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的中医辨治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周学文教授.ppt
61页肿瘤的中医辨治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周学文周学文 教授教授中医治疗概况和进展 1. 1. 历史回顾历史回顾中医研究肿瘤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医研究肿瘤的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才逐步开展,六十年代从中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才逐步开展,六十年代从中药喜树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喜树碱注射液,同时,用扶正药喜树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喜树碱注射液,同时,用扶正和祛邪的方法相结合逐渐取代了以单方,偏方为主,以攻和祛邪的方法相结合逐渐取代了以单方,偏方为主,以攻为主的治疗方法为主的治疗方法2.2.癌前病变的研究癌前病变的研究从幽门螺旋杆菌入手治疗胃癌癌前病变为热点,发现清热从幽门螺旋杆菌入手治疗胃癌癌前病变为热点,发现清热解毒的中药黄芩,黄连等呈高敏的抑杀作用,一些养阴,解毒的中药黄芩,黄连等呈高敏的抑杀作用,一些养阴,理气,温中的中药如乌梅,山楂等也有较强作用理气,温中的中药如乌梅,山楂等也有较强作用. .目前的共目前的共识是:将幽门螺杆菌看作致病的邪气,作为中西医沟通的识是:将幽门螺杆菌看作致病的邪气,作为中西医沟通的桥梁,将驱邪与扶正有机结合,辨证论治才能有效。
桥梁,将驱邪与扶正有机结合,辨证论治才能有效3.3.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化疗和放疗的辅助治疗中医药与放疗和化疗合用有减毒和增效的作用中医药与放疗和化疗合用有减毒和增效的作用, ,中中药加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增加近期缓解率,生药加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增加近期缓解率,生存质量有提高存质量有提高 4.4.抗转移复发的治疗抗转移复发的治疗有人从补益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软坚有人从补益类,活血化瘀类,清热解毒类,软坚散结类和燥湿类中药入手进行实验研究,中药抗散结类和燥湿类中药入手进行实验研究,中药抗肿瘤转移机制不同于西药,但中药治疗是多靶点,肿瘤转移机制不同于西药,但中药治疗是多靶点,多组分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小,可从多组分治疗的综合治疗效果,毒副作用小,可从多方面分别抑制转移的各个环节但是临床研究多方面分别抑制转移的各个环节但是临床研究中有人发现,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中有人发现,活血化瘀强度与气血双亏型胃癌转移率呈正相关提示在胃癌的某一证型的某些阶移率呈正相关提示在胃癌的某一证型的某些阶段,活血化瘀有可能促进转移段,活血化瘀有可能促进转移 5.治疗法则的研究现代药理和临床都发现益气健脾、益胃生津、理气散结、活血化瘀、化痰祛湿等中药有抗肿瘤作用,但在胃癌的抗肿瘤中医研究上仍以健脾法的研究最为系统.其临床与实验研究得到一致公认。
具有健脾作用的中药组方能提高胃癌癌前病变的治愈率,延长中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减缓术后复发转移,提示脾虚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流行病学和病因学趋势1 1、、癌癌症症是是目目前前世世界界第第二二位位疾疾病病死死因因,,全全世世界界死死于于癌癌症症的的的的630630万万人人口口中中,,77.677.6为为胃胃癌癌,,仅仅次次于于肺肺癌癌,,占占第二位2 2、、全全世世界界范范围围内内胃胃癌癌的的发发病病率率有有所所下下降降,,但但仍仍然然占占男性癌症的第二位,女性癌症的第三位男性癌症的第二位,女性癌症的第三位. .3 3、、我我国国是是世世界界上上胃胃癌癌的的高高发发地地区区,,男男性性发发病病率率为为79.679.6//1010万万,,女女性性为为3636//1010万万,,我我国国东东部部和和西西北北部部各省区发病率最高各省区发病率最高. .4 4、、流流行行病病学学研研究究已已证证实实::幽幽门门螺螺旋旋杆杆菌菌的的感感染染较较非非感感染染者者有有3 3~~6 6倍倍高高的的胃胃癌癌发发生生率率,,但但仅仅有有一一小小部部分分感感染的病人得胃癌,提示遗传和环境共同致病因素。
染的病人得胃癌,提示遗传和环境共同致病因素5 5、、亚亚硝硝酸酸化化物物质质是是致致癌癌的的重重要要因因素素,,施施良良性性胃胃部部手手术胃癌发生率增加术胃癌发生率增加2 2--6 6倍 综合治疗在胃癌治疗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综合治疗概念一、综合治疗概念 1.1.定义: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定义: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围( (病期病期) )和发展趋向等,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和发展趋向等,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治疗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而且应当改善病人的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而且应当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 这一定义由我国老一辈肿瘤专家提出并由目前这一定义由我国老一辈肿瘤专家提出并由目前的肿瘤学者不断补充完善得出的,并提出:应的肿瘤学者不断补充完善得出的,并提出:应“ “充分发挥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的指导思想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中医辨证论治、扶正祛邪的指导思想和我国在这一方面的传统,提高综合治疗水平,从而对世界医学做出贡献传统,提高综合治疗水平,从而对世界医学做出贡献” ” 2.2.这一定义,重视病人机体和疾病两个方面,并且不排斥这一定义,重视病人机体和疾病两个方面,并且不排斥任何有效方法特别是中医综合治疗方法。
任何有效方法特别是中医综合治疗方法3.3.其确切含义是:在肿瘤治疗全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其确切含义是:在肿瘤治疗全过程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合理地导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应用现有各种治疗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优势,以期提高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势,以期提高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二、综合治疗现状二、综合治疗现状 ( (一一) )目前西医综合治疗肿瘤的多种模式目前西医综合治疗肿瘤的多种模式 1 1.传统模式:即对比较局限的肿瘤,先手术,然.传统模式:即对比较局限的肿瘤,先手术,然后根据手术及分期情况加用放疗及后根据手术及分期情况加用放疗及( (或或) )化疗 2 2.术前放化疗:对于局部较晚期或已有区域性.术前放化疗:对于局部较晚期或已有区域性转移的病人,可先作化疗或放疗,减瘤以后再行转移的病人,可先作化疗或放疗,减瘤以后再行手术又称为新辅助治疗如小细胞肺癌又称为新辅助治疗如小细胞肺癌 3 3.同时放化疗:即所谓的尤文氏瘤模式,不能.同时放化疗:即所谓的尤文氏瘤模式,不能手术的病人治以放疗或化疗,最好作化疗,或化手术的病人治以放疗或化疗,最好作化疗,或化疗与放疗同时进行。
疗与放疗同时进行 4 4.常规治疗加生物治疗或激素治疗:如黑色素.常规治疗加生物治疗或激素治疗:如黑色素瘤的手术加生物反应调节剂模式,大肠癌的手术瘤的手术加生物反应调节剂模式,大肠癌的手术加化疗加抗雌激素治疗加化疗加抗雌激素治疗(二)目前中医综合治疗肿瘤的几种模式1.传统模式:口服辨证论治中草药汤剂和中药抗肿瘤成药,加或不加外贴止痛制剂2.现代模式: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在以上组合中加入静脉滴注中药扶正或抗肿瘤制剂,加或不加中医食疗、音疗、针灸不能进食的患者可将口服中药改为保留灌肠3.现代研究热点:根据患者病情有计划、合理地将中医和西医综合治疗手段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西医和中医各自治疗的优势,使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三、综合治疗原则和计划综合治疗原则有两点:合理性和有计划性1.1.合理性合理性是指根据患者病理分期是指根据患者病理分期( (邪气强弱邪气强弱) )、、“ “体体能状况能状况( (正气盛衰正气盛衰) )、经济条件、本人意愿,结合当、经济条件、本人意愿,结合当今循证医学最新成果和临床指引,为患者制定出今循证医学最新成果和临床指引,为患者制定出合理的诊疗计划合理的诊疗计划2.2.有计划性有计划性是指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及孰是指对各种治疗方法的有机结合及孰先孰后或同时进行等,要统筹安排好。
先孰后或同时进行等,要统筹安排好3.3.值得强调的是,把握中医综合治疗的时机至为值得强调的是,把握中医综合治疗的时机至为重要四、综合治疗模式目前西医综合治疗胃癌的模式,是手术加化疗加生物反应调节剂实际上,胃癌分期不同,西医的综合治疗模式也不一样,以上模式只适合Ⅱ、Ⅲ期胃癌患者,还应配合上中医的综合治疗;I期患者的治疗模式应当是手术加或不加生物反应调节剂加长期中医治疗;Ⅳ期患者的治疗模式应当是中医综合治疗加或不加化疗胃癌前病变的诊治 所谓癌前期(precancerous state)的概念是一个流行病学概念,指发生癌变的可能性和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状态,但并不意味着不可避免地一定会发展成癌 一、主要的胃癌前疾病: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二)胃息肉 (三)胃溃疡 (四)胃黏膜巨大皱襞症 (五)疣状胃炎(六)残胃癌二、胃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主要包括不典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dysplasia)又称异型增生,是指组织和细胞异常增生而分化不良的一类病变,出现形态结构上的改变,并有向恶性转变的倾向(一)异型增生 1.异型增生的诊断标准是根据细胞异型性、分化异常及结构紊乱三方面综合判断胃黏膜异型增生和分级的标准。
2.异型增生的分级 根据胃黏膜异型增生的程度不同分为三级即轻度、中度及重度胃黏膜上皮细胞异型增生癌变有两个重要的形态学特征:①出现恶性细胞;②有肯定的侵犯间质(二)肠黏膜化生肠粘膜化生又称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是指在胃黏膜内出现了肠腺或肠型上皮 中医对癌前病变的认识 1.1.《《素问素问· ·五常政大论五常政大论》》::“ “卑监之纪卑监之纪…………其病留其病留满痞塞 ” 2. 2. 《《素问素问· ·痹论痹论》》::“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 3. 3. 《《素问素问· ·举痛论举痛论》》日:日:“ “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寒气客于胃肠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引急,故痛 ” 4. 4. 《《兰室密藏兰室密藏· ·中满腹藏论中满腹藏论》》日日“ “风寒有余之邪,风寒有余之邪,自表传里,寒变为热,而作胃实腹满自表传里,寒变为热,而作胃实腹满 ” 5. 5. 《《临证指南医案临证指南医案· ·胃脘痛胃脘痛》》中提出:中提出:“ “夫通则不夫通则不痛,通字需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痛,通字需究气血阴阳,便是看诊要旨矣。
”“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胃痛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 中医学对胃癌的认识 思恼怒日久思恼怒日久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 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肝失疏泄,胃失和降 饮食不节饮食不节 发生癌变发生癌变 积聚成块积聚成块 久病损伤脾胃久病损伤脾胃 运化失职运化失职 痰凝气滞痰凝气滞 热毒血瘀热毒血瘀 交结于胃交结于胃 发生癌变中医文献对胃癌的论述1.1.《《黄黄帝帝内内经经》》所所记记载载的的昔昔瘤瘤、、肠肠覃覃、、石石瘕瘕、、积积聚聚、、瘸瘸瘕瘕、、噎噎嗝嗝、、反反胃等病的症胃等病的症证证与与现现代某些代某些肿肿瘤的瘤的临临床表床表现现极极为为相似。
相似如如《《素素问问..邪邪气气脏脏腑腑病病形形》》谓谓::“ “胃胃病病者者膜膜胀胀,,胃胃脘脘当当心心而而痛痛…………膈膈咽咽不不通通,,食食积积不不下下 ”又又谓谓::“ “肠肠覃覃者者,,…………其其始始得得之之,,大大如如鸡鸡卵卵,,…………至至其其面面如如怀怀妇妇之之状状,,久久者者离离岁岁,,按按之之则则坚坚 ”即即与与现现代代临临床床所所见见食道、胃、贲门肿瘤食道、胃、贲门肿瘤( (包括痉挛、癌包括痉挛、癌) )以及腹腔内某些肿瘤症状相似以及腹腔内某些肿瘤症状相似 对对某某些些肿肿瘤瘤的的病病因因病病机机亦亦作作了了阐阐述述,,如如其其载载日日 “ “喜喜怒怒不不适适…………寒寒温温不不时时,,邪邪气气胜胜之之,,积积聚聚已已留留 ”“隔隔塞塞闭闭绝绝,,上上下下不不通通,,则则暴暴忧忧之之病病也也 ” 《《灵灵枢枢水水胀胀》》亦亦载载:: “ “肠肠覃覃如如何何? ?岐岐伯伯日日::寒寒气气客客于于肠肠外外,,与与卫卫气气相相搏搏,,气气不不得得营营,,因因有有所所系系,,瘕瘕而而内内着着,,恶恶气气乃乃起起,,瘾瘾肉肉乃乃生生 ” 《《内内经经》》中中认认为为人人体体本本身身的的亏亏虚虚,,实实乃乃各各种种肿肿瘤瘤发发生生发发展展的的重重要要原原因因 。
治治疗疗方方法法也也是是多多种种多多样样,,但但必必须须遵遵守守一一个个原原则则,,即即《《素素问问· ·阴阴阳阳应应象象大大法法》》所谓的所谓的“ “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 ” 《《素素问问’ ’至至真真要要大大论论》》谓谓::“ “谨谨守守病病机机,,各各司司其其属属,,有有者者求求之之,,无无者者求求之之;;盛盛者者责责之之,,虚虚者者责责以以上上焦焦之之噎噎膈膈责责之之脾脾,,下下焦焦之之秘秘结结责责之之在在肾肾为论点,故主张为论点,故主张“ “宜从温养,宜从滋润宜从温养,宜从滋润” ”着手 2. 华佗在《中藏经.论痈疽疮肿》中明确谈到某些类似肿瘤的病症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蓄毒体内,气血不流有关如谓:“夫痈疽疮肿之所作也,皆五脏六腑蓄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认识到肿瘤并非只因荣卫失调、气血不通的体表感受外邪所致,更重要的是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蓄毒不化而成 3.《三国志·华佗传》载有关于华佗用手术治疗“结积”的事迹,其云:“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剜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于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复矣。
华佗所创造的1700年前的剜割疗法,可以说是开创了人类手术治疗内脏肿瘤的先河3. 3. 清清代代王王清清任任在在《《医医林林改改错错》》中中提提出出“ “肚肚腹腹结结块块” ”的的形形成成“ “必必有有形形之之血血” ”的的论论点点,,说说明明腹腹腔腔内内肿肿物物多多由由气气滞滞血血瘀瘀积积聚聚而而成成,,为为现现今今临临床床运运用用活活血血化瘀法治疗肿瘤,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化瘀法治疗肿瘤,提出了有力的理论依据4.4.另另外外中中医医学学在在食食疗疗和和护护理理方方面面也也具具有有特特色色明明代代李李时时珍珍在在《《本本草草纲纲目目》》中中,,搜搜集集了了谷谷、、果果、、菜菜、、禽禽、、鱼鱼、、介介类类食食物物列列为为药药物物共共462462种种,,对对于于药药用用食食物治疗做出了贡献物治疗做出了贡献5.5.癌瘤患者的饮食护理,中医认为要注意选择和癌瘤患者的饮食护理,中医认为要注意选择和禁忌,还要注意到各个病人的接受能力和需要量禁忌,还要注意到各个病人的接受能力和需要量《《医宗金鉴医宗金鉴》》中谓:中谓:“ “伤肌失饱则伤脾伤肌失饱则伤脾 ”如患如患者消化力强时,可根据其需要,不必作严格的限者消化力强时,可根据其需要,不必作严格的限制,否则,会影响营养的补给。
关于肿瘤的护理,制,否则,会影响营养的补给关于肿瘤的护理,《《内经内经》》也作了一定的阐述,如也作了一定的阐述,如《《素问素问· ·阴阳应象阴阳应象大论大论》》谓:谓:“ “怒伤肝怒伤肝” ”,,“ “喜伤心喜伤心” ”,,“ “思伤脾思伤脾” ”,,“ “悲伤肾悲伤肾” ”,说明精神的刺激,会影响到内,说明精神的刺激,会影响到内脏的正常活动而产生病态或加剧病情,所以临床脏的正常活动而产生病态或加剧病情,所以临床必须通过恰当的护理工作来减轻或消除这种刺激必须通过恰当的护理工作来减轻或消除这种刺激《《灵枢灵枢· ·师传师传》》谓:谓:“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可见古人可见古人对于解决病人的性情和思想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对于解决病人的性情和思想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 胃癌的病因、病机 一、胃癌的病因病机一、胃癌的病因病机胃癌的病因病机,多认为属忧思恼怒日久,情志胃癌的病因病机,多认为属忧思恼怒日久,情志不遂,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不遂,或饮食不节,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久病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凝气滞,热毒血或久病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凝气滞,热毒血瘀,交结于胃,积聚成块而发病。
瘀,交结于胃,积聚成块而发病 胃癌早期一般表现为厌食、食后饱胀、胃脘隐痛胃癌早期一般表现为厌食、食后饱胀、胃脘隐痛痰气交阻于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形成脾胃虚痰气交阻于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形成脾胃虚弱证;进而痰气交结,瘀血热毒内蓄不去,灼伤弱证;进而痰气交结,瘀血热毒内蓄不去,灼伤胃络,导致便血、呕血,加上饮食不下,气血化胃络,导致便血、呕血,加上饮食不下,气血化生无源,致气血双亏;如果热毒留恋难消,可损生无源,致气血双亏;如果热毒留恋难消,可损伤胃阴,造成胃阴亏损伤胃阴,造成胃阴亏损 根据历代医家的论述,胃癌的病理过程有三类: 1.胃中无阳 2.肝经气郁 3.热结津伤 1.胃中无阳:《临证指南医案》日:“夫反胃乃胃中无阳,不能容受食物,命门火衰不能熏蒸脾土,以致饮食入胃,不能运化,而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我们在临床中已发现众多胃癌患者表现为舌质淡胖色白边有齿印、脉沉、倦怠乏力、懒言等阳气虚乏证,经用温阳药物调理后,症状明显好转;再如胃癌手术后病人,舌质逐渐好转,若仍为淡胖舌等阳虚症状,或过一段时期再次出现,则提示为复发或转移2.肝经气郁:情志不舒,肝气抑郁则气滞,气滞必致血行不畅而凝结成瘀血。
胃脘疼痛胀满或如针刺刀割者,多有气结、痰凝、血瘀、食积之病故《景岳全书发挥》日:“膈者在胸膈胃口之间,或痰或瘀血或食积阻滞不通,食物入胃不得下达而呕出,渐至食下即吐而反胃矣3 3..热结津伤热结津伤:三阳热结,灼伤津液,三门干枯,:三阳热结,灼伤津液,三门干枯,水谷出入之道不得流通,胃脘干槁,故食下即吐水谷出入之道不得流通,胃脘干槁,故食下即吐而复出如而复出如《《医学心悟医学心悟· ·噎膈噎膈》》日:日:“ “槁在下脘者,槁在下脘者,食虽可入,久而复出食虽可入,久而复出 ”《《医宗金鉴医宗金鉴‘ ‘杂病心法杂病心法要诀要诀》》曰:曰:“ “贲门干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贲门干枯,则纳入水谷之道路狭隘,故食不能下,为噎塞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故食不能下,为噎塞也幽门干枯,则放出腐化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二证留连之道路狭隘,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二证留连日久,则大肠传导之路狭隘,故魄门自应燥涩难日久,则大肠传导之路狭隘,故魄门自应燥涩难行也胸痛如刺,胃脘伤也;便如羊粪,津液枯行也胸痛如刺,胃脘伤也;便如羊粪,津液枯也;吐沫呕血,血液不行,皆死证也也;吐沫呕血,血液不行,皆死证也。
”上述病理过程常交织兼夹,致生众多证型上述病理过程常交织兼夹,致生众多证型 中医关于胃癌病因病机的两大论述一是一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学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学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该病该病患者素来饮食不馨,腹胀腹泻,或完谷不化,脾胃损伤则患者素来饮食不馨,腹胀腹泻,或完谷不化,脾胃损伤则正气虚弱,以致卫外之气无处以生,邪毒内侵,蓄结不除,正气虚弱,以致卫外之气无处以生,邪毒内侵,蓄结不除,导致癌瘤产生导致癌瘤产生 二二是是痰痰气气交交结结学学说说::胃胃气气宜宜降降宜宜和和,,升升降降出出入入,,流流畅畅无无阻阻 不不仅仅胃胃癌癌的的成成因因与与胃胃气气不不和和、、气气机机逆逆乱乱有有重重要要关关系系,,而而且且胃胃癌癌形形成成之之后后,,也也极极易易影影响响到到胃胃气气的的条条畅畅气气机机不不畅畅达达,,中中焦焦水水湿湿输输布布无无力力,,久久则则聚聚而而为为痰痰,,痰痰气气交交阻阻气气滞滞可可出出现现于于胃胃癌癌的的任任何何一一个个阶阶段段,,但但痰痰气气交交阻阻大大多多出出现现在在胃胃癌癌的的中中晚晚期期,,特特别别是是在在胃胃癌癌的的晚晚期期,,泛泛出出黏黏液液,,嗳嗳气气腹腹胀胀,,吞吞咽咽不不畅畅,,饮饮食食不不下下症症状状比比较较明明显显。
痰痰湿湿内内聚聚,,与与脾脾胃胃虚虚弱弱,,运运化化失失司司也也有有密密切切的的关关系系,,而而痰痰湿湿内内聚聚,,气气机机郁郁滞滞,,也也同同样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样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 二、中医胃癌病因病机的现代研究及论点 (一)现代中医胃癌病因病机的论点1.一种观点认为病起自脾肾 脾虚不运,胃失和降,脏腑内虚,毒邪痰湿凝于中焦,生化失司,气滞血瘀,瘀毒内阻,渐而形成积聚(肿瘤),命门火衰,亦影响胃癌的发生与发展 2.一种强调正虚邪实的发病机制认为正气虚损不仅是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而且也是肿瘤发展与变化的关键,注重健脾补肾,治病求本;审证求因,调整阴阳;调理脾胃,重视后天,同时还要根据肿瘤不同阶段和病理变化配合祛邪药物,方可获得满意疗效 3.一种认为气血郁结是胃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胃癌属“噎膈”、“反胃”、“积聚”等范畴,尤其与“积聚”相关积聚”之形成,乃气滞所致,采用理气散结乃是治本之法理气法可调畅气机,促使血瘀、痰凝的消散,控制胃癌的形成和发展 (二)现代有关论点的研究1.虚证论研究:古今学者大多认为胃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患者脾肾之气的衰弱胃癌病人通常细胞免疫功能低下,通过健脾补肾治疗后,T淋巴细胞、NK细胞等的测定均有明显提高。
研究表明,益气健脾等扶正培本药可以调节消化功能,增强胃肠酶的分泌,提高胃泌素分泌,增强小肠吸收功能,促进RNA及蛋白质的合成 2.血瘀论研究:胃癌病人常伴有胃脘刺痛、灼痛,上腹部拒按,心下痞块,肌肤枯燥甲错,紫舌,根据中医理论认为这是瘀血与毒邪、气滞互结于胃脘所致通过大量临床实验检测得知,瘀血型胃癌病人明显处于“高凝状态”,根据中医理论,这些瘀血型胃癌病人应采用活血化瘀消肿为主的治则和方药,通过治疗后,大多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甲皱微循环有明显的改变,表明“高凝状态”有明显的改善 3.邪毒论研究:邪毒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病理之一,包括热毒、痰湿等多数认为肿瘤病人的邪毒包含了癌细胞的生长、增殖以及转移、浸润,当然也包括肿瘤所在部位炎症性改变同样由于邪毒的内蓄,影响了人体的水液代谢,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肺、脾、肾功能),如消化功能的异常,呼吸功能以及泌尿排泄功能的异常邪毒还同样抑制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破坏了人体内环境的稳定胃癌的中医药治疗胃癌的中医药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治疗效果,随着近年来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中医药治疗疗效提高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在胃癌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用药方法:1.癌术后用药术后的1个月内应主要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以利患者及早康复。
待1月后体力逐步恢复可酌加抗癌药和活血药2.胃癌放化疗合并用药放化疗期间应重在调理和滋补,以减少放化疗毒性,利于放化疗的完成3.晚期胃癌的中医药治疗 对于不适于放化疗或手术的患者及晚期患者,选用中医药治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此时用药应扶正与祛邪兼顾. 胃癌的治则治法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治疗肿瘤确立了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治则治法一、扶正培本法 “扶正培本”是中医治疗肿瘤的基本法则,也是现代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扶正培本法拥有丰富的内涵首先运用扶正培本法,不仅要“补其偏衰”,更需要“调其偏性”古者所谓“温之、和之、调之、养之,皆补也”正是这一含义其次“扶正不忘祛邪”是扶正培本法治疗肿瘤的精髓 二、活血化瘀法 中中医医认认为为肿肿瘤瘤的的发发生生与与瘀瘀血血凝凝滞滞关关系系极极为为密密切切瘀瘀血血是是多多种种疾疾病病发发展展过过程程中中的的病病理理产产物物,,同同时时瘀瘀血血形形成成之之后后又又可可继继发发它它症症活活血血化化瘀瘀是是中中医医治治疗疗疑疑难难疾疾病病的的重重要要法法则则现现代代研研究究也也证证明明::活活血血化化瘀瘀药药物物能能直直接接抑抑杀杀肿肿瘤瘤细细胞胞;;改改善善血血液液流流变变学学和和凝凝固固性性,,降降低低血血液液黏黏度度,,抑抑制制血血小小板板活活性性;;临临床床常常选选用用的的活活血血化化瘀瘀方方剂剂有有桃桃红红四四物物汤汤、、丹丹参参饮饮、、血血府府逐逐瘀瘀汤汤、、膈膈下下逐逐瘀瘀汤汤,,常常用用药药物物有有川川芎芎、、桃桃花花、、红红花花、、丹丹参参等等。
此此外外适适当当配配合合理理气气、、行行气气药药物可加强疗效物可加强疗效三、清热解毒法 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组织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减轻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藤梨根、土茯苓、山豆根、白毛藤、龙葵、 苦参等 中医治疗胃癌思路探讨 一、一、从脾肾着手,培元补虚从脾肾着手,培元补虚中中、、晚晚期期胃胃癌癌多多有有中中焦焦虚虚寒寒证证候候手手术术、、放放疗疗、、化化疗疗后后更更使使元元气气大大伤伤,,极极易易出出现现命命门门火火衰衰,,因因此此当当力力补补脾脾肾肾,,温温养养命命门门明明代代张张景景岳岳对对治治疗疗反反胃胃主主张张“ “健健脾脾益益温温养养,,治治肾肾益益滋滋润润,,舍舍此此二二法法,,别别无无它它法法 ”中中医医学学认认为为::肾肾主主藏藏精精,,为为先先天天之之本本,,内内寓寓真真阴阴真真阳阳;;脾脾为为后后天天之之本本,,气气血血生生化化之之源源治治疗疗胃胃癌癌从从脾脾肾肾人人手手,,可可以以培培补补元元气气,,充充养养脏脏腑腑,,平衡阴阳,能够调动机体整体的抗癌能力平衡阴阳,能够调动机体整体的抗癌能力二、二、以攻邪为要,通降解毒以攻邪为要,通降解毒胃胃为为六六腑腑之之一一,,以以降降为为顺顺,,以以通通为为用用。
由由于于气气滞滞、、痰痰阻阻、、血血瘀瘀、、毒毒热热阻阻滞滞胃胃脘脘,,导导致致中中焦焦痞痞塞塞不不通通,,通通降降失失司司六六腑腑虚虚实实更更替替失失常常,,上上不不能能受受纳纳水水谷谷,,下下不不能能传传化化糟糟粕粕因因水水谷谷受受纳纳受受阻阻,,则则化化源源无无继继,,气气血血无无以以化化生生,,从从而而加加重重了了正正气气之之虚虚传传化化之之道道不不利利,,糟糟粕粕难难以以下下行行,,邪邪毒毒无无以以假假谷谷道道排排除除体体外外,,愈愈聚聚愈愈深深愈愈甚甚正正气气愈愈虚虚,,驱驱邪邪无无力力;;邪邪毒毒愈愈甚甚,,精精气气愈愈亏亏,,故故而而气气虚虚则则气气更更滞滞,,血血燥燥津津枯枯瘀瘀尤尤深深;;痰痰瘀瘀交交结结气气更更滞滞,,邪邪毒毒积积聚聚正正愈愈虚虚,,从从而而造造成成胃胃癌癌的的发发生生、、发发展展因因此此治治疗疗胃胃癌癌当当以以行行气气、、消消痰痰、、化瘀、解毒为法化瘀、解毒为法三、扶正活血控制复发转移近年来中医药控制胃癌术后和放疗、化疗后复发转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癌瘤复发转移,正气内虚是其根本原因;瘀血内阻是其病理基础和重要因素,因此当以扶正活血为法 四、顾护胃气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癌的病理特点决定了胃败不耐受纳为其突出症状。
因此胃癌的治疗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要顾护胃气药宜轻灵,细水长流,当采用胃腑得以容纳而不失其效的方剂禁忌苦寒伤胃,滋腻碍胃之品特别是痰气凝滞或脾胃虚寒型胃癌,即使见有瘀血之候,亦不轻投桃红四物,而处以既能消食化积亦能散瘀行滞之焦山楂、生莪术等兼而治之二、胃癌的辨证论治1.肝胃不和型症状:胃脘胀满,时时隐痛,窜及两胁,呃逆呕吐,脉沉或弦细,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治法:舒肝和胃,降逆止痛方药:逍遥散合参赭培气汤加减2.胃热伤阴型 症状:胃内灼热,口干欲饮,胃脘嘈杂,食后脘痛,五心烦热,大便干燥,食欲不振,脉弦细数,舌红少苔或苔黄少津治法:清热养阴方药:麦门冬汤或竹叶石膏汤加减3.脾胃虚寒型 症状:胃脘隐痛,喜按喜温,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苍白,肢冷神疲,便溏浮肿,苔白滑润,脉沉缓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方药:理中汤为主加减 4.瘀毒内阻型 症状:胃脘刺痛,心下痞硬,吐血,便血,肌肤甲错,舌黯紫,脉沉细涩治法:解毒祛瘀,活血止痛 方药:失笑散或膈下逐瘀汤为主加减5.痰湿凝结型 症状:胸闷膈满,面黄虚胖,呕吐痰涎,腹胀便溏,痰核累累,舌淡红苔滑腻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散结方药:开郁二陈汤为主加减。
6.气血双亏型 症状: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虚烦不寐,自汗盗汗,甚至阴阳两虚,脉细无力,舌淡苔薄治法:补气养血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 以上六型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互相转换,或两三型同时出现,需根据具体情况随症加减用药1.胃脘痛甚:酌选元胡,香附,白芍,甘草2.吐血:酌加三七粉(分冲) ,仙鹤草,血余炭,藕节炭,云南白药3. 3.呃逆、呕吐甚:淡竹茹呃逆、呕吐甚:淡竹茹,,柿蒂柿蒂4. 4.便便血血::选选用用槐槐花花,,地地榆榆炭炭,,仙仙鹤鹤草草,,三三七七粉粉( (分分冲冲) ) ,,生大黄生大黄( (分冲分冲) ) 5. 5.便秘:酌加火麻仁便秘:酌加火麻仁,,生首乌生首乌,,肉苁蓉肉苁蓉,,枳实枳实6. 6.贫贫血血严严重重::选选加加鹿鹿角角胶胶,,龟龟甲甲胶胶,,紫紫河河车车,,三三七粉七粉( (分冲分冲) ) ,,大枣,阿胶大枣,阿胶中医药配合放射治疗 胃腺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性较低,多配合其他疗法胃腺癌对放射治疗敏感性较低,多配合其他疗法协同应用中医认为放射线对机体的损伤是热毒协同应用中医认为放射线对机体的损伤是热毒耗气伤阴,损及津液脏腑耗气伤阴,损及津液脏腑。
应用中药配合放射治疗胃癌应注意以下几点:应用中药配合放射治疗胃癌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①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②②标本兼顾,治病求本标本兼顾,治病求本 ③③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④④顾护脾胃顾护脾胃 ⑤⑤现代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对放疗后患者,可现代研究证明,活血化瘀药对放疗后患者,可改善肿瘤周围血液循环,增加血氧供改善肿瘤周围血液循环,增加血氧供 总 结 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可以减轻放化疗毒性,提高放化疗完成率 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肿瘤术后复发、转移 3.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发展,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4. 可以预防和减少高危人群肿瘤的发生 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何时应用以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何时应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何时选用中西医合并治疗,目中医为主的治疗,何时选用中西医合并治疗,目前存在的问题:前存在的问题:((1 1)治疗肿瘤的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治疗肿瘤的中医师水平参差不齐 2 2)中医的治疗应该是有序治疗与整体治疗)中医的治疗应该是有序治疗与整体治疗 。
3 3)肿瘤的最佳治疗选择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最佳治疗选择是中西医结合治疗 ((4 4)同样,对于西医医生也存在同类问题同样,对于西医医生也存在同类问题 ((5 5)中医通常以辨证论治为主,个体化治疗居多,)中医通常以辨证论治为主,个体化治疗居多,缺乏循证医学蓝本的随机大样本观察资料缺乏循证医学蓝本的随机大样本观察资料 鉴于以上多种原因,中医药治疗肿瘤非常需要建立有效、合理、规范、有指导意义的中医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方案 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