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XX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doc
15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报 告 目 录(文字)1 前言 1.1拟建工程概况 1.2勘察目的 1.3勘察任务要求1.4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 1.5勘察内业工作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 2.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2.2 地下水 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4 场地岩土工程分析与评价 4.1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4.2各岩土层分析及岩土参数、承载力5基坑岩土工程5.1周边环境5.2基坑开挖与降水6地基及基础 6.1天然地基6.2复合地基 6.3桩基础7结论与建议 1前言1.1拟建工程概况1.2勘察目的本次勘察目的是为建筑设计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岩土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作出论证和建议1.3勘察任务要求1.3.1查明场地有无不良地质作用,分析评价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1.3.2 查明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确定地基土的承载力1.3.3分析评价地基土的均匀性,提供地基土的变形参数,预测地基的变形特征1.3.4分析评价地基基础方案,推荐最优方案1.3.5实测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值,判明场地土类型和建筑场地类别,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
1.3.6查明场地的水文地质概况,评价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3.7提供基坑稳定性验算及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对基坑工程的支护和地下水的控制提出方案措施建议1.4勘察工作方案及完成工作量1.4.1勘察工作遵循的规范、规程、标准及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021—2001(09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7—200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 JGJ 72—20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20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JGJ 87—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 JGJ 89—92《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GB/T 50123-1999《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1.4.2勘察方案根据本工程特征,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相关规定,该拟建工程的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的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地基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判定该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勘探点间距和深度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场地岩土的具体情况,确定沿拟建建筑物周边布设钻孔,孔距16.0~29.0m,设计孔深15.0~40.0m孔口标高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1.4.3勘察手段1.4.3.1钻探本次外业工作采用XY-130型工程钻机泥浆护壁回转钻进1.4.3.2原位测试在各岩土层中进行标准贯入试验试验采用63.5kg标准锤重,落距76cm,机械提升自动落锤设备1.4.3.3取样钻孔内采用薄壁取土器重锤击入法采取原状土样,砂样取扰动样1.4.3.4室内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单位土工试验室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进行1.4.3.5波速测试采用单孔法在钻孔内测得横波剪切波速,以此判定地基土类型及场地类别1.4.4勘察工作完成情况勘察外业及土工试验等项工作质量均符合相应规范、标准的要求共完成工作量如下表2:钻 探取土样标贯试验波速试验土工试验勘探点测放点数孔数孔深总进尺Ⅱ级Ⅳ级岩样孔数常规固快三轴颗分47个15-40m1505m90件13件9组244次5孔90件15件26件8件47点1.5勘察内业工作勘察报告按《山东省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标准》DBK14-S3-2002、采用AutoCAD2008辅助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华宁岩土工程勘察软件HNCAD16版进行计算、编写。
2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地下水3 场地地层结构及物理力学性质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其组成成份及物理力学性质自上而下分为10层,现分述如下:第1层杂填土(Q4ml): 剖面图中代号 ①杂色,松散,稍湿,主要由建筑垃圾组成,局部充填粉土,为新近堆积土,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5~1.4m,平均0.9m;层底标高:34.24~38.59m,平均36.41m;层底埋深:0.5~1.4m,平均0.9m第2层粉土(Q4al+pl): 剖面图中代号 ②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少量次生姜石,d=1-2cm,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6~3.0m,平均2.5m;层底标高:32.04~35.69m,平均33.89m;层底埋深:3.0~3.5m,平均3.4m该层取Ⅱ级土样19件,做标准贯入试验29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1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1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σ变异系数δ标准值 Xk W(%)16.722.918.9191.50.0819.5γ(kN/m3)17.818.818.3190.30.0118.2e 0.6510.7500.704190.0290.040.716IP6.98.57.6190.40.06CqC(kPa)162018720.1016.5ф(度)28.630.229.370.70.0228.8a1-2(MPa-1)0.190.300.26190.030.110.27Es(MPa)5.619.006.56190.810.126.2N(击,实测)6.09.07.4290.90.137.1第3层粉土(Q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③黄褐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土质较均一, 摇振反应中等,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5.0~8.3m,平均6.9m;层底标高:25.74~28.49m,平均26.98m;层底埋深:8.5~11.5m,平均10.3m该层取Ⅱ级土样36件,做标准贯入试验57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2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2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σ变异系数δ标准值 Xk W(%)17.024.820.1361.80.0920.6γ(kN/m3)17.819.018.5360.30.0218.4e 0.6520.7980.704360.0390.060.716IP6.39.67.8360.80.11CqC(kPa)142319830.1516.8ф(度)28.930.729.980.70.0229.4UUC(kPa)19.221.120.270.80.0419.6ф(度)24.224.624.370.10.0124.2a1-2(MPa-1)0.160.250.20360.020.090.21Es(MPa)6.7010.968.43360.810.108.2N(击,实测)12.019.015.4571.90.1315.0第4层粉砂(Q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④ 褐黄~棕黄色,湿~饱和,密实,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颗粒较均匀。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7~2.8m,平均2.2m;层底标高:23.32~26.19m,平均24.74m;层底埋深:10.8~13.6m,平均12.5m该层取Ⅳ级砂样13件,做标准贯入试验22次,标贯试验击数统计见表3-3标贯试验击数统计表 表3-3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σ变异系数δ标准值 Xk N(击,实测)32.039.036.2221.90.0535.5第5层粉土(Q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⑤黄褐色,稍湿~湿,密实,局部中密,含少量铁锰氧化物,土质较均一,偶见姜石,摇震反应中等, 切面无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4~3.7m,平均2.3m;层底标高:21.12~23.89m,平均22.47m;层底埋深:13.8~15.7m,平均14.7m该层取Ⅱ级土样13件,做标准贯入试验21次,物理力学指标统计结果见表3-4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表3-4项目最小值Xmin最大值Xmax平均值 Xm 数据个数 n标准差 σ变异系数δ标准值 Xk W(%)15.425.221.7132.50.1223.0γ(kN/m3)17.819.618.7130.60.0318.4e 0.6310.8430.712130.0640.090.743IP6.59.98.0131.00.12UUC(kPa)19.321.320.160.70.0319.5ф(度)24.024.924.460.30.0124.2a1-2(MPa-1)0.100.230.18130.030.180.20Es(MPa)7.0916.909.74132.460.258.5N(击,实测)15.018.017.6210.90.0517.3第6层粉质粘土(Q3al+pl): 剖面图中代号 ⑥黄褐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铁锰氧化物,无摇振反应,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
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9~3.5m,平均2.7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