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课件.ppt
27页1第二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引言一、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二、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定小结2一、 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1.基础资料的收集(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4)历年的水质资料等3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1)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①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度范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②有大量废水排入河流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入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的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③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④监测断面的位置要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⑤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要求有明显岸边标志。
4(2)河流监测断面的设置? 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对照断面: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个河段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控制断面:设在污染源排放口下游,且污染物与河水基本混合均匀处一般设在排污口下游500-1000m 处;设置数目应据排污口分布情况定削减断面:设在污染源下游,污染物浓度有显著下降处用来表明河流流经该城市或工业区范围后污染的最终结果,也反应给下游河段造成污染的情况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上的河段上背景断面: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5对对照照断断面面控控制制断断面面削削减减断断面面500m1500m控控制制断断面面河流监测断面设置河流监测断面设置6另外在布设采样断面时,还要考虑到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地形等以及交通是否便利,有无桥梁,采样难易等情况思考:当河道有支流汇入时应如何设置断面呢?7AA'BB'C'CDD'EE'FF'GG'河流监测断面设置示意图A-A'对照断面G-G'削减断面B-B'、C-C'、D-D'、E-E'、F-F'控制断面污染源排污口自来水取水口8(3)湖泊、水库监测断面的设置原则:①在进出湖泊、水库的河流汇合处分别设置监测断面。
②以各功能区(如城市和工厂的排污口、饮用水源、风景游览区、排灌站等)为中心,在其辐射线上设置弧形监测断面③在湖库中心,深、浅水区,滞流区,不同鱼类的回游产卵区,水生生物经济区等设置监测断面④由于排水和污水流入而经常看到污染的地点⑤湖内有温泉水和出涌水流入的地点910? 另外还可按湖、库面积的大小化成 2km2的网格布点,每个方块布一个采样点;? 长形湖、库用平行线条布点法,? 近圆形的湖、库采用 同心园布点法?湖库若无明显功能区别,可用 网格法均匀设置监测垂线,其垂线数根据湖库面积、湖内形成环流的水团数及入湖库河流数等因素酌情确定11(4)海洋?根据污染物在较大面积海域分布不均匀性 和局部海域的相对均匀性的时空特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将监测海域划分为 污染区、过渡区和对照区,在三类区域分别设置适量监测断面和采样垂线12(5)采样点位的确定① 采样垂线的布设:根据河宽来确定的表2-1采样垂线数的确定河宽垂线数〈50m一条中泓垂线50~100m二条线(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100~1000m左、中、右三条垂线(中间、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1000m至少要设置5条等距离采样垂线注:1.避开岸边污染带;2.对有必要监测的污染带可在污染带内酌情加垂线.13<50m50~100m中中泓泓线线有有明明显显水水流流处处采样点位确定14100~1000m有有明明显显水水流流处处中中泓泓线线有有明明显显水水流流处处采样点位确定15>1500m等等间间距距设设置置采样点位确定16②垂线上采样点的布设: 根据水深来确定表2-2垂线上采样点数的确定水深采样点数≤5m一点(水面下0.3~0.5m处设一个采样点)5~10m二点(水面下0.3~0.5m处和河底以上约0.5m处)10~50m三点(水面下0.3~0.5m,河底以上约0.5m,1/2水深处)>50m应酌情增加采样点数17采样点位确定<5m水面下0.3~0.5m处5~10m河底以上0.5m处10~50m? 水深处18?对于湖、库监测断面上采样点位置和数目的确定方法与河流相同 ,但湖、库有时存在分层现象,应先测定不同水深处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成层情况后再确定垂线上采样点的位置。
海域的采样点也根据水深分层设置,如水深50-100m ,在表层、10m层、50m层和底层设采样点19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1)饮用水源地全年 采样监测12次,采样时间据具体情况定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采样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和平水期,每期采样两次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为每月一次或视具体情况选定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3)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20(4)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期各 1次有废(污)水排入,污染较重的湖、库应酌情增加采样次数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6)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 3次7)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度采样监测2~4次21二、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1.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1)收集、汇总监测区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方面的有关资料和以往的监测资料例如地质图、剖面图、测绘图、水井的成套参数、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流向,以及温度、湿度、降水量等。
2)调查监测区域内城市发展、工业分布、资源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尤其是地下工程规模、应用等;了解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面积和施用量;查清污水灌溉、排污、纳污和地面水污染现状3)测量或查知水位、水深,以确定采水器和泵的类型,所需费用和采样程序4)在完成以上调查的基础上,确定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并根据地区特点与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把地下水分成若干个水文地质单元222.采样点的设置尽可能利用各水文地质单元中原有的水井(包括机井)还可对深层地下水(也称承压水)的各层水质进行监测1)对照监测井:设在地下水流向的 上游不受监测地区污染影响的地方2)控制监测井:设在污染源周围不同位置,特别是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233.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1)对于常规性监测,每年应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样测定;有条件的地方按地区特点分四季采样;已建立长期观测点的地方可按月采样监测2)通常每一采样期至少采样监测 1次;对饮用水源监测点,要求每一采样期采样监测两次,其间隔至少10天;对有异常情况的井点,应适当增加采样监测次数24三、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工业废水源、生活污水源、医院污水源 等1.采样点的设置(1)工业废水①在车间或车间设备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监测 一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汞、镉、砷、铅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及有机氯化合物和强致癌物质等25②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 二类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有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石油类、铜、锌、氟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等③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 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还要在处理设施进口设采样点26(2)城市污水①城市污水管网的采样点设在:非居民生活排水支管接入城市污水干管的检查井;城市污水干管的不同位置;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等②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口布设采样点如需监测各污水处理单元效率,应在各处理设施单元的进、出口分别设采样点另外,还需设污泥采样点272.采样时间和频率主要取决于排污的情况(均匀性)和分析的要求1)工业废水:? 企业自控:一般每个生产周期不得少于3次 监测部门监督性监测:每年不少于1次 年度监测重点排污单位:每年应增加2-4次2)城市污水? 城市污水管网:在丰、平、枯水季从总排口分别采集一次流量比例混合样测定,每次进行一昼夜,每4小时采一次 城市污水处理厂:每天从部分处理单元和总排放口采集污水样,对一些项目进行例行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