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童社会行为及人格-文档资料.ppt

90页
  • 卖家[上传人]:日度
  • 文档编号:144472709
  • 上传时间:2020-09-09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01KB
  • / 9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儿童的社会行为与人格培养,郑 威 13554071045,2,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您有怎样的感悟?,3,第一部分 婴儿的社会行为和人格,前言 婴儿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由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发展,就开始了社会行为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人格的形成和社会化发展两方面 关于社会行为和人格,心理学主要关注婴儿的以下方面: 1、婴儿的气质 2、婴儿的基本情绪 3、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4、婴儿自我的发展,4,第一单元 婴儿的气质类型,一、婴儿气质类型的种类 (一)按婴儿的活动特性划分 1、情绪性 负面情绪占优势,常常愤怒、悲伤、恐惧 2、活动性 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游戏 3、冲动性 情绪激烈,易冲动,自控力缺乏 4、社交性 主动与人交流,“自来熟”,5,(二)从适应维度划分 1、容易抚养型 生活规律,易适应新事物,反应积极 2、抚养困难型 生活规律性差,难适应新事物,对新刺激消极被动,负面情绪多 3、发展缓慢型 适应环境缓慢,对新事物反应消极,情绪常不愉快但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会缓慢活跃起来,6,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一)出生后第一年,气质逐渐变得稳定 (二)某些气质特征受环境影响而变化,但一些具有极端气质特征的人很难改变,7,三、婴儿气质与教养的关系,(一)婴儿气质不同,对早期教育的适应性和要求也不同 (二)早期教育应尽量与婴儿的气质特征相适应 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 恰当的亲子互动关系,8,第二单元 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一、婴儿的兴趣 初生婴儿的兴趣是一种本能的情绪,可以指导婴儿的感知、动作和探究活动,其发展分三阶段: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百日以前) 通过感知、动作接触外界,并借此推动反应性活动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事物反复出现引起婴儿兴趣动作回应刺激得到重复婴儿产生快乐感 3、新异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 对新异事物敏感主动感知,施加动作学习过程,9,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微笑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婴儿微笑从生物学意义社会意义转化,发展过程分三阶段: 1、自发性微笑阶段 与生俱来,反射性微笑,并非社会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能区分人和其他刺激,但对人不加区分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能区分熟人和生人,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微笑,10,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婴儿的哭泣是不愉快的消极反应,是使用语言之前表达需要的唯一手段 1、自发性的哭 与生俱来的生理反射,不具有社会性 2、应答性的哭 不适宜的内外刺激引发,表达需要,有社会性 3、主动操作性的哭 从经验中学到的,如把打针与疼痛和白大褂联系起来,11,四、分离焦虑,婴儿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或环境等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三个发展阶段: 1、最初阶段 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生人、痛苦地求助、愤怒抗议等 2、第二阶段 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的情况下,渴求妈妈的急切愿望受到打击,失望,减少啼哭,情感冷漠 3、第三阶段 在无可奈何之下,开始寻求可亲近的生人,似乎摆脱了分离焦虑,企图适应新环境 分离焦虑过重、过长会影响婴儿智力、个性、社会适应性,12,案例:头撞地板的1岁半男孩小西,13,第三单元 婴儿的社会性依恋,一、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主要是母亲)之间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依恋发展四阶段: 1、第一阶段 无差别阶段,婴儿对人不加区分 2、第二阶段 有差别阶段,婴儿对母亲更偏爱 3、第三阶段 特殊情感联络阶段,对母亲产生特殊情感依恋,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 4、第四阶段 互惠关系形成阶段,能理解母亲需要离开自己的原因,相信母亲爱自己,能接受母亲暂时离开,14,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1、安全型 母亲在场使儿童感到足够安全,能在陌生情境中积极探索。

      对母亲离开和陌生人进来没有强烈不安 2、回避型 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母婴之间并未形成亲密感情联结 3、反抗型 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母亲回来后,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爱抚,矛盾,焦虑 案例:爱哭、爱生气、爱打妈妈的女孩妞妞,15,三、依恋的长期影响,早期依恋显著影响日后人格形成: 安全依恋型的孩子成人后具有高自尊、自信; 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 善于寻求社会支持,16,第四单元 婴儿自我的发展,一、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1、主体我的自我意识(一周岁前后) 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表现为: 主动引起自身动作,以与镜像动作相匹配 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能区分镜像我与自我的关系 热衷于扔玩具,让成人去捡,再扔再捡,17,2、客体我的自我意识(两周岁前后),表现: 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能意识到自己的独特特征,能从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 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18,第二部分 幼儿的社会行为和人格,一、幼儿人格初步形成 (一)显示出明显的气质特点 对周围环境变化敏感迟缓 活泼安静 积极探索消极被动 气质与生俱来,但具有可变性和可塑性,而幼儿期可塑性较强,父母应针对性创造条件,完善幼儿气质,19,(二)表现出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 1、男女儿童对服装和玩具的爱好 案例:喜欢裙子的男孩 2、对游戏活动倾向性 案例:躲在墙角玩蚂蚁的冬冬 3、对学习和活动的兴趣 案例:不喜欢数字的小姑娘,20,(三)表现出一定的能力差异 1、注意能力 2、记忆能力 3、言语表达能力 4、艺术能力,21,(四)最初的性格特点表现 1、合群孤僻 2、乐于分享自私冷漠 3、自信勇敢自卑怯懦,22,二、儿童发展的第一逆反期,(一)第一逆反期(3-4岁)的表现 1、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反抗父母控制 2、要参与成人的生活活动,自以为别人能干的事自己也能干,并大胆付诸行动 3、如果别人代替自己做事,往往坚持自己重做 4、喜欢表扬,喜欢肯定的行为模式,23,第三部分 儿童心理健康的六大标准,1.求知欲强 孩子兴趣广泛 喜欢观察事物 爱动脑筋,思维敏捷 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 对新鲜事物反应快 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24,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 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半途而废 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 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25,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 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 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26,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 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 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 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27,5.富于同情心 乐于帮助别人 乐于关心别人 常表现出“利他”和“亲社会”的行为。

      28,6.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 尊重别人 能与别人和睦相处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29,第四部分 儿童各类心理现象及解读第一单元 儿童的恐惧,儿童的害怕或恐惧,一般都较轻微,并有年龄特点,也是暂时的 有些恐惧,会随着儿童正常发育过程消失 不同年龄的儿童会有不同的害怕对象,30,儿童恐惧的阶段性特点,1-6个月 婴儿在早期,听觉是较为敏感的因此,较大的噪音会使婴儿产生恐惧 但偶尔的一两次刺激,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 在婴儿哭泣时,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 避免连续让婴儿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强化31,6-9个月 婴儿期,对于新奇刺激产生的反应取决于多种情境因素 1、婴儿所熟悉的人是否在场 2、与所熟悉的人接近程度 3、所在的环境是否熟悉 4、以往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 5、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反应方式 6、婴儿个性特征 7、陌生人的特征 8、陌生人接近婴儿的方式等,32,12-24个月 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焦虑,高峰出现在18-24个月 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取决于许多因素: 年龄 过去的分离经验 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 认知水平 性格特点 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33,2岁6岁 此阶段,儿童的恐惧变得更为个人化。

      恐惧内容: 1、独处 2、黑暗 3、死亡 4、绑架者及抢劫者 这些恐惧在四岁时达到高峰,并且在四到六岁这一年龄段维持高峰,此后高峰开始下降34,第二单元 儿童的胆怯,一、胆怯的由来 1、不安全的依恋 2、父母的教养方式(过度关注) 3、父母的示范作用 4、长辈的语言暗示 5、应激事件的影响 案例:一个美国小男孩的万圣节,35,,,36,二、胆怯的表现(5) 1、不敢在生人面前讲话,家里来了客人躲在角落里,被家长叫出来也躲躲闪闪; 2、不敢在班上回答问题,更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甚至老师点名,也难开口,声音细小,匆匆结束; 3、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总说害怕; 案例:害怕孤独的小洁,37,4、不敢一个人离开房间,例如上厕所; 案例:不敢独自上厕所的小雨 5、不敢在受小朋友欺负的时候大声讲理,更不敢反抗,一味忍受,回家哭个没完,38,三、如何克服胆怯 1、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不要对自己害怕的事物大惊小怪 2、不要过分宠溺让孩子放手做事 3、不要操之过急,指责批评孩子 4、给与足够的鼓励和表扬 5、多提供孩子与外界交往的机会,多参加游戏,39,第三单元 儿童的爱心,一、缺乏爱心的表现 1、不懂得分享 麦当劳里的欢欢 2、不懂得疼爱 只有一个座位,奶奶站着宝宝坐 3、不关注他人的需要 一个人看动画片的妮妮,40,二、缺乏爱心的原因 1、父母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宝宝独享 2、从不要求宝宝关注他人的需要 3、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41,三、培养爱心的方法 1、从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 2、引导孩子关爱周围人 3、父母以身示范,42,第四单元 儿童的责任心,一、责任心缺乏的表现 1、缺乏生活自理能力 开学第一天尿裤子的彬彬 2、不懂得自己在家庭里的责任 泡在水里玩玩具的小小 3、缺乏团队意识 幼儿园运动会上我行我素的欣欣,43,二、缺乏责任心的原因 1、父母大包大揽,不给孩子机会 不会穿鞋的牛牛 2、父母的榜样示范 学妈妈乱丢垃圾的小鹏,44,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给孩子分享家务的机会,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家庭大扫除;家务承包责任制 2、父母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家庭和社会责任意识 3、多带孩子参加义务社会活动,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45,第五单元 孩子的价值感,一、缺乏价值感的表现 1、过度的依赖,凡事寻求父母的意见 案例:不喜欢吃羊肉的瑶瑶 2、缺乏独立决策能力,遇事手足无措 案例:找不到家的小峰,46,二、缺乏价值感的原因 1、父母的包办,剥夺孩子的选择权 2、孩子遭遇挫折体验,父母没能及时指导 3、孩子的胆怯,47,三、培养孩子的价值感 1、给孩子独立行为的机会 2、及时鼓励,帮助孩子强化自身的价值感,48,第六单元 孩子的宽容心,一、宽容心缺乏的表现 1、不能忍受别人的批评 案例:爱打人的冰冰 2、不能忍受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 案例:他弄脏了我的娃娃欣欣的哭诉 3、不能忍受别人比自己好或比自己差 案例:爱嫉妒的小星,49,二、缺乏宽容心的原因 1、父母的榜样作用 2、父母的教养方式,50,第七单元 教育孩子过程中的9个NO,一、不过分关心孩子 这样做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51,二、不“贿赂”孩子 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52,三、不一味亲近孩子 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53,四、不勉强孩子做不能胜任的事情 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54,五、不对孩子太苛求 这样会使孩子养成自卑、胆怯、逃避等不健康心理,或导致反抗、残暴、离家出走等异常行为55,六、不欺骗和恐吓孩子 吓唬孩子会丧失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以后的一切告诫,孩子就不会服从了56,七、不当众批评或嘲笑孩子 这会造成孩子怀恨和害羞的心理,大大损害孩子的自尊心57,八、不过分夸奖孩子 孩子做事取得了成绩,略表赞许即可,过分夸奖会使孩子产生沾沾自喜求虚荣的不良心理58,九、不对孩子喜怒无常。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