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范文10篇).docx
50页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优秀范文10篇) 《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尝试借助拼音自主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2、尝试借助拼音自主认读本课24个生字,并能够联系已有词语积累尝试组词 3、积累描述青蛙妈妈的短句 4、概述小蝌蚪找妈妈经过:小蝌蚪的变化、先后遇到谁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 1、板书:小蝌蚪,小朋友们见过小蝌蚪吗?有什么特点?读好“小”的特点来 2、板书:妈妈,小朋友们,你觉得妈妈怎样?读得亲切一些 3、板全课题,读好课题:谁?什么事情? 板块二:初读 1、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认读: (1)带拼音读; (2)去掉拼音读; (3)尝试给一类字组成词语读 3、读短句: (1)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 大声读---加上动作读---用这样的句式,看着彩图说说青蛙妈妈的样貌 (2)披着绿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大大的眼睛 大声读---加上动作读---用加点的词各说一句话 4、比赛读课文 板块三:概述 1、抢答: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先后遇到谁?用“先遇到……再遇到……最终遇到……”的句式说一说 2、自由读课文,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哪些变化?画出有关句子,完成段落填空: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不知什么时候…… 板块四:指导写字 《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分主角朗读课文,抓住人物对话中关键词语读好人物语言。
2、练习分主角表演课文 3、发现故事回环叙事方法,尝试声情并茂讲述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新课 1、板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资料: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先后遇到谁?(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板块二:分主角朗读课文 (一) 1、范读小蝌蚪和鲤鱼阿姨的对话,看看读好人物语言要抓住哪些词语,体会为什么要抓住这些词语 2、分主角加上动作读好对话 (二) 1、自由读小蝌蚪和乌龟的对话,看看读好人物对话,要抓住哪些词语,画下来 2、分主角加上动作朗读对话 (三) 分主角加上动作朗读全文 板块三:讲故事 1、范读,发现:故事写小蝌蚪与鲤鱼、乌龟、青蛙对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选择自我最感兴趣的一个对话场景讲讲 板块四:指导写字 小蝌蚪找妈妈教案(二): 小蝌蚪找妈妈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了如下教学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借助读物中的图画和音像材料阅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本课的教学就是要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主角,从而感知青蛙的变化过程。
在教学时,教师应少讲、精讲,留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独立思考的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经过朗读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观察本事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本事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资料,了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长过程 2、哪几个自然段讲小蝌蚪在找妈妈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 2、经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成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本事和想象、表达本事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激趣引入 1、猜谜语 ⑴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啊游小蝌蚪) ⑵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青蛙) 2、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是一家人吗?为什么长相相差这么大呢?难怪小蝌蚪连自我的妈妈都不认识今日我们就一齐随着小蝌蚪去找妈妈吧! 3、板书课题。
(这样精心设计导言,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交叉参与活动,有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能够主动、充满活力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笔画结构、试着给生字编码,若不会的作记号提出来 2、你认识画面上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不是小蝌蚪的妈妈?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3、最终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上述学生经过观察、朗读、动手操作,自学和理解的过程中,主体意识、主动精神、探索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应培养当然,低年级学生自学活动中会有必须难度,可采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导 (三)、检查自学情景,教学生字词 1、学生读课文 2、教师范读 3、再次读文,自查朗读情景 4、出示词语,检查识字情景见课件) (1)你会读哪个词语就大声的读出来 (2)谁愿意当小教师你认识的字词教给同学们? 5、识记生字 学生说用自我喜欢的方式识记教师可适时引导用实物或动作来识记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导学生说出自我见到的灰色的东西 追(或迎):谁愿意把追(迎)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披:我这有件衣服,谁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么样的人叫阿姨? 7、指导写字 (1)请大家先认真观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
书上田格中的字) (2)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教师电脑出示带田格的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请同学说一说占格位置 (3)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其他字教师巡视,个别,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4)展示学生书写情景,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够梦想 (学生朗读不注音课文遇到生字可能无从下手,所以在读文之前教师就引导学生自我想办法,自主探索、认识生字,这也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联系实物或动作来识记生字效果要远远好于部件记忆法 (四)、图文结合,读中感悟 1、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找出与插图对应的自然段,选择自我喜欢的部分练习读课文 3、自由读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给学生自主选择读资料的权力,尊重了学生的自主权,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读书 4、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碰到了许多趣味的事,并且身体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地读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小蝌蚪的身体变化的句子 5、小蝌蚪在找青蛙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6、你能用上“先…再…之后…最终…”来介绍一下吗? (让学生在反复读文中搞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身体变化,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介绍,既训练了语言,又解决了文章的重点问题,一箭双雕,扎实而有效地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
(五)、拓展学习(作业) 1、课后进一步了解有关青蛙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做保护青蛙的小卫士 2、经过查找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一种动物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以后在班上交流 (六)、课堂检测题 1、读一读,说一说 碧绿的衣裳碧绿的雪白的肚皮雪白的 长长的尾巴长长的大大的脑袋大大的 2、填空里有小蝌蚪,大,的身子,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此题设计意在加深学生对课文资料的理解,同时也渗透了一些仿写的方法 第二课时 (在阅读中理解动词“迎”、“追”,了解表示颜色的词语“碧绿”、“雪白”的意思和构词特点;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愉快的学习中明白小蝌蚪的生长过程,思维有所开拓,口语有所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课文的生字宝宝想跟小朋友玩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愿意吗?他们一个个躲到句子里了,看小朋友还能不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1、今日,阿姨给我讲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静 2、清早,我们一家人披着晨露,迎着朝霞去爬山一开始,我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但我使劲追赶,最终爬上了山顶爸爸妈妈都为我鼓掌,连连说:“你真行!” (设计意图:生字的巩固努力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之中复习本课的生字,从而提高阅读水平,于自然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学习“小蝌蚪样貌”的部分 池塘里,水草边,生活着一群小蝌蚪小蝌蚪长什么样? 1、小朋友能从课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吗? 2、你觉得这是一群怎样的小蝌蚪?根据你的体会来读一读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 (设计意图:虽然是一年级的孩子,可他们也是有个性的生命体,所以在阅读时,我尽量让学生自我去体会,自我去感知,再以这种体会与感知去指导自我的朗读 (三)、学习“青蛙妈妈样貌”的部分 多么可爱、欢乐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明白吗?小蝌蚪常常会不欢乐,因为他们一出生就没有见过自我的妈妈,你明白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吗?请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关的句子来告诉小蝌蚪 1、指名说出示句子: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 2、教师贴出青蛙的图片教师那里有一张青蛙妈妈的照片如果你们是小蝌蚪,妈妈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呀?圈出“碧绿”、“雪白”、“大” 3、你见过“碧绿”的什么?“雪白”是怎样的白?那么,像金子一样的黄?像火一样的红?像天一样的蓝呢? (设计意图:语文重在点点滴滴地积累,在那里,教师就很浅显地使学生掌握了颜色词的构词特点,并能灵活地迁移。
4、青蛙妈妈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多美呀!你能经过朗读把她的美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5、青蛙还会捉虫呢!小朋友明白吗?课前我们已经去收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谁来介绍一下? 6、听了青蛙捉虫的有关资料,你对青蛙妈妈必须有了更深的了解带着这份了解再来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知识面,对于学生深入了解青蛙,保护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四)、研读“找妈妈”的经过 看了妈妈漂亮的照片,明白妈妈那么能干,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见到妈妈了然而妈妈在哪里,怎样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开始了他们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经历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1、学生自由读2---6自然段 2、问: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在谁的帮忙下找到妈妈的? 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中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迎”谁能给它扩词?“迎”的偏旁是什么?“走之”与什么有关?看图片,“迎”是怎样走? (2)师生分主角朗读 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中,也有一个表示动作的生字“追”你追过别人吗?找个小伙伴追给大家看看?此刻,你觉得“追”是怎样走呢? (2)引读小蝌蚪看见一只乌龟摆动着四条腿在水里游,以为是自我的妈妈,连忙追上去,叫着---乌龟笑着说--- (3)在人物、动物的语言前面或后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动作、心境、神态、语气的词,这些词叫提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