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茉莉花(一)4.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36743967
  • 上传时间:2022-12-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流行与经典 ——茉莉流芳盐城市盐都区北龙港初级中学 王佳俐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茉莉花》(第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又见茉莉花》、《小城故事》,探究在流行歌曲创作中运用经典的手法;通过聆听《茉莉花》(霍尊、王奕程演唱),体验民歌新唱2、 以《茉莉花》为载体,通过民歌与创作歌曲的比较,重视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文化的结合,明确民歌是流行音乐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3、 通过用自己喜爱的形式创作《茉莉花》,提高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三种将民族经典元素运用于流行歌曲中的方法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积极体验和讨论,激发他们展现个性和创造性思维教学过程:一、 课前铺垫,引出课题1、 聆听宋祖英金色大厅演唱版《茉莉花》师设问:什么歌曲?演唱者是谁?师:这首《茉莉花》是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所演唱的,宋祖英把这首歌带到了国际舞台 2、出示谱例,复习歌曲,提出唱歌要求师:其实早在一百多前,意大利歌剧《图兰朵》就引用了它的旋律,在国外广为流传,所以有人说它是中国民歌传承与国际化的样本。

      老师知道你们很喜欢流行音乐,其实在现在很多流行音乐中也出现了它的身影,所以说《茉莉花》这首歌还是流行与经典相融合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流行与经典的对话——茉莉流芳!(出示课题)二、欣赏体验,分析流行歌曲《又见茉莉花》的创作特点1、聆听周艳泓演唱的流行歌曲《又见茉莉花》,分析歌曲中有没有《茉莉花》经典的旋律?这个旋律出现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师生分析:歌曲分为两个部分,上面是A段,下面是B段A段是创作的旋律,而B段则“原曲引用”了《茉莉花》的旋律2、设问:AB两部分的歌词和旋律如何融合在一起?这两段歌词的内容有没有关联?生回答师总结:A部分回忆了一起去采茉莉花的美好时光,B部分恰到好处的“原曲引用”了《茉莉花》的旋律,既是对茉莉花的赞美又是对纯洁友情的赞颂3、 设问:AB两部分有没有相似的旋律?学生跟原唱唱一遍,进行对比分析师生小结:A部分尽管是创作的旋律,但是它也部分引用了《茉莉花》的旋律所以,AB两部分不管是歌词还是旋律,都是“上下有关联”的4、 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A、B段都有哪几个音构成?分析歌曲的调式特点师生小结:AB两段都由do、re、mi、sol、la五个音组成,都采用了民族五声调式的创作手法。

      前后一致,风格统一5、 老师范唱,引导学生分析歌曲AB两段的情绪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A部分仿佛在娓娓诉说着思念之情,老师用四个字总结一下“平缓深情”;B部分音域较高,旋律上扬,有一种“激动赞美”之情这两种不同的情绪符合二部歌曲“主歌”与“副歌”的情绪对比6、 学生歌唱体验,对比感受两种情绪的特点 三、对比体验,分析流行歌曲《小城故事》的创作手法1、播放《小城故事》音频,对比分析第一句师生分析:《小城故事》提炼了《茉莉花》的旋律框架写成2、 师生合作演唱两首歌曲的第一句旋律,学生初步感受两条旋律同时演唱的和声效果3、 聆听《茉莉花》和《小城故事》的异曲同唱效果请学生找找歌曲中还有没有相似的旋律4、 分析《茉莉花》和《小城故事》两首歌曲“起承转合”的创作手法5、 师小结:《小城故事》提炼了《茉莉花》的骨干框架形成乐思,在这个基础上根据歌曲的需要又进行变化和发展,形成一种新的风格这种“提炼发展”的方式在中国音乐史上非常多见的6、 学生异曲同唱《茉莉花》和《小城故事》 四、演唱体验,探索民歌《茉莉花》的传承与创新1、师:很多流行歌曲都会引用民歌的旋律其实,在传承民歌的过程中,为了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作曲家还会对原民歌进行大胆的改编和创新,让民歌也能具有流行歌曲的韵味。

      2、欣赏王奕程和霍尊版《茉莉花》视频3、出示两个版本第一乐句歌谱师:对比两句旋律的谱例后,我们来看看旋律的走向有什么不同?旋律的走向不同所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师生小结:原版旋律上扬,显得比较明朗、直白(绽放的茉莉花),而改编后的《茉莉花》旋律下行,情感显得含蓄内敛(含苞待放的茉莉花)4、 学生学唱歌曲,体会情感5、 设问:改编旋律是民歌新唱的一种方式,它的“新”除了旋律的改编以外,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引导学生分析:乐器(配器)——电钢、口风琴,运用的是现代乐器唱法——通俗唱法,真假声混合,显得比较空灵即兴哼唱,自由随性6、学生小结本节课“流行与经典”的三种创作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与探究,我们了解到流行音乐只有植根于民间音乐,它才能走得更远,而对于经典音乐我们不仅要传承更要创新,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