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汽车安全性科技发展.ppt
17页近代汽車安全性科技發展前言•汽車科技如同其他科技產業,均是透過不斷地實驗與創新,逐漸累積出現今進步狀態或許,許多消費者以習以為常的標準配備,真正問世的時間也不過短短幾年而已在此之前,這些被歸類為科幻的新穎想法,均透過無數的實驗性產品,而逐漸落實在市售車款上 F100(1991):雷達測距系統與三明:雷達測距系統與三明治車體治車體 •最早於1991發表的F100實驗車談起,車距監控防撞系統(Distronic Plus)雷達測距系統最早出現在F100上,當時創新地提出透過裝置於水箱護罩內的雷達,在巡航時即時與前車進行測距以保持安全距離,而這項科技配備現今也逐步落實在進口與國產豪華車款內•至於汽車安全結構方面,F100最大的貢獻在於三明治車體概念(Sandwich Floor)的提出,透過精密規劃的三明治車體,在撞擊發生時能透過良好的車體潰縮,避免引擎等機件直接撞擊入座艙,以保護乘員的生命安全,並讓小型車能享有高安全標準,這項設計之後落實於1997年問世的A-Class(小型迷你車)以及當今的B-Class(小型較式休旅車) 另外,1995年問世的S-Class(大型轎車)亦有兩項受惠於F100的科技配備,那就是高亮度的氙氣頭燈以及雨滴感應式雨刷,大幅提升駕駛的行車安全。
C112(1991):主動車身控制懸吊系:主動車身控制懸吊系統統•在F100問世同年,Mercedes-Benz研究團隊所發表的C 112實驗車,首次提出ABC主動車身控制懸吊系統(Active Body Control),透過電腦即時調整的主動懸吊系統,讓車身在面臨各種動態條件,均能有最平穩安全的表現,ABC系統之後則首次在1999年問世的CL-Class(大型敞篷跑車)出現,並於2006年的SL-Class(中小型敞篷跑車)與新一代CL-Class演進為最新一代的系統Vario(1995):車用衛星導航系統:車用衛星導航系統 •至於當今喜愛休旅的車主,大受歡迎的衛星導航系統,在1995年推出的Vario實驗車上,還是一項相當前衛的科技配備,並在1995年由S-Class(大型轎車)成為首款搭載Mercedes-Benz衛星導航系統的量產車;而在11年之後,車用衛星導航系統,以成為消費者可輕鬆負擔的配備F200(1996):智慧型頭燈系統:智慧型頭燈系統•至於最近的汽車科技成果,均大量移植入新一代的CL-Class(大型敞篷跑車)與S-Class(大型轎車)兩款產品,其實仔細對照之後,可以許多技術源自於1996年推出的F200概念車,尤其是智慧型頭燈系統(Intelligent Light System),擁有高達五種照射模式,以提供駕駛最佳的夜間照明條件。
F300 Life Jet(1997):主動轉向頭:主動轉向頭燈燈•1997年推出的F300 Life Jet三輪概念車,不僅大膽突破Mercedes-Benz不受限於四輪車的發展框架,F300 Life Jet其實提出一項重要的科技概念,那就是主動轉向頭燈的提出,這項系立即落實於1998年的S-Class(大型轎車),現在則成為許多Mercedes-Benz車款的標準配備• F500(2003):紅外線夜視輔助系統:紅外線夜視輔助系統•首次於2003年F500概念車亮相的紅外線夜視輔助系統(Night View Assist),讓駕駛在夜間行駛時,可透過紅外線裝置,較以往傳統使用鹵素大燈照明時,提升至125%的辨識效果,而這項新科技,目前已經搭載於S-Class(大型轎車)與CL-Class(大型敞篷跑車)上同時,S-Class與CL-Class等多款豪華車款,所搭載可調整式多功能行車電腦顯示儀錶板,也是源自F500的構想 PRE-SAFE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 •Mercedes-Benz開發許久的PRE-SAFE主動式安全防護系統,在新一代CL-Class (大型敞篷跑車)上亦有可觀的進展,尤其新研發的PRE-SAFE 煞車系統,導入先進的Brake Assist PLUS煞車輔助系統,透過安置於前保桿掃描幅度達80度的30米短程雷達與150米長程雷達,預先察覺前方可能的撞擊意外時,系統將以40%的煞車力道預先進行煞車作動,以避免撞擊的發生機率。
安全零死角,安全零死角,Mercedes-Benz推出推出BSA盲點輔助系統盲點輔助系統 •測距雷達在汽車安全上,近年來呈現出更為廣泛的應用Mercedes-Benz最近便發表全新開發的Blind Spot Assist盲點輔助系統,提供S-Class (大型轎車)和CL-Class (大型敞篷跑車)兩個車系作為選配,以降低駕駛在切換車道時,因視覺盲點所可能造成的潛在危險倒車輔助系統倒車輔助系統 •倒車輔助系統 (Parking Assist System) 的運作,透過位於車輛前後的雷達和攝影機,在中控台上方的螢幕除了影像外,還用不同色系的線條,畫上車輛的預測路徑與正確路徑,而當與前後車距離過近時,也會適時給予駕駛人警告,以避免碰撞發生 ASF®概念高剛性車身結構 •ASF®概念高剛性車身結構比傳統鋼鐵車身更輕巧穩定概念高剛性車身結構比傳統鋼鐵車身更輕巧穩定1982年,年,Audi就發表了第一款採用鋁合金車體的汽車,就發表了第一款採用鋁合金車體的汽車,Audi數十年來更持續開發鋁合金車體構造,以新材質、鋁數十年來更持續開發鋁合金車體構造,以新材質、鋁合金及創新技術,使合金及創新技術,使Audi能將鋼及鋁結合成單一車體概念,能將鋼及鋁結合成單一車體概念,其車體剛性、強度及安全性因此獲得提昇。
其車體剛性、強度及安全性因此獲得提昇• Audi drive select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 •只需按下控制鍵,就可透過舒適只需按下控制鍵,就可透過舒適comfort、自動、自動auto與跑與跑車車dynamic等三種模式中選擇你想要的車身動態設定等三種模式中選擇你想要的車身動態設定Audi drive select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會在不同模式之下可程式車身動態系統會在不同模式之下改變油門的反應特性、變速箱的換檔時機、減震筒的軟硬改變油門的反應特性、變速箱的換檔時機、減震筒的軟硬調性、以及動力輔助轉向系統的轉向齒比,營造出截然不調性、以及動力輔助轉向系統的轉向齒比,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操駕感受同的操駕感受 •看過上述多款實驗車與概念車,雖然當時前衛的車身造型與幾近科幻的先進概念,讓人僅能以讚賞的角度切入,然而,汽車科技的迅速發展,確實如「昔日科幻、今日成真!」般,若沒有這些汽車科技創意與雛型的提出,就沒有現在無數被視為普及化的實用配備,相信只要有需求,汽車科技亦將持續走在時代尖端參考文獻•.tw/tw/brand/zh/About_Audi/Technology_1/Technology_6.html#source=/tw/brand/zh/About_Audi/Technology_1/Technology_1.html&container=page 奧迪•http://news.u-.tw/news-detail.asp?nid=4715 賓士• 報告到此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