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8页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捉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参考答案:D2. 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主要是为了表彰他A.深刻提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B.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C.证明了空间、时间和质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 D.在光电效应方面的突出成就参考答案:D3.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C、限制高利贷盘剥 D、减轻农民负担参考答案:B4. 宋代选拔官吏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
这反映出A.八股取士使科举制走向僵化 B.经济重心的逐步南移C.商人社会政治地位的提高 D.政府加强对商业控制参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在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重农抑商”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封建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从各个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材料中商人子弟能够通过科举入仕,反映了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故C项正确;A、B、D三项信息材料并未体现,排除5. 法国国家图书馆珍藏着一个小盒子,里面保存着伏尔泰的心脏盒子上是伏尔泰的一句话:“我的心脏在这里,但到处是我的精神伏尔泰之“精神”的实质是A.主张上帝至高无上B.提倡进步和理性C.实行开明君主制D.主张天赋人权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B、C、D都是伏尔泰的主张,而题干的要求是回答其思想实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结合启蒙运动的核心来分析可得出结论,伏尔泰精神的本质应该是进步和理性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的思想6. 《十日谈·第四天·一对父子的故事》中,父亲将女人形容为“祸水”“绿鹅”,而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此故事表明作者 ( )A.批判了宗教神权统治的立场 B.引导人们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的愿望C.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思想遗产 D.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类平等的思想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而 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女“人”,强调的是“人性”,所以,此故事表明作者是在引导人们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的愿望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从禁欲苦行到顺从人性的愿望7. 下列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是一部充分体现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意志的资产阶级宪法B、是一部带有浓厚封建专制色彩的封建性质的法律C、是一部将德意志军队普鲁士化的军事立法D、是一部带有浓厚专制主义色彩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参考答案:D8. 据考证,秦汉时期维持一日两餐生活,上午用餐大致在9点左右,下午用餐则在15点左右直到汉末,曹操享用“一日三餐”都是尊荣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甚至四餐据此可知汉代以后A.古人健康水平呈上升趋势B.农民普遍贫困现象愈演愈烈C.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D.社会大众物质生活更为丰富参考答案:D秦汉时期是两餐制,汉代以后实行三餐或者四餐,主要是汉代以后物质生活较为发达,导致民众用餐次数增多,故D项正确;材料饮食增多不能说明健康水平上升,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民众并不是越来越贫困,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各地区贫富分化现象减轻,故C项错误。
9. 亚里士多德:“组成城邦的一个部分优于质而另一部分则优于量,譬如门望较低于贵胄的部分,于数而论,却胜过贵胄,穷人的数目也可以胜过富户;但一部分胜于量的可能还抵偿不了另一部分质的所胜这说明亚里士多德A. 主张建立混合型的共和政体 B. 强调公民的知识素养C. 赞同雅典直接民主政治 D. 看重公民出身参考答案:A10. 德黑兰会议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根本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根本好转”的表现有( ) ①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夹击之中 ②法西斯阵营开始瓦解 ③北非德意军队投降 ④苏德战场德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参考答案:D11. 《十二铜表法》规定,狱官或仲裁者收受贿赂要被处以死刑这表明A.公民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习惯旧俗得以保留C.贵族滥用权力受到限制 D.法律程序过于严格参考答案:C12. 证明“造物主”即神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使人的思想发生跃进的学说是 ( ) A.微积分 B.太阳中心说 C.生物进化论 D.牛顿力学参考答案:C13. 易中天说:“百家争鸣……是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材料中“争”的实质是( )A.建立自己的学术霸主地位 B.争夺国家主导思想的特权C.寻求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 D.促进社会制度的顺利转型参考答案:考点:32:百家争鸣.分析:此题考查百家争鸣,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解答: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以其主要是对社会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寻求如何稳定社会秩序的途径,故此题应选C项.选项ABD不是核心问题,均排除.故选C14.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已学史实可知宗法制突出嫡长子继承制,材料中李世民的继位,违背了宗法制的原则,也是对孔子“礼”的违反,同时也违背了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因此①②③均符合题意,而题干与“民贵君轻”不符,可以排除④。
正确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15.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中国市场向全世界开放,其直接目的是 A.打入他国在华势力范围,进行自由竞争 B.阻扰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C.保持中国领土完整,促进它走向近代化 D.步他国后尘攫取本国势力范围参考答案:A16. 2004年5月1日,匈牙利、立陶宛、波兰等10个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史称欧盟“东扩”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说“欧洲第一次跨越了政治鸿沟”这句话的含义是指这次扩大A.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B.提高了欧盟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地位C.深化了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D.有利于保持欧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参考答案:A根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鸿沟”指的是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曾给欧洲带来长期的分裂与对峙,跨越政治鸿沟是指意味着冷战给欧洲带来的分裂结束,A项正确欧盟的东扩尽管确实有利于提高欧盟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地位,但这不是欧盟主席所要表达的意图,排除B欧盟“东扩”不等于欧盟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的深化,排除C。
D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17. 为纪念“伟大的立法者”梭伦,美国在其立法机构—众议院的墙壁上镶嵌了一幅梭伦的画像梭伦改革的措施体现出他的立法精神是( )A.劫富济贫B.公平公正C.倾向权贵D.崇尚峻法参考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具有折中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18. 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是A.地方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参考答案:C据题干“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妥善处理了中国的民族关系,故C项正确;地方自治制度的说法过于抽象,故A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与处理民族关系没有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制度,故D项错误19. 下表摘编自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材料表明在农学研究中,徐光启A.注重农作物品种的改良B.重视农作物的备荒价值研究C.认为水稻供应不足以度荒D.认识到发展水利的重要性参考答案:B【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表中是《农政全书》对一些粮食作物的记载,从记载内容上看,强调的是三种作物对对灾荒之年的预防这样,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水利的重要性,故AD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水稻与备荒之间的关系,故C项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描述”体现的信息的准确解读;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20.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主要原因是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以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所以统治者之所以查禁此书在于此书与清代加强专制主义的要求不符,D正确;A项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不是主要原因;B项质疑孔子的权威性是李贽的思想;C项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是隋唐时期儒家学者主张所以选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21. 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然而物理成就不多;发明了造纸术、火药,但化学成就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重视系统性的科学实验 ④理论体系完整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①③参考答案:A2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 )A.用政治统一保证思想统一 B.用阴阳五行思想巩固统一C.用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D.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参考答案:C23.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