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传统节日七夕节广东的习俗活动.docx
5页2024年传统节日七夕节广东的习俗活动 七夕到,欢乐到,牛郎织女会鹊桥;七夕到,祝愿到,华蜜的人永合好;七夕到,好运到,桃花运儿追着跑;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广东的习俗活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确定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节日七夕节广东的习俗活动 1、用苹婆来供奉 在广东民间有一习俗,每年的七月初七“乞巧节”都用苹婆来供奉苹婆其名来自梵语,相传由唐代三藏法师从西域传入,并因七月初七又是牛郎与七姐相聚日,所以又称之为“七姐果”苹婆是在七月初七前后上市,且它是岭南珍稀果品,又称“凤眼果”,上市期约半个月,故平常不易吃到 2、拜七姐 在福建、广东及东南亚一带时兴“七夕拜七姐”这是旧时女儿家的大节日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从初六晚起先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支配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相互赠送,以示友情 3、七夕取水 过去,肇庆“七月七”落坑洗白白、到河里担水回家避邪,是农村常见的七夕仪式广宁人普遍认为农历七月七这天河溪的水特殊凉爽,广宁人称之为“七姐水”,父母都会叫孩子去河溪里洗身,或许寓意着用“七姐水”冲去小孩子身上的污浊,以游泳熬炼身体,祈求孩子们强健平安 有这样的传闻,七月七当日山坑泉水更甘甜,是一年之中水质最好的时候此时接取的山泉水,装回家中用水缸或瓦缸存放,据说放置一年都不会腐臭有村民当天从山里接回来的水,放入冬瓜浸泡,喝下去具有解毒清热功效如有大人小孩发生惊风热症等症状,可饮用这“七姐水”治病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持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喧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起先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接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好像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爱的节日之一 七夕情人节由来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发展、演化,有各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情节是: 天上王母娘娘的孙女织女,其工作是在天上织云彩,也称云锦天衣;牛郎是人间的放牛郎,父母早亡,受兄嫂虐待,每天和一头老牛在一起生活,日子过得很苦 有一天,老牛告知他,天上织女要和她的姐妹到银河洗澡,叫他去“偷取”织女的羽衣,这样没有了羽衣,织女就不能飞回天上了,就会做他的妻子 到了那一天,漂亮的仙女们果真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游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
惊惶失措的仙女们连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请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非常华蜜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 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嘱咐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就会得到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后来有一天,王母娘娘听说织女“不守天规”,“私奔”凡间,大为愤怒,就派天兵天将捉拿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 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想起老牛告知他急难时披上牛皮会得到帮助的话,连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了出去,牛郎也飞到了天上就在牛郎要追上织女的关键时刻,王母娘娘拔下头簪,在织女身后一划,那划痕就成了波涛汹涌的天河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今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夜泣啼现在牛郎星旁的两颗小星,称扁担星,人们说那是牛郎织女的一对儿女最终,牛郎织女的真情感动了天上的喜鹊,它们每到七月七日就拔下自己漂亮的羽毛,架成一道彩虹桥,让这对相思一年的夫妇在这一夜会面 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传统节日七夕节广东的习俗活动相关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