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LGO基线解算详细过程参考word.doc

24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531894534
  • 上传时间:2023-08-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2M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一共观测6个时段,两个已知WGS84点,其余为新点,基线长度在4-25km,平均长度11km2、LGO基线解算设置全部默认,导入数据为由LGO生成的RINEX数据,和直接导入DBX效果一样,包含天线相位偏差解出的基线全是固定解环路报告为默认设置平差方案中约束两已知WGS84点,自定义先验方差3、TGO基线解算设置除阀值由3.5改为2.5,其余全部默认,导入数据为LGO生成的RINEX数据(O文件的天线高手工+0.0644m,即加了一个L1的相位偏差),对卫星进行了个别观测段的删除,解出的基线全是固定解环路报告为默认设置平差方案中约束两已知WGS84点,加权方案自动4、对比结果:4.1 基线推荐精选LGO的解算速度明显高于TGO,且使用LEICA的静态数据,LGO的基线结果和TGO的基线结果基本符合相应等级的复测基线标准,但是基本上TGO的基线长度要长过LGO的结果,精度上TGO比LGO差很多4.2 闭合环路LGO直接默认输出,仅生成6个最小独立环,相对闭合差在0-1ppm之间TGO也默认输出,生成96个三边环,包换同步环和异步环如果按照《规范》检核,TGO有9个同步环闭合差超限(超限很小,因为本身同步环闭合限差就很小,极易超限),而LGO则无法进行检验,但是我并没有对TGO中环路闭合差超限的相关基线进行删除,而是依照规范的要求对“全部基线”进行了平差。

      4.3 无约束平差推荐精选在WGS84系统下进行,LGO平差结果和TGO平差结果对比如下:两种软件解算精度相当,中误差差值在0-3mm,但是TGO还是略逊TGO,由于无约束平差中起算点的不同,两套结果的绝对值无法进行比较,但是如果起算点相同,平差结果的差值应当在1cm以内这里要提到的一点时,无论使用哪种软件,如果工区内没有WGS84起算点,如果又是使用无约束平差的结果来求取转换参数的话,那么整个网,包括以后的RTK工序,都必须基于同一个WGS84起算点,而如果一切默认,那么使用LGO和TGO求出的转换参数就会不同,且点位差值会有一系统偏差,以此为例,则纬度和纬度差值0.03秒也就是0.9m,大地高差值2.5m,这是比较可怕的局面必须加以注意而如果无约束平差的结果没有用途,仅用来检核粗差,那么就可以不用顾忌软件自己选取那一个点作为其算,直接默认即可,在约束平差的时候,加上必要的位置约束以后,相当于一个系统的平移,不会影响最终的平差结果4.4 约束平差约束平差方案一致,都约束已知84点PCM016和PCM023,绝对约束,默认中误差为0平差结果对比如下:为了便于对比,平差结果按照UTM49S投影显示,可以看出:两种软件平差点位北东坐标差值在0-4cm之间,高程差较小,1cm左右。

      但是这样的结果是不具备对比性和统计性的平面坐标的较大差值,在前面的基线长度较差已经有所反应因为不可能做到LGO和TGO进入平差阶段的基线解完全一样,所以就无法保证最终平差的极度吻合但是,这样的差值在物探测量控制网阶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同时佐证了前面的莱卡天线在TGO中的改正方案的正确性推荐精选不单单是物探规范,几乎所有的行业规范,对基线同步环闭合差的检核都过于严格,而异步环却又过于松懈,在这一点上,或许LGO是做的更加合理的:不严格区分同步环异步环,只是统计最小独立环的闭合差我也坚信,莱卡的经验要优于制定规范的专家们,所以:在监理或者甲方对闭合环路要求不完全照搬规范的话,少量极小的同步环超限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且很多时候是必须的,但是异步环是绝对不能够超限的期待我们的GPS控制测量规范能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推荐精选经过近期对TTC、Pinnacle、Waypoint三个软件的摸索,感觉真的没有再做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因为界面太丑,更新太慢,操作繁琐我喜欢简单严谨还是返回头重新拾起尘封的LGO  这次重新开始LGO,秉承的原则是:不急不躁,稳扎稳打,不浅尝辄止,主要是深入帮助文件里面去,解决以前遇到的仍不明晰的细节问题。

      ok, let's go!  1、练习内容:GPS静态后处理  2、软件版本:7.0中文特别版,全部模块可用    3、样本数据:LGO自带的static数据  4、地方坐标系统:UTM32N,白赛尔1841椭球  5、新建项目:learn-gps static,坐标系统WGS84  6、导入原始的DBX观测数据推荐精选  发现由于是样本数据,所以各点观测比较随意,最短时间有9min,最长时间有60min,且各观测段犬牙交错,基线解算决定采用手工方法因为是练习,所以这次很详细的阅读了相关的帮助文件  LGO郑重的两个重要提醒值得仔细揣摩:  如果在外业作业中,在同一个作业(JOB)内,对同一个测量点的不同测量时段的静态数据采用同一点号作为点名进行保存,则在使用LGO进行数据处理时,要特别注意正确选择所需要的测量时段的数据否则,可能会导致出现严重的数据处理误差  如果在外业作业中,在同一台接收机的同一个作业(JOB)内,对在不同测量点上所采集的静态数据采用同一点名进行保存,则在使用LGO进行数据处理时,要特别注意首先使用“单点定位解(SPP)”功能区分出不同测量点的数据,再正确选择所需要的测量点及测量时段的数据。

      否则,可能会导致出现严重的数据处理误差  也就是说,在实际的基线解算中,我们应当根据预先的计划来合理的选取可能出现的基线,由于野外调度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往往会在我们不希望两个测站形成同步观测的时候出现了同步观测,这时候,就应当采用手工模式或者设置形成基线的最小时间间隔,来达到想要的结果  7、GPS处理参数的设置  GPS处理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选择观测时段和选择处理参数、处理本身用户需要干预的是选择时段和选择处理参数因为处理本身无需任何干涉  A、LGO的基线处理模式分手工和自动两种手工处理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结合实际情况及需要进行设计如何计算数据自动处理模式是从选择的时段中自动处理根据一组约束条件组合而成的所有的合理的基线它只能选择流动站,不能选择参考站LGO会自动选择合适的参考站处理顺序依赖于“自动处理参数”中定义的参数   AAAA,自动处理参数选项卡:推荐精选  a、只有当处理模式设置成自动时,才可以使用自动处理参数自动处理参数实际上是协助用户在自动处理的模式下进行基线计算的选取  “公共时间数据的最短时间”:同步观测时间的最短时间同步时间短于300s,不予解算这在剔除个别较短重叠时段时十分有用。

        “最大基线长度”:解算基线的最大长度此选项,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批量处理个别较长基线时用到,如长度超过200km的个别基线使用精密星历批处理比较有用另外:此项可输入的最大值是1000,我曾尝试解算超过1000km的基线,结果宣告失败,改成手工模式,可以没有限制  “处理方式”:选择“全部基线”的话,LGO按照基线最短时间和最大基线长度为前提处理所有可能的相关基线选择“独立设置”的话,LGO只处理一组独立的基线集合在N个点的网中中有N-1条独立基线但是线性相关的基线也可以视为独立基线(例如三角形的三个边),前提是:三条边没有同时观测推荐精选   “坐标选择策略”:选择“距离”,第一个参考点的最短的基线首先被计算,然后计算次短基线选择“时间”,具有最长公共时间的基线首先被计算,然后计算次长基线如果“按时段”勾选,则在满足处理模式和选择策略的两个条件下,选最长时段的点做为第一个参考站这个选项似乎意义不大,但是如果有一点的一个观测时段巨长,可以考虑勾选,如长时间长距离连测的点  “使用浮点解基准”,如果一个项目仅仅只有浮点解存在,则允许使用该点作为参考站做进一步处理这个是极端情况遇到的可能性不大。

        “重算已处理基线”,如果勾选,则原来已经计算了并且存储过的基线将再次被计算这个选项比较任性,特别对于基线比较多需要多次设置才能完成最终所有基线的解算,一次只能出来几条合格的基线,不勾选此项,可以保证已经成功处理的基线不丢失解算那什么时候才勾选呢?一般不勾选,但是应该也有勾选的时候,那就是闭合环路出了很大问题,不过那个时候似乎可以直接删除结果了,更直接  “计算控制点间的基线”,此项似乎一般不使用但是似乎第二第三时段复测基线的时候为了和第一时段统一基准的时候  BBBB、“策略”选项卡  确实应该把策略先进行阐述,LGO似乎设置的不合理推荐精选    “频率”:默认设置是“自动”,LGO会自动为最终的解算选择最好的频率或者频率组合软件自动处理的理论背景如下:  由于L1和L2频率不同,在电离层中产生的信号延迟也不同,利用这两种频率的线形组合可以计算消除电离层影响然而,L3的解算也同样破坏了整周模糊度当模糊度还未固定时,采用浮点解计算对于长基线来说(例如,长度大于80M),使用浮点解是不可靠的(除非模糊度值固定)如果观测时间足够长,则根据系统说明,L3浮点解是足够准确的如果可以事先解算L1和L2的模糊度,在无电离层影响的线形组合中采用L1和L2的整周模糊度进行第二次处理。

      在使用固定模糊度时可以消除电离层扰动在可以解算模糊度但无法消除电离层影响时(如,大于15M的基线)通常更优先采用这种策略对于短基线来说,使用无电离层影响的线形组合会增加噪声,反而不好最好采用标准的L1+L2解算       在自动频率下,双频数据基线长度超过15KM,使用L3(消除电离层)解算,根据情况可以有L3浮点解和L3固定解如果基线长度小于15KM,将处理L1+L2LGO的这一点和规范是一致的,或许是规范参考这个而制定的就是基线长度小于15KM无条件必须是固定解,不然必须补测  选择L1或者L2将强制使用特定的一种频率计算一个解推荐精选  选择L1+L2将强制使用L1和L2进行计算,而不再限制基线的长度似乎在长于15KM的基线,可以用L1+L2弄出模糊度,但是又没有办法消除电离层影响的时候,这样设置是不合理的而应当使用L3  选择L3使系统不限制基线长度使用L3解  “模糊度固定到:”:这个数值规定了解算模糊度的最长的基线距离,默认80KM,可以设置更高在这里,LEICA技术人员似乎转圈子了,如果频率是自动,那么距离小于15KM没有问题,必须是固定解长度超过15KM的基线将使用L3解,距离再长的,会出现L3浮点解,他们又说长度较长的基线的模糊度固定是没有意义的,对于长基线,如果保证了观测时间够长,L3浮点解是没有问题的。

      L3浮点解足以满足系统的标称精度那为何他们还要设置成80KM呢?或许是一个经验值吧或许浮点更好,在环路的检验中可以看出来  “采样率”:可以有1 2 3 4  5 6 10 12 15 20 30 60秒,直接设置成全部使用就可以了  “对流层模型”:对流层是高度约30KM的大气部分,它可能导致电磁波的传播延迟为了计算该延迟必须知道对流层的折射因子影响LGO提供如下的模型:  Hopfied模型、Simplified Hopfield模型、Essen&Froome模型、无对流层模型、计算模型  使用不同的模型所得到的结果相差很小(几个mm)建议在特定的区域采用本地所使用的模型,如果不熟悉可以使用系统的缺省设置Hopfied模型  无对流层模型不应用任何改正,在实际的使用中一般不使用在长基线或者是基线高差较大的情况,可以选择计算的模型  “电离层模型”:电离层是围绕地区周围海拔100-1000KM之间的一层。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6年一级消防工程师考试《消防安全综合能力》预习卷.docx 2025年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预测试卷一.docx 2026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提分卷二.docx 2025高考真题--全国II卷高考英语真题【原卷+听力音频+听力原文+答案】.docx 2024年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ⅠⅠ卷【英语】真题及答案(含听力音频).docx 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农业生态工程060165形考作业123答案.docx 2026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土建专业)》模拟卷.docx 2024年一级建造师-港口与航道工程管理与实务-2024年真题解析.docx 2026年一级建造师考试《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破题卷.docx 2026年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提分卷二.docx 2025年秋江开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050096第1次形考作业带答案.docx 2025年高考真题---山东省高考真题地理试卷(含答案).docx 2025年高考真题--山东省生物高考真题(含答案).docx 2025年秋江苏开放⼤学建筑材料第⼀次作业答案.docx 2025年高考真题--云南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docx 2025高考真题--北京卷语文真题(含答案).docx 2025年秋江苏开放⼤学机电设备伺服与变频应⽤第1次形考作业答案.docx 2025年秋江苏开放⼤学机械创新设计060260过程性考核作业1.docx 2025年秋江苏开放大学 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与应用060933过程性考试.docx 2025年高考云南物理真题(答案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