到沉淀后,杯中的物质分为三层,水面漂浮 一些物质,水中上层物质颗粒较小,是黏土,下层颗粒较大,是沙粒 (4)取一些土壤放在火上烧一烧、闻一闻,看到土壤发白,闻到焦糊味,说明土壤中含有腐 殖质 问题 3:为什么渗出来的水不一样多呢? 答:因为三种土的渗水性不同,沙土渗水性强,渗出来的水最多,黏土渗水性差,渗出的水 最少,壤土的渗水性居中,渗出来的水也居中。

      问题 4:用更多的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答:①用放大镜看:沙土颗粒大,沙粒多黏土颗粒小,黏粒多 ②用手捻一捻:沙土的沙粒硬捻不碎黏土的黏粒不硬,一捻就成粉末 ③和点水握一握:沙土不能握成团黏土能握成团 二、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有些什么?在本课他们 将认识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开展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别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认识到土壤里面有什么,在本课他们 将认识土壤的成分以及土壤的基本类型,并开展一系列的对比性研究进而鉴别家乡土壤的类型 教学流程: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环节一:观察土壤,鼓励学生观察后作好观察记录 师总结:土壤是一种混合物 环节二:设计实验、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3--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加以完善 3、分组做实验 4、汇报交流:土壤里有水、空气、黏土、沙土和腐残质等物质组成 环节三:比较三种土壤 1、阅读课本资料 2、分组讨论如何比较三种土壤 3、学生汇报 4、教师引导学生做“渗水性实验”。

      5、学生讨论:在渗水性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不相同? 6、学生实验 7、汇报探究结果 环节四:用多种方法比较沙土和黏土的不同? 1、学生分组设计方案 2、学生分组实验,并作记录 三、拓展研究 我们这里的土壤属于哪一种类型,你是怎么知道的?作为课后研究项目,大家回去研究并作 好记录填写在 P7 表格上 四、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实验准备:沙土、黏土、壤土各一纸杯、水三纸杯,漏斗三只,沙布三块,烧杯三只 实验过程:1、把三只漏斗分别放在三只烧杯上,再分别放上沙布,然后把沙土、壤土和黏土 分别倒在沙布上 2、把三纸杯水同时倒入三种土壤中,过一会儿观察比较烧杯中水的多少? 实验结论:沙土下面的渗水最多,说明沙土渗水性最强,黏土下面的渗水最少,说明黏土渗 水性最差,而壤土下面的渗水居中,说明壤土渗水性居中 (注:这是一个对比性实验,需要控制土的数量、水的多少、仪器的装置等条件,使之相同) 3 3、肥沃的土壤、肥沃的土壤 一、问答解答 1、仔细观察土壤的上层和下层,你发现有什么不同? 答:土壤的上层颜色黑褐色,松散、有丰富的腐殖质土壤的下层颜色浅黄色,较硬、岩石 增多。

      2、你还知道哪此增加土壤肥力的例子? 答:除了种植绿肥,收集落叶和人畜粪便沤肥,修筑梯田外,还有秸杆还田,放养蚯蚓等 3、为什么说蚯蚓是“土壤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答:①蚯蚓在土中钻洞,有利于土壤通气排水,起到了松土的作用 ②蚯蚓吃土及枯草,分解生物残体,排出粪便增加了土壤的肥力 二、教材分析 本课遵照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引导学生认识腐残质及其产生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 认识土壤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4--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情况,本着“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根本”的 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教师都以灵活的综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讨论猜测—实 验验证—得出结论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明确研究内容 (二)探究土壤: 环节一:通过观察土壤,引导发现土壤中的腐殖质 1、通过观察不同地方的土壤发生什么变化 2、枯死的植物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3、引导猜测:动植物对土壤肥力有什么影响 4、解释腐殖质 环节二:阅读课文资料,讨论交流 土壤的肥力为什么会流失,怎样增加土壤肥力,教师补充介绍 环节三:为蚯蚓安家,观察蚯蚓。

      1、组织学生观察蚯蚓 2、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蚯蚓的常识,提醒学生爱护蚯蚓 3、学生讨论交流如何给蚯蚓安家 4、观察蚯蚓 环节四:亲手实验,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1、讨论肥料袋的制作方法 2、指导学生制作肥料袋(作对比实验,一是有蚯蚓的袋子,二是没有蚯蚓的袋子) 3、学生预测结果 (三)课下延伸: 鼓励学生管理好肥料袋,并能长期观察并记录,养成长期观察的好习惯 三、实验与制作 制作名称:做一个肥料袋 制作材料:塑料袋、吸管、土壤、果皮、菜叶、蚯蚓、杯子、水 制作过程: 1、往塑料袋中装土、水果皮、菜叶、蚯蚓等 2、均匀地往塑料袋中洒一点水,把塑料袋口轻轻地扎上,再插上几个吸管以便散热 3、把塑料袋放在黑暗的地方,用黑色的纸盖在上面 4、每周翻动两次,大约 3、5 天才能成肥4 4、土壤的保护、土壤的保护 一、问题解答 1、你还能说出哪些动植物及人类离不开土壤的事例? 答:土壤里生长的粮食、瓜果、蔬菜可供人类食用,生长的棉花麻等可供人类作纺织材料 土壤里生长的树木可供人类作建筑材料、家具材料、燃料等 土壤里生长的草是很多动物的食物 土壤里有很多动物的洞穴……------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5--问题 2:为什么有的地方草木林茂,而有的地方寸草难生呢? 答:有的地方草丰是因为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地肥沃能适宜很多植物生长。

      有的地方寸草难生是因为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是土地荒漠化的表现,这种土壤干旱、贫瘠, 不能适宜植物生长 问题 3: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力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答:当森林被砍伐,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的蓄水能会变弱,没有了植被水会很快流失或蒸 发掉,土地干旱 问题 4: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 答:这一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认识到没有土壤的后果,即使有再过分的推论也不为 过,以引发学生保护土壤的热情 问题 5: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应该怎么做才对? 答:1、喷洒农药会造成土壤污染,肥力下降板结 2、抛散垃圾会使垃圾中的有毒物质侵蚀土壤 3、开窑烧砖占用破坏大量耕地 4、开山毁林,破坏了植被造成水土流失 正确的做法:合理施用农药,垃圾分类回收,不准开窑烧砖,严禁滥伐树木 问题 6:我们可以为保护家乡的土壤做些什么呢? 答:1、积极参加植物造林活动,做“护绿”小队员 2、设立“变废为宝”岗位,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 3、积极进行环保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制止破坏土壤 (注: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二、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认识土壤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了 解人类的一些不良行为对土壤造成的危害,引发学生增强保护土壤的意识。

      本课的主旨是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土壤对人类的重要性,感受土壤问题的严峻性,反思自己平 时的行为中是否有破坏土壤的现象,让学生将“保护土壤”从一句口号转变为自己真实的行为为 此教学设计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谈话导入,感受土壤的重要性 1、教师谈话引导学生思考: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2、学生小组交流并填好 P65 的记录表 3、全班交流讨论结果、小组间互相补充 4、教师小结 (二)交流讨论:了解土壤的破坏情况及危害 1、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自由发言 2、教师进行对比实验 3、想一想自己有没有破坏土壤的行为,学生交流 4、分组讨论:假如没有了土壤,地球上将是怎样的情景?先分组讨论,再汇报交流 (三)共同探讨、交流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 1、分组讨论 2、组织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6--出一份保护土壤的小报,呼吁全体同学都加入到保护土壤、保护环境的行列中来. 三、实验与制作 实验名称:土壤的蓄水能力实验. 实验准备:塑料盘、泥土、草皮、水壶. 实验过程: 1、把有植被的一块土和无植被的一块土分别在两个塑料盘的一端 2、用洒水壳分别均匀地洒同样多的一壶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