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论文硕士生提前工作现象博弈探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0710868
  • 上传时间:2022-04-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硕士生提前工作现象博弈探析摘要:针对硕士生普遍提前工作的现象,提出就业压力动因,运用曲弈论中的 上策均衡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硕士生知识积累的探讨,给出了硕士生是否应提前工作的建议, 并指出高校和用人单位应有所作为作为一个探索性研究,提供了有助于管理工作的参考性 意见,值得进一步深入,为教育管理方法和决策的理论与应用提供有益的补充关键词:硕士生;就业;博弈论;上策均衡;知识积累1提前工作的动因高校毕业生包括本专科毕业生、应屈硕士毕业生和应屈博士毕业生白本科扩招以来,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便一育是社会关注的焦点,2008年金融危机开始示更是成为热点问题新 闻报道2008年中国应届木专科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70%,部分地区甚至传出应届硕士毕业生 的就业率首次低于应届大学生就业率的信息,社会惊呼“皇帝的女儿也愁嫁,,而2009年,正如 前一年年底胡锦涛主席在辽宁考察时对大学生求职者表示的那样,“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将 有超过700万应往屈高校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伴随着全球性金融风暴愈演愈 烈,国内外的经济环境口益恶化,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减少与高校扩招政策综合作用,形成了 一个非良性的流程如图1所示:大学生就业困难,于是转向升学,升学需求的增加迫使硕士扩招。

      硕士毕业 生的增加使人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在挤占大学生就业岗位的同时也造成白身就业水平的 下降,因而出现了所谓“1500丿、'、Z届硕士竞聘卖猪肉”、“ I力年薪聘请大学生掏粪”的新闻现彖 并且,由于预计2()10年博士学位的年授予人数将达到突破历史性的5力•,已经开始有学者开始 担心博士培养质量的下降,质量下降的博士毕业生以后还要去培养硕士生和木专科学生,势必 进一步造成硕士毕业生和木专科毕业生质量的下降,从而更加剧了他们的就业压力,令他们倾 向于尽早适应市场,做出提前工作地选择本研究仅以硕士生为对象进行探讨硕士生是高级科研人才的后备军,而高级科研人才 的培养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对硕士生的培养需要投 入充足的时间和资源,若硕十生提前工作则有可能令实际培养时间不足,培养质量不能得到保 证,对其今后的就业也将产生影响所以,于国于己,硕士生的选择都值得商榷了2博弈理论概述博弈论也叫对策论,是20世纪50年代由冯诺依曼和奥•摩根斯坦首先提出的, 是一种“研究具有斗争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博弈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在 经济学、政治科学、军事战略问题、进化生物学以及当代的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已成为重要 的研究和分析工具。

      此外,它还与会计学、统计学、数学基础、社会心理学以及诸如认识论 与伦理学等哲学分支有重要联系一个博弈论模型包括三个基木要素:局中人,方案集和局势局中人是指在一个博弈中 有权决定H己行动策略的参加者,一般要求一个博弈中至少要有两个局中人策略集是指可 供局中人选择的,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策略的集合,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中至少应包括两 个策略局势是指一个M弈中衿局中人所选定的策略形成的策略组当局势出现示,博弈的 结果也就确定了木研究采用博弈论中的上策均衡理论上策是指这样一种策略,不管其他局小人采取什 么策略,这种策略都是最优的M弈论中的均衡是指一种稳定的结果,当这种结果出现的时候, 所有的局中人部不想再改变他们所选择的策略因此,所谓上策均衡即指一种局中人选择的 祁是上策时的博弈均衡状态3高校、用人单位和硕士生的博弈3」博弈模型的建立3.1.1三要素设定出于能够更明确地表现分析结果的原因,木研究使用两两博弈的方式局中人包括高 校、用人单位和硕士生,其中硕士生按照意愿倾向还可分为两类,因此实际的博弈模型一共有 五个,以报酬矩阵形式表现每个局中人的策略集都包括两个策略高校可以选择允许或者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 作,用人单位可以选择接收还是不接收在读硕士生,两类持不同意愿倾向的硕士生部可以选择 提前工作或者毕业后工作。

      每个局势包括模型中备局中人可选择的一个策略,毎个模型产生四个局势,通过分析可 得出其中满足上策均衡的局势3.1.2度量方式设定木研究的重点在于分析每个局中人对备种选择所产生结果,假设这种结果可以用满意 或不满意两个属性值来度量一般来说,高校希望硕士生能够静下心来搞科学研究,一方面能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进 行进一步的实践,另一方面高校培养硕士生的目标就是使硕士生具有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 力,如果没有科研和论文的培养则有失这个目标的要求,如果硕士生提前进入找工作阶段则科 研的最佳时期——硏二和研三——就没有发挥作用从上述角度来看,可以说高校不允许硕 士生提前找工作才能保证满意的结果;若做出允许的选择则总会有一部分硕士生提前工作,高 校的培养结果达不到效用最大化,可以认为是不满意的而作为用人单位,也有出白短期利益的考虑,他们要求白己员T的综合素质越高越好,独 立行为能力越强越好,因此硕士生能否提前来单位实习决定了要不要在硕士生毕业正式上岗 后付出一笔培养成木——工作上手前支付的工资和其它费用可以认为,用人单位选择接收 在读硕士生的结果是令白己满意的,而选择不接收的结果则是不满意的哉后,按照硕士生的意愿倾向可以把硕士生分为倾向提前工作,倾向毕业后工作两类。

      对于第一类,假设选择提前工作将得到满意的结果,选择毕业后工作将得到不满意的结果;对 于第二类,假设选择提前工作将得到不满意的结果——提前工作影响学业完成的质量,选择毕 业后工作将得到满意的结果为了便于分析,设满意的值为1,不满意的值为・1,以此量化不同选释带来的结果3.2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博弈根据上文对高校和用人单位选择结果的假设,本研究可以构建如表1所示的报酬矩阵, 矩阵的每一个局势设为(E,S)0当高校允许硕士生提前找T作时,若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则能得到满意的结 杲,而高校则因此不满意(1,・1);若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则必定不满意,而因为在读 硕士生即便找T•作也没有接收单位,所以高校最终得到满意的局势(-l,l)o当高校不允许硕士 生提前找工作时,硕士生受到纪律限制,则高校不管怎样部将得到满意的结果,而用人单位无 论做何种选择都接收不到在读硕士生,结果必定是不满意(・1,1)由此可以分析得出,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博弈达到一个上策均衡,即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 前找工作,用人单位却接收在读硕士生两方的最优决策是相冲突的,而这恰恰解释了现状, 即木研究前面说的高校要实现培养目标,而用人单位要追求用人成木的最低化。

      示面的分析 中,高校与用人单位的这种冲突将不断得到体现3.3两类遺愿倾向的硕士生与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博弈3.3.1倾向提前工作如表2和表3所示,木研究把硕士生与高校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1,S),把硕 士生与用人单位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l,E)o先来分析硕士生与高校的博弈,现实中总存在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用人单位当硕士生选 择提前工作时,若高校也允许提前找T作,则前者与后者形成的一个局势是(1,・1),若高校不允 许提前找T作,则前者受到纪律约束的局势为(-M)o当硕士生选择毕业示工作时,则高校的选 择不再重要并总会获得满意的局势(-l,l)o由此木研究又得到了一个上策均衡,即硕士生选择 提前工作而高校不允许提前找工作再来分析硕士生与用人单位的博弈当选择提前工作的硕士生面对接收在读 硕士生的用人单位时,结果白然是“双赢"(1,1),若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时,则结果 自然是“双输丫 当硕士生选择毕业示工作时,用人单位的选择也不再重要,结果总是双方都不满意这里的上策均衡是“双赢雹在这两个博弈中,硕士生面对的最优决策总是选择提前工作,而高校和用人单位的最优 决策与由它们Z间的博弈得出的上策均衡相同,互相冲突,这就解释了倾向提前丁•作的硕士生 们为何会采取各种手段“欺骗嘀校,出去寻找工作。

      3.3.2倾向毕业后工作如表4和表5所示,木研究把硕士生与高校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2,S),把硕 士生与用人单位的报酬矩阵内的每个局势设为(M2,E)迫于经济压力以及别的原因不得不提前找工作的硕士生只要高校允许,就会达成 的局势,若高校不允许硕士生提前找工作并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则硕士生和高校仍能达 到“双赢"的结果当硕士生不存在经济困难或自己另想办法克服了因难时,必然会坚持好好 完成学业,毕业示工作的选择,这种情况中高校与硕士生总是“双赢雹所以高校不允许硕士生 提前找工作和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是这一博弈中的双方最优决策用人单位选择不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必定与硕士生的意愿“合拍”,局势总是 当用人单位接收在读硕士生时,只有选择了提前工作的硕士生会让其实现满意的局势(・1,1) 这里的上策均衡却是硕士生选择毕业后工作而用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高校最喜欢的自然是愿意毕业后工作的硕士生,就如同用人单位最喜欢选择提前工作 的硕士生然而这并不是说无论持何种意愿倾向,只要选择了提前工作,用人单位部无差别的 一视同仁木研究在前面就已经探讨过,用人单位希望聘用的员丁综合索质越高越好,而硕士 生的科研水平无疑是衡量其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认为只有愿意毕业后工作的硕士生才 最有可能主动静下心来学习和从事科学研究,从而达到令高校和用人单位都满意的科研水平, 很遗憾川人单位选择接收在读硕士生的结果恰恰不可能接收到其最满意的对象。

      也就是说, 用人单位的最优决策与其最满意的硕士生的最优决策相冲突,再换句话说,用人单位的成木最 低化目标与对员工素质的期望相悖木研究的博弈分析就进行到这里,此时的问题是,硕士生是否应该提前工作以及高校、 用人单位是否应该有所作为木研究在最后就此进行一个探索性地讨论4关于硕士生是否应提前工作的讨论4」硕士生是否应该选择提前工作让硕士生们产生不同意愿倾向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对未來预期收益的不确定,对此本研 究认为可以从知识的可积累性给出探讨知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索与劳动力、土地和资木不同,“知识溢出足以抵消間定生产 要素存在引起的知识资本边际产品递减的趋势因此知识积累过程不会中断社会知识就 在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并得以延续和更新,而个人知识积累得益于社会知识的积 累沉淀,同样不断增长这种知识积累是质和量双方面的,在当今的经济形态下成为整个经 济的基础在校学习可看做知识积累的最稳定途径之一,因此硕士生花在在校学习与科研方 面的时间越长,作为生产要索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其创造价值的潜力越犬,可以预期较大的未 来收益若提前工作,放弃的学习时间不谈,在T作中能获得知识多少也是不确定的事实上人们选择读硕士的H的不外乎希望在科研方面有所建树和找到比Z前更好的 工作两个,这两个忖的的实现都要求知识积累到一定水平,因为前面已经分析过川人单位也希 望能招聘到科研水平最高的硕士生。

      如果硕士生都能明白这一点的话,就不会受到经济环境 和就业环境的煤响,认真完成学业,在毕业麻凭借优异的知识积累接受社会的选拔应该成为他 们的最佳选择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整个社会,包括所有的高校和用人单位,都应该为促成硕士生做出 这种选择而有所作为4.2对高校和用人单位提出的建议(1) 高校安排好硕士生的口常生活在推广H费制的同时,设置更多的奖学金和生活补 助项目,提高物质激励的比重以降低硕士生的总成木,解决高校与持提前T作意愿的硕士生的 冲突,并保障完成对硕士生的培养目标⑵用人单位要把目光放长远,对接收在读硕士生工作的决策应当有所限制应当看到 一个科研功底扎实的硕士在未来三年,五年,共至更长的时间里为单位创造的价值将远远大于 一个水平一般,仅仅多半年或一年丁作经验的硕士,足以弥补用人单位短期的成木损失3) 高校与用人单位Z间冲突的化解Z法,除了提高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